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去世后,孙中山的独子孙科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孝心,决定在中山陵附近建造一座精美的小公寓。这个小公寓的建造目的很明确,孙科希望能够时刻陪伴父亲的灵魂,缓解内心的相思之情。公寓建成后,被命名为中山陵8号。不过,孙科并没有在这里长时间居住。由于国民党在国内的局势逐渐恶化,他很快决定前往香港避难,并再也没有返回。
直到1980年,中央政府批准了许世友入住这座独特的小公寓。作为一个曾出身贫寒的农民,许世友最初并不习惯这座西式别墅的精致,因此他决定将这里改造成一个农场,种植各种农作物。时光流转,孙中山的孙女孙穗瑛希望回到她父亲孙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当她来到中山陵8号时,却惊讶地发现这里已变成了农田。看到这座曾是父亲孙科亲手设计和建设的公寓变得如此不同,孙穗瑛心中有些复杂的情绪,但她并没有表现出不满,而是带着微笑接受了这一切的变化。 孙中山作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先行者,他的历史地位对中国深远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是他的唯一继承人。孙中山没有其他子女。在南京紫金山的南麓,有一座隐藏着故事的小庭院——中山陵8号。这座建筑是孙科亲自设计和建造的,原本是为了方便自己守灵,并时时怀念父亲。 孙科为了满足传统的孝道观念,结庐而居,服孝守灵,亲自挑选了紫金山南侧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山谷作为建造地点。这里山水交融,环境幽静,恰如孙科心中理想的栖息之地。建成后的中山陵8号是一座典型的西式别墅,设计既优雅又简洁,融合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别墅内部,宽敞的客厅光线充足,书房内高耸的书架也颇具气派,展示了居住者的品味和格调。别墅的院子面积宽广,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极高。院子四周环绕着一圈带刺的灌木,不仅起到防护作用,还增添了一些神秘感。孙科为这座住所取名延晖馆,意在延续父亲的光辉,也寄托着他对父亲的深深思念。然而,孙科并未能在这里长时间居住,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节节败退,他匆忙离开了,去了香港,之后再未返回。 这座充满孙科情感寄托的别墅因此变得空置,最终荒废了很长一段时间。孙科在香港的生活并不容易,后来他移居美国。尽管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他依然与李宗仁联手迫使蒋介石下台,深知与蒋介石同进退并无好处,因此他选择带着家人前往香港,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逐渐关注到这座被遗弃的小公寓,因其独特的环境和空气质量,这座小房子受到了当时领导人的青睐。毛主席、刘伯承、陈毅、叶剑英等人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如果说谁在这里住得最久,那非刘伯承莫属。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被派往南京处理政治事务,并住进了中山陵8号。几个月后,由于军事需要,刘伯承被调离南京,继续负责西南地区的工作。 然而,刘伯承后来再次接到上级命令,来到南京组建南京军事学院,地点就在中山陵8号附近,因此他再次住进了这座别墅。尽管刘伯承住过这座房子,但在这里住得最久的还是许世友。1955年,许世友作为南京军区司令员,和南京军区的办公室一起设在了中山陵8号附近。 许世友曾多次参观这座别墅,第一次看到这座独特的小楼时,他被其精美的设计和环境吸引,于是决定搬进这里。别墅周围绿树成荫,环境宁静,主楼两层楼高,是典型的西式建筑,布局精妙。院内有错落有致的花园、假山、凉亭、小径和人工湖,展现出极高的设计水平。可惜的是,南京解放后,国民党败退,孙科匆忙离去,再也未回到这里。许世友接管了这个无主之地,在这里安顿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为了防止军区司令员在同一地区驻留过长时间而产生山头主义,决定调动全国各地的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因此被调离南京。然而,随着越南战事的爆发,许世友接到指令,带领军队反击越南,并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战后,他被任命为军区委员,赴北京工作,但由于北京气候不适宜,他向组织请求调回南京,再次住进了这座小别墅。 许世友因为出身农民,始终怀念田园生活。一搬进这座别墅,他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工作。他铲除了原本的草坪,改为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红薯等作物,还规划出整齐的菜园,种上了各种蔬菜,院内四季常绿,充满生机。在靠近马路的围墙处,他修建了猪圈,开始养猪。清澈的人工湖被他改建成了鱼塘,甚至连游泳池也变成了大鱼塘,许世友时常在池边悠闲垂钓,享受着这份宁静。1981年,孙中山的孙女孙穗瑛回到中国,特意前往南京,参观父亲孙科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当她站在这座充满岁月痕迹的别墅前时,眼前的一切与她记忆中的完全不同。院子里的精致园林已经被农田和养殖区取代。工作人员本以为她会因此而不悦,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生气,反而带着微笑看待这一切的变化。她认为,这一切不仅没有让她失望,反而增添了许世友为这段历史增添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