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名年仅八岁的孩童名叫陈子善。因不满朝廷下达的诏令,他竟大胆质问明太祖朱元璋:“我祖父曾为护您性命身中九箭,我父亲也为大明鞠躬尽瘁,英勇战死沙场。如今为何要处以我家抄家之罪?”面对陈子善的质问,朱元璋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温和地回应道:“抄家之罪,对你们家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为何朱元璋会对一位功臣之家施以抄家之刑,却还美其名曰“恩赐”呢?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陈子善的祖父陈德,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自元末乱世开始,陈德便随朱元璋征战四方,经历无数血战与艰难困苦。他数十年间攻城掠地,屡立战功,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在一场鄱阳湖的水军大战中,陈德为保护朱元璋,身中九箭,仍坚持作战。
那场战斗极其惨烈,朱元璋率领约二十万大军,对阵陈友谅六十万兵力。双方激战正酣,局势胶着。陈友谅手下勇将张定边提出“擒贼先擒王”的战略,得到陈友谅支持,派张定边率兵直扑朱元璋。此时,朱元璋因损失惨重,多艘战船沉没,所乘船只亦意外搁浅,情势危急。
朱元璋眼见张定边率敌船逼近,士兵们心中慌乱。张定边是陈友谅阵中最为骁勇的将领,其武艺高强令人畏惧。朱元璋明白若与敌军正面相抗,将遭更大损失,遂下令撤退。张定边见朱元璋被护卫押送撤退,立刻命弓箭手齐射,密集箭雨铺天盖地,即便是高手也难以幸免。
朱元璋在撤退途中眼看漫天箭雨来袭,心中暗想今日恐怕难逃一死,遂闭目认命。谁知片刻后,竟无感痛楚。睁眼一看,有人挡在他面前,以血肉之躯筑起屏障护卫自己。那正是陈德,身中九箭,口吐鲜血,却手握利剑,誓死保驾护航。
随着敌军士兵蜂拥而上,陈德不顾伤痛,依然坚持护送朱元璋撤退,直到援军赶到才倒地。鄱阳湖战役胜利后,朱元璋感念陈德护驾有功,给予厚赏。陈家因救命之恩,曾受皇帝特殊礼遇。
然而,陈家的命运后来发生转折。虽为朱元璋救命恩人,陈家却被卷入废除丞相制度的政治风暴。朱元璋天性多疑,执政期间废除延续数千年的丞相制度,意图强化皇权,维护中央集权。明初丞相胡惟庸专权跋扈,私断军政大事,引起朱元璋极大不满。胡惟庸被废,相关人员被严查处置。
其中,陈德之子陈镛牵涉此案,虽最终战死沙场,但被查出与胡惟庸案有关联。朱元璋遂处以陈家抄家之刑。由此产生了开篇陈子善质问朱元璋的情景。朱元璋称抄家之罪已是“莫大的恩赐”,是因为许多涉案人员均被判处极刑或死罪,而陈家因陈德救命之恩,才减为抄家而非更重刑罚。
朱元璋虽然多疑,但奖惩分明。在其治下,明朝逐步走向稳定,开启了“洪武之治”,奠定了明朝长治久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