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他能清晰地看透复杂的时局和国民党内部的情况,尤其是对蒋介石的看法更是精准,几乎比国民党内部的大多数人都要深刻。 于右任是国民党的一位重要元老,在抗战期间曾担任监察院院长。周恩来一直对他十分关心,尤其是在重庆时期,于右任的女婿屈武与共产党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有一天晚上,周恩来把屈武请到自己住的楼上,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谈话中,周恩来特别叮嘱屈武:于右任先生是一位非常公正的人,他有民族气节,但在国民党内,他还不能算是一位坚定的左派。他的态度不够坚定,立场也不够鲜明。于先生是你的长辈,你应该好好照顾他,特别是在政治上,要多加关心。你需要帮助他认识到两党合作对抗战的重要性,对这类重大问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态度。 周恩来对于右任的评价非常中肯、准确。 1941年春,皖南事变爆发后,屈武将事件的真相告诉了于右任。听完后,于右任十分愤怒,拍着桌子大声说道:这种破坏两党合作的行为,简直是在破坏抗战,我们必须要站出来说话!沉默片刻后,他又叹了一口气,感叹道:可是,讲了又有什么用呢? 然而,对于周恩来在皖南事变后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于右任却由衷地称赞:恩来先生的人格真是伟大! 不久后,于右任因为监察院对一起重大贪污案件的弹劾与蒋介石发生了冲突,愤而移居成都。但他心中始终不安,担心蒋介石会进行报复,甚至可能像对待邓演达那样对他处理。于是,尽管身处成都,他时常做噩梦,心里充满了不安。 周恩来得知此事后,特意对屈武说道:于先生和邓演达先生不同,蒋介石不会轻易对他下手。毕竟,蒋介石仍然需要利用于先生这个元老的身份,绝不会对他动手。你应该鼓励于先生鼓起勇气,面对蒋介石,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事实证明,尽管于右任并没有与蒋介石合作,蒋介石也始终没有对他采取过激行动,更没有像对待邓演达那样处理他。 许多年后,屈武回忆往事时感慨道:我们曾经都是国民党的一员,但对于国民党内部的种种事宜,尤其是蒋介石的动向,最清楚、最透彻的,还是恩来先生。他对时局和蒋介石的洞察力,远远超过了国民党内部的绝大多数人。 这段历史在陈冠任著作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中得到了记载。这本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并成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深受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