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王室的传统文化中,公主的位置总是显得高高在上,成为了荣华富贵的象征。然而,尽管皇室成员的生活被诸多奢华所包围,但她们的人生却往往被多重的约束所限制,无法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因此而生出悲剧的结局。
以清朝为例,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中,流传着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该朝的公主们有着较高的“终生处女”的比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室为了维护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往往会选择将公主远嫁到异国,以换取和平与合作的机会。清朝时期,与蒙古族的联姻便是一个显著的例证。在明朝末年,随着努尔哈赤得到蒙古族的支持而奠定了自己强大的基础,他进而建立了大清王朝。政权在稳定后,清朝的皇帝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蒙古族,便采取满族与蒙古族的联姻策略,不仅接纳蒙古的贵族女子入宫,还安排清朝公主嫁给蒙古族的男性。
然而,面对这样的婚姻安排,清朝的公主们则感到十分不快。导致她们无法接受远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很多前往蒙古联姻的公主几乎没有机会生下自己的孩子,即便怀孕,因各种意外也极易流产。这背后的原因相当简单,蒙古族十分重视血脉的延续,他们对清朝公主所生子女可能继承权利的忧虑,使他们不愿意让公主孕育后代,这意味着他们对清朝统治的默许,因此对公主生育抱有极大的抵制。
其次,蒙古族的“继婚制”也是公主们心生排斥的原因之一。作为游牧民族,蒙古族生存环境极为恶劣,除了面临自然灾害之外,部族间频繁的战争也造成了大量男性的阵亡。为保证族群的繁衍,蒙古族建立了“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独特婚俗。然而,这种习俗在中原王朝的价值观中却显得伦理不合,令公主们无法接受。
从字面上看,公主的角色无疑是皇帝的女儿。在清朝历时两百多年的发展中,被称为公主的女性多达80余位,但真正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由于医疗条件的匮乏,清世祖顺治的六个女儿中就有五人早逝;而康熙皇帝的二十个女儿中也有十个早夭,致使存活率显得格外低下。
即便幸运地活到了适婚年龄且找到了对象,她们仍然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由於皇室特有的制度,公主在成婚之后,通常会带着一位“奶妈”进入驸马府邸,负责照顾她的生活,这使得她们并不真正和丈夫同住。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尽管驸马得到了公主的青睐,但在家庭中的地位却常常无足轻重,形成了一种难以消弭的隔阂。
更为尴尬的是,假如公主有亲密欲望,也必须首先向奶妈汇报,这让原本充满热情的感情显得极为尴尬和不自在。这种特殊的环境被认为是公主们未能孕育后代的一大缘由,当然并非每位公主都深受此影响,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早夭的严重性,加上婚后受到过于保守的生活习惯或对自身自由选择的压制,使得清朝的这八十多位公主很多人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无法追求自我的幸福。她们的命运几乎伴随着一生的孤寂与无奈,维持着“终生处女”的奇特状态,这让人不禁感叹,身份的光环背后,往往掩埋着不为人知的苦涩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