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诸葛亮一生中亲手“斩杀”的四位蜀汉名将,这四人只要有一位幸存,蜀汉的命运很可能会大为不同,甚至能延续数十年之久!你知道这四位良将究竟是谁吗?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为一位天才谋士,正是因为他的辅佐,刘备集团才得以迅速壮大,并在三国鼎立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在其一生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也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多位蜀汉重要将领的陨落。这些损失,使得蜀汉后继无人,难以在天下争霸中再创辉煌。接下来,让我们详细剖析这四位良将,以及他们与诸葛亮之间复杂的纠葛。
一、关羽
许多人会疑惑,关羽被孙权和曹操联手击败而亡,为何说他死于诸葛亮之手?这背后隐藏着诸葛亮与关羽之间的深厚恩怨。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元老,实力非凡,骄傲自负。他的高傲与诸葛亮的才学卓绝形成鲜明对比。二人相识之初,关羽多次表现出对诸葛亮的轻视和不满,甚至在诸葛亮首次指挥军事时当众顶撞,公开不服从其号令。
诸葛亮虽是一介书生,但为了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找到立足点,只能辅佐刘备。曹操阵营人才济济,诸葛亮难以出头;孙权阵营更是复杂,诸葛亮及其兄弟均无立足之地。为此,他在加盟刘备集团前故意提高身价,不仅请水镜先生为他背书,还假意冷落刘备,吊足胃口。这种做法激起了关羽的反感,埋下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看准关羽重情重义,命其守卫华容道,暗中让关羽放走曹操,借此打压关羽的地位,让其感受到威胁。自此,关羽虽心有不满,却不再明面与诸葛亮对抗。
后来刘备攻打益州时,诸葛亮与关羽分兵而行,表面上没有明显冲突,但实际上,关羽进攻樊城的命令正是诸葛亮下达的。原文记载,诸葛亮建议刘备派关羽先发兵取樊城,以震慑敌军。按理说,面对曹操与孙权联合,刘备应当先派使者劝说孙权,或派兵支援荆州,防止两家联盟。但诸葛亮的建议却不合常理,关羽出兵后后方空虚,敌军反而更加团结,导致关羽最终败北。
更令人惊讶的是,关羽在遭遇危机时,诸葛亮不仅未及时派兵援助,甚至刻意隐瞒战况,直到确认关羽身亡后才向刘备报告。由此可见,诸葛亮似乎有意坑害关羽。关羽活着时,刘备集团强大无比;关羽一死,蜀汉大势急转直下。综上,若非诸葛亮暗中“谋杀”了关羽,蜀汉的命运或许会大不相同。
二、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且尊称关羽为二叔。原本两人应保持一定的亲情关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关羽遇险时,刘封未曾出手相救,令人疑惑。此事的幕后推手正是诸葛亮。
刘备称汉中王后,曾向诸葛亮请教立太子事宜。刘封作为养子,自然不具备继承权,立亲生子刘禅为太子理所当然。但诸葛亮刻意回避,反建议刘备询问关羽。关羽直言支持立刘禅,并建议将刘封发配上庸,以免其影响太子地位。这一建议激化了刘封与关羽的矛盾,双方关系彻底恶化。
当关羽战死,刘封回到成都后,诸葛亮继续在刘备耳边挑拨,说刘封性格桀骜,不服管教,将来可能威胁刘禅。最终刘备决定杀死刘封。可以说,刘封的死亡,也是诸葛亮策划的结果。
若刘封幸存,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定能成为蜀汉年轻一代的栋梁之材,为蜀汉的未来带来希望。
三、孟达
提起孟达,人们多将其视为叛徒,鲜少有人关注他背后的故事。实际上,孟达也是被诸葛亮设计陷害的受害者。
孟达与法正交好,法正是刘备的军师,谋略超群。二人交情显示孟达绝非庸才。刘备也看重孟达,汉中之战时委以重任。然而孟达手下在战中误杀了诸葛亮的姐夫,激怒了诸葛亮。战后诸葛亮升迁众将,唯独不提孟达,反而将其贬至贫寒的上庸。幸好孟达有法正相助,否则早被诸葛亮摆平。
关羽死后,孟达担心自己也难逃一劫,转投曹魏,受到曹丕优待。诸葛亮北伐时,曾假意招降孟达,欲将其重新拉回蜀汉,结果孟达落入诸葛亮陷阱,最终被害。
综上,孟达的结局早已注定,只因诸葛亮对他的忌恨与权谋算计。
四、魏延
魏延被诸葛亮“坑杀”的故事较为人知,但内幕更为复杂。魏延曾先后叛投刘琮和韩玄,但刘备识其忠诚,将其重用。最初,诸葛亮与魏延相安无事,直到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被拒。
诸葛亮执意走陇右路线,结果用人不当,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魏延因此怀恨,渐生反叛之心,不服从诸葛亮安排,甚至煽动他人对抗。诸葛亮对此早有预感,认为魏延必成大患,决定除之。
诸葛亮先计划在上方谷以火攻魏延与司马懿,未遂。后安排马岱在魏延身边,最终将其斩杀。此后,蜀汉失去了最能打的猛将,国力迅速衰退,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悲惨局面。可见若非诸葛亮除掉魏延,蜀汉的军事力量不至于如此衰弱。
总结
综合来看,诸葛亮一生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关羽、刘封、孟达、魏延这四位蜀汉重要将领的陨落。假如他们能够幸存,蜀汉的国运或许能延续数十年,甚至书写更辉煌的历史。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