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状元是非常稀有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举世瞩目。而相比之下,现代的高考状元在含金量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在古代,能够成为状元的人,几乎都具备了非常扎实的学问和真才实学。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位清代康熙年间的状元——韩菼。他不仅被誉为八股文的宗师,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对联大师。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热爱对联的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们,记得关注我哦。 韩菼出生在江苏苏州,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一位状元,后来官至礼部尚书,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大家都知道,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考察的是八股文,而韩菼在那一年的考题是《论语》中的一段: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韩菼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八股文写作能力,轻松写出了这篇文章,并且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韩菼这篇八股文的具体内容,网上也能找到,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由于这篇八股文极具水平,韩菼的作品广受读书人的赞誉,被誉为八股文的大宗师。甚至乾隆皇帝也对韩菼的八股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所撰制义,清真雅正,开风气之先,为艺术楷则。 在这里,制义就是指八股文,而楷则则意味着规范和标准。乾隆皇帝认为韩菼的八股文已经成为了八股文的标准,这也表明了韩菼在当时的文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不过,韩菼的才华并不仅限于八股文,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对联高手。民间流传着许多他的对联,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些。 第一副对联:四等秀才;一甲进士。 据说在韩菼还只是个秀才的时候,他曾在一个富人的家里当教书先生。这个富人喜欢展示自己的文化水平,经常指点江山,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有时候,韩菼听不下去,就会忍不住纠正他。然而,这位财主并不领情,反而讽刺韩菼:你不过是一个四等秀才,知道什么?闭嘴吧! 韩菼作为一名普通秀才,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为了养家糊口,他只能忍气吞声。 后来,韩菼考中了状元,成了一甲进士。(在清朝,状元、榜眼、探花都属于一甲进士。) 于是,韩菼在自家门口写下了一副对联:四等秀才;一甲进士。如今的状元,也许很少有人会记得他们曾经是普通的秀才,而这副对联却成为了一个佳话。 当那个曾经看不起他的财主听闻韩菼考中状元后,立即感到慌张,赶紧带着礼物去向韩菼道歉。韩菼却十分大度,挥手说道:没事,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 第二副对联:曲礼一篇无母狗;春秋三传有公羊。 这副对联同样出现在韩菼当年做教书先生的时候。有一天,韩菼让学生们自读书本,正巧有一个秀才经过私塾,听见学生们正在读《礼记·曲礼》中的一段话: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然而,学生们把毋字读成了母字。听到这个错误,秀才不禁笑出声来,嘲笑道:这私塾的老师真是不行,误人子弟! 于是,秀才大声喊道:曲礼一篇无母狗! 韩菼听到窗外的嘲笑声,虽然心里不快,但他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机智地用对联来回应:春秋三传有公羊! 上联曲礼与下联春秋完美对仗,既有文辞上的巧妙,也带有深刻的含义。下联中的公羊指的是《春秋公羊传》,巧妙地化解了那位秀才的误解。这一回应让嘲笑他的人彻底哑口无言,反而让他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两人也因此成为了朋友。 第三副对联:在昔唐衢常痛哭;只今宋玉为招魂。 这副对联是韩菼为唐伯虎所作的。唐伯虎与韩菼同为苏州人,从小便耳闻唐伯虎的故事,因此对唐伯虎十分钦佩。作为一位才子,韩菼对唐伯虎的理解,显得尤为深刻。 上联提到唐衢的典故,唐衢是唐代的一个才子,虽有才华却因科举未中而常常伤心痛哭。唐衢经常在读书、饮酒、离别时痛哭,几乎成了一个伤心人的象征。 下联则提到宋玉,这位屈原的弟子,擅长辞章,创作了名篇《招魂》。下联将唐伯虎比作宋玉,赞扬他文才出众,名垂千古。此外,招魂一词还暗示了韩菼对唐伯虎的怀念和悼念。整副对联用典极为巧妙,既表达了对唐伯虎的敬仰,也展现了韩菼的真情实感,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我,点赞、收藏、分享哦!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