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牛子龙成功地暗杀了军统豫站的站长,岳烛远。没过多久,牛子龙便接到了上级的邀请,要求他赴宴。那时,牛子龙作为军统豫站行动队的队长,已经意识到事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或许上级的宴请并非善意。他虽然心生警惕,但最终还是决定赴约。
事实上,牛子龙并非天生便是军统的忠实成员。尽管他在此担任重要职务,但他其实还有一重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他是河南平顶山郏县人,早年参加过樊钟秀领导的建国豫军,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返回家乡郏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致力于为革命培养武装力量。
随着1936年民族危机加剧,樊钟秀的外甥找到了牛子龙,借抗日之名将军统描述为“抗日救国”的组织,要求牛子龙带领吴凤翔等15人加入军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牛子龙被任命为河南站行动队队长,负责对抗日军在华北设立的特务机关和汉奸组织。对于牛子龙而言,只要能抗日杀敌,身处何地并不重要。于是,他积极参与了多个暗杀行动,最著名的便是成功暗杀了日本仁裕天皇的外甥吉川贞佐。
然而,随着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对内部的人员展开了大规模的排查。军统豫站站长岳烛远对此不以为意,虽然他早已察觉牛子龙的身份,但因身处敌占区,他一心只想专注于抗日,始终未曾揭露牛子龙的身份。可是,军统总部却开始怀疑豫站的平静,认为站内可能存在亲共的倾向,因而将岳烛远调职,任命了崔方平作为新的站长。
崔方平是个以“反共”立场著称的人物,一到任便开始了严格的调查。果然,他很快就怀疑牛子龙的身份,尤其是在了解到牛子龙从未参与过共产党成员的抓捕行动后。崔方平认为,这种行为无法解释,唯一的合理猜测便是牛子龙故意放过共产党员。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他决定通过一次任务来测试牛子龙的忠诚。
崔方平故意安排牛子龙前往一个所谓的日本人据点,实际上那里是共产党秘密联络处。牛子龙识破了这一陷阱,表面上积极响应任务,私下却通知同党撤离,最后到达现场时,敌人早已撤离。回到豫站后,牛子龙汇报称敌人过于狡猾,自己未能及时赶到。崔方平心中的怀疑愈加深重,最终决定通过电报向总部报告这一线索。
牛子龙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迅速采取行动。他了解到,军统豫站副站长李慕林曾是共产党人,而且他对崔方平并不信任。于是,牛子龙与李慕林密谋,策划了除掉崔方平的行动。终于,崔方平被杀,局势变得复杂。
此事引起了军统总部的高度关注。总部派遣了特派员刘艺周前来调查,经过一番调查后,刘艺周也产生了对牛子龙的怀疑,推测可能正是崔方平发现了牛子龙的身份,才导致了他的死亡。然而,刘艺周并没有确凿证据,于是决定设下“鸿门宴”将牛子龙引出。
那天傍晚,刘艺周的助理找到了牛子龙,称刘艺周听说了他曾暗杀日伪的事迹,特意邀请他到家中共进晚餐。牛子龙凭借自己的直觉,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晚宴。他知道,若赴约,自己可能会面临被试探甚至除掉的危险;但如果拒绝,便会显得心虚,暴露身份。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前往,并在腰间带上了自己的驳壳枪。
刘艺周邀来了一些官员,目的是让牛子龙放松警惕。晚宴上,所有人都喝得晕头转向,而牛子龙依然保持清醒。刘艺周见状,改变了计划,决定将话题引向抗日战况,提出邀请大家去第三集团军司令部参观最新战况。牛子龙放松了警惕,未料到一到司令部就被牢牢控制。最终,牛子龙被捕,送往西北军统的秘密监狱。
在监狱中,牛子龙承受了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承认自己是地下党成员,也没有透露任何党的机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军统无法对他定罪。直到1945年6月17日,牛子龙与十几名狱友联合发起暴动,成功击毙了多名看守,借机逃出西安。逃脱后的牛子龙回到家乡,积极组织部队,并在解放战争中率队南下,最终投奔解放军,回归了党的怀抱,继续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