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13日凌晨,开国中将张祖谅因长期患有胃癌,最终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仅50岁。
在中国开国将军中,张祖谅的去世相对较早。他并非一开始便患上胃癌,而是由于长期胃病未得到有效治疗,再加上他工作繁忙,导致病情逐渐恶化,直至不可逆转。张祖谅的生活并非完全没有休息时间,但他常常将工作摆在了第一位,甚至连陪伴家人的时间都捉襟见肘。尤其是在1952年,尽管胃病尚未好转,他依然急忙赶赴朝鲜前线。
当时,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60军180师作战失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1950年冬,中央决定从12军、15军和60军抽调兵力组成志愿军第三兵团,陈赓担任司令员,王近山任副司令员,其他重要将领也被任命。第三兵团的组建中,原二野的指挥班子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其中60军却是从一野十八兵团中抽调而来。
这其中,60军军长张祖谅最初并未随部队入朝,他的缺席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川西的剿匪任务繁重,作为川西军区司令员的张祖谅自然不能离开;其次,由于他的健康状况持续不佳,特别是胃病问题,严重影响了他参与战争的能力。张祖谅的妻子王华回忆,战争期间,张祖谅的健康便不好,建国后虽然她建议他休息养病,但张祖谅的工作量却比战争时还要繁重,经常连家人也见不到。他的儿子张晓蒲年幼时,常常疑惑地问母亲:“爸爸到底在做什么?”这让王华只能无奈苦笑。
张祖谅的工作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巨大,有时连节假日也不曾休息,王华曾多次劝说丈夫抽空陪陪孩子。然而张祖谅全身心投入工作,甚至忽视了自己的身体。1951年,60军被调往朝鲜,张祖谅虽然身兼川西军区司令员的职务,但仍然希望能亲自指挥部队。此时,他向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贺老总提出希望入朝的请求,贺老总以川西的剿匪任务繁重为由坚决不同意。
然而,张祖谅并不轻易放弃,他向贺老总表示,自己已经开始为入朝做准备,这让贺老总愤怒至极:“你想把我晾成光杆司令吗?”贺老总最终还是在考虑张祖谅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同意他留在国内。尽管如此,张祖谅依旧心存不甘,最终未能如愿在初期参与朝鲜战役。
第三兵团在1951年参与第五次战役时,战局形势非常复杂,由于轻敌和准备不足,部队被敌人包围,尤其是180师损失惨重。张祖谅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异常沉痛,尽管自己没有亲自参战,但作为前任军长,他感到对部队的失败负有一定责任。特别是180师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老部队,理应表现更好。
1952年7月,张祖谅亲赴朝鲜探望部队,他接过关于180师损失的通报,内心愈加沉重。在与陈赓和王近山的交谈中,他坚定表示要重回60军,带领部队进行翻身仗。尽管他身体状况堪忧,最后,张祖谅还是获得了回到部队的机会,最终也证明自己依旧能发挥出色指挥能力。
然而,在随后的时间里,张祖谅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胃病逐渐加重。1960年,他在杭州因过度劳累导致胃病复发,甚至无法正常进食,最终被紧急送往上海治疗。医生诊断出他患上了胃癌,并已进入晚期,无法手术治疗。张祖谅的妻子王华当时正在南京,不慎因焦虑摔倒,导致尾巴骨骨折。虽然身体极度痛苦,她依然坚持赶往上海陪伴丈夫。
尽管南京军区在处理张祖谅病情时刻意隐瞒了部分事实,但张祖谅夫妇心里都清楚,他们相处的日子已经不多了。1961年,张祖谅的病情急剧恶化,许多老战友前来探望,他的朋友许世友也在百忙中亲自前往上海看望,向张祖谅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1961年5月12日,张祖谅昏迷不醒,许世友悲痛欲绝,告知张祖谅的孩子们他们的父亲已经不行了。翌日凌晨,张祖谅在上海去世,享年50岁。张祖谅的遗体被送往南京,经过一场简短的告别仪式后,专机送往南京。南京军区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公祭大会,悼念这位为国家付出了青春与生命的伟大将领。
张祖谅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