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在中国家喻户晓,尤其是1956年同名电影上映后,这支英勇的抗日队伍更深入人心。电影虽然精彩,但现实中的铁道游击队更加传奇,队长刘洪的原型确有其人,他甚至亲自观看了这部影片。
洪振海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贫困家庭,家境清贫使得他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到姐姐家抚养,实际上洪振海是在姐姐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年幼的他早熟懂事,深知不能永远依赖姐夫姐夫的家,于是请求姐姐帮忙介绍他到当地矿山当矿工。
那时矿工的工作已算是不错,不仅提供吃住,洪振海经过数年辛勤劳作,还攒下一笔钱用来修缮自家的房屋。正当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时,侵略的铁蹄踏了进来。日本人早已占领东北,山东也成了他们的下一个觊觎目标。
由于中日军事力量悬殊,加上蒋介石当时抗日意志不坚,山东很快沦陷,洪振海所在的中兴煤矿也被日军强行接管。日本入侵中国,极大程度上是为了掠夺丰富资源,矿工们被迫日夜劳作为侵略者开采矿石,多次累得几乎昏厥。
看到山东人民受尽压迫,中共组织忧心忡忡,便着手筹划在敌后组建游击队,专门破坏日本人的交通运输线。洪振海得知后也萌生了参军抗敌的念头,但他起初心存犹豫——毕竟他只是个矿工,从未接触过战争,担心自己会成为累赘。
但当组织同志告诉他游击队主要任务是袭击日军铁路线时,洪振海立刻答应加入。火车对他来说十分熟悉,儿时常在铁轨边玩耍扒火车,这段经历让他深信自己能为抗战贡献力量。
洪振海的自信与他的成长背景息息相关。姐姐家紧邻铁路,小时候扒火车是他和伙伴们的传统消遣。组织也看中了他的这份“铁道经验”,直接委任他带领一支游击小队,这支队伍也成了铁道游击队的雏形。
洪振海的首次作战表现出色,他和队员们成功截击了日军运输列车,不仅如此,他们还抢走了敌人的物资,送交给抗日组织,极大地支援了山东地区的抗战斗争。
首战胜利后,洪振海陆续领导了多次针对日军铁路线的破坏行动,都取得显著成效。他机智勇敢,尽管参加了游击队,却未辞矿工的职务,这份身份成为他极佳的掩护。
更巧的是,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日方提升了洪振海的职务,让他离开繁重的采矿,调到煤矿总部打杂,甚至近距离接触日本人。这使他得以一边当游击队长,一边潜伏在敌人内部收集情报。
他还在矿工中秘密发展同志,不久,几乎所有工友都参与敌后抗战,持续不断地向他输送情报。洪振海的潜伏一直持续到1939年3月,一名线人带来了重要情报。
线人偶然获悉日军地下情报站的隐蔽地点。由于共产党地下工作对日军造成了巨大压力,日军情报部门也加紧反制,若能摧毁敌人的情报站,抗战形势将大为改观。
洪振海迅速将情报上报组织,经过研究决定由他负责这次任务。借助杂务工身份,他成功潜入情报站侦察,很快摸清内部布局。
在他的指挥下,游击队夜袭情报站,击毙多名日军情报人员,缴获大量机密资料,破坏谍报设备,严重瘫痪了日军枣庄的情报网络。
这一战役让洪振海名声大振,铁道游击队获得中央更多支持,鲁南军区铁道大队正式成立,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铁道游击队。
遗憾的是,洪振海未能看到电影上映。1941年,因队内叛徒出卖,日军展开扫荡,洪振海在战斗中中弹牺牲,壮烈地倒在了自己奋战的土地上。
虽失去洪振海,游击队抗争未止。刘金山接替队长职务,得到同志们的广泛支持与认可。刘金山作战灵活,尤擅截获日军物资车,极大地支持了鲁南军区的军需供给。
日本人视刘金山和游击队为眼中钉,派出暴虐军官高岗专门对付他。刘金山决定先发制人,混入伪军内部等待刺杀机会。
经过耐心侦察,他发现高岗安保漏洞,悄然潜入高岗办公室,果断将其杀害,并成功脱身,解决了日军的重大威胁。
刘金山一直坚持抗战,直到建国后获得上校军衔。他也亲临《铁道游击队》电影首映式,影片结束时,他起立向观众行了一个标准军礼,表达感谢之情。
1999年9月,刘金山在苏州去世,享年91岁。他的传奇故事,伴随着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被后人铭记。
资料来源:
1. 洪振海—铁道游击好男儿.大众日报-数字报 [引用日期2022-10-20]
2. 铁道游击队首任大队长洪振海的传奇故事.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