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徽宗显仁皇后:从金国囚徒到南宋太后,她熬了15 年
迪丽瓦拉
2025-11-15 23:04:02
0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深宫起步:从普通姬妾到龙德宫妃

北宋元符三年(1100 年),17 岁的韦氏跟着一批秀女走进汴京皇宫。她出身平凡,父亲韦安石只是个退休的小官,既没有出众的容貌,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刚入宫时,只当了个负责洒扫的普通宫女,被分到了端王赵佶的府里。

谁也没想到,这位不起眼的宫女,后来会成为南宋的开国太后。《宋史・后妃传》记载,韦氏 “初入宫,为侍御”,因为性格温顺、做事勤快,渐渐被赵佶注意到。赵佶登基为帝(宋徽宗)后,把韦氏封为 “平昌郡君”,虽然只是后宫低级封号,但对韦氏来说,已是从宫女到 “主子” 的跨越。

韦氏真正的转折点,是在她生下儿子赵构之后。政和元年(1111 年),韦氏为赵佶生下第九子赵构,赵佶龙颜大悦,立刻把她晋封为 “婕妤”,后来又升为 “婉容”,让她住进了龙德宫。《宋会要辑稿・后妃》记载,韦氏 “以子贵,累迁婉容”,可见母凭子贵的传统,在宋代后宫同样适用。

不过,韦氏在后宫的日子并不算风光。当时宋徽宗最宠爱的是郑皇后(显肃皇后)和刘贵妃,韦氏性格低调,从不争宠,每天只是专心照顾儿子赵构。有次赵构生病,韦氏连续三天三夜守在床边,亲自喂药,赵佶得知后,对她多了几分好感,特意赏赐了她一些珠宝,可韦氏转手就把珠宝分给了身边的宫女,她说:“大家都是苦过来的,这些东西我留着也没用。”

靖康之耻:从贵妃到金国囚徒

宣和七年(1125 年),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自己当起了 “太上皇”。韦氏因为是赵构的母亲,被尊为 “龙德宫贤妃”,本以为能安稳度过余生,可命运却给她来了个晴天霹雳。

靖康二年(1127 年),金军攻破汴京,不仅抢走了皇宫里的珠宝财物,还把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宫妃嫔、皇子公主等几千人掳往金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靖康之耻”。韦氏作为宋徽宗的妃嫔,自然也没能幸免,她和郑皇后、其他妃嫔一起,被金军押上了北上的囚车。

北上的路途,对韦氏来说就是地狱。《宋史・后妃传》记载,金军对被俘的皇室成员毫不客气,“道中饮食不继,又多冻馁”,韦氏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只能吃一点发霉的粮食,晚上还要和其他妃嫔挤在简陋的帐篷里。有次她实在走不动了,金军士兵拿着鞭子就要打她,幸好郑皇后求情,才免了一顿皮肉之苦。

到达金国后,韦氏和其他女眷被送到了 “洗衣院”(金国贵族的奴仆管理机构,并非真的洗衣,而是供贵族玩乐的地方)。在这里,韦氏受尽了屈辱,不仅要伺候金国贵族,还要忍受他们的打骂。《三朝北盟会编》记载,有个金国贵族看中了韦氏,想把她纳为妾,韦氏宁死不从,说:“我是大宋皇帝的妃嫔,岂能屈身于你!” 最后被那个贵族打得遍体鳞伤,扔回了洗衣院。

韦氏在洗衣院待了两年,后来因为儿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宋高宗),建立了南宋,金军为了羞辱赵构,把韦氏从洗衣院迁到了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和宋徽宗、宋钦宗关在一起。在五国城的日子虽然艰苦,但能和家人团聚,韦氏心里多少有了点慰藉。她每天给宋徽宗缝补衣服,还劝宋钦宗:“弟弟(赵构)已经登基,一定会来救我们的,我们要好好活着。”

十五年等待:从囚徒到太后的回归之路

韦氏在金国整整待了 15 年,这 15 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盼着儿子赵构来救她。而赵构也确实没忘记母亲,他当了皇帝后,多次派使者去金国谈判,要求放回韦氏和宋徽宗、宋钦宗。可金国一直不同意,直到绍兴十一年(1141 年),宋金签订 “绍兴和议”,金国才答应放回韦氏,条件是南宋向金国称臣、割地、赔款。

绍兴十二年(1142 年),58 岁的韦氏终于踏上了回归南宋的路途。离开五国城时,宋徽宗拉着她的手哭着说:“你回去告诉九哥(赵构),如果能把我也接回去,就算当一个普通百姓,我也心甘情愿。” 韦氏含泪答应,可她没想到,这一别,竟是和宋徽宗的永别 —— 第二年,宋徽宗就在五国城去世了。

韦氏回归南宋的消息传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亲自到临平镇(今浙江余杭)迎接。母子相见时,两人抱在一起哭了很久,赵构说:“母亲,让您受苦了,儿子不孝!” 韦氏看着已经成为皇帝的儿子,哽咽着说:“能活着见到你,我就满足了。”《宋史・后妃传》记载,韦氏回到临安后,被尊为 “显仁太后”,住进了慈宁宫,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不过,韦氏并没有忘记在金国受苦的同胞。她把自己从金国带回来的财物,一部分分给了当年和她一起被俘、后来侥幸逃回的宫女,一部分用来救济贫苦百姓。有次她听说有些被俘的皇室成员还在金国受苦,就劝赵构:“虽然和议已定,但能救一个是一个,别让他们再受委屈了。” 赵构听了母亲的话,又派使者去金国,赎回了一些被俘的皇室成员和大臣。

晚年岁月:低调度日,心系家国

韦氏成为太后后,并没有像其他太后那样干预朝政,而是选择低调度日。她每天的生活很简单:早上起来诵经念佛,中午和宫女一起做些针线活,晚上看看书,偶尔和赵构聊聊天,问问国家大事。

有次赵构想给韦氏的家人封官,韦氏却拒绝了,她说:“我的家人没什么功劳,不能因为我的缘故就享受荣华富贵,这样会让百姓不满的。” 最后只给弟弟韦渊封了个小小的防御使,还特意嘱咐他:“好好做事,别给朝廷添麻烦。”《宋会要辑稿・后妃》记载,韦氏 “性节俭,不好华饰,后宫用度皆有定例,未尝妄增”,可见她的节俭和明智。

韦氏还很重视对赵构的劝谏。当时南宋朝廷分为 “主战派” 和 “主和派”,赵构倾向于主和,韦氏虽然不直接反对,但偶尔会提醒他:“金国虽然和我们议和,但不能放松警惕,要让军队好好训练,万一他们再来侵犯,也好有个准备。” 赵构听了母亲的话,确实加强了军队建设,让南宋的国防力量有了一定提升。

绍兴二十九年(1159 年),75 岁的韦氏在慈宁宫去世。临终前,她拉着赵构的手说:“我这辈子,经历了太多苦难,能回到南宋,安享晚年,已经很满足了。你要好好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别辜负了大宋的百姓。” 赵构含泪答应,按照太后的规格,把韦氏葬在了永佑陵旁边,让她永远陪伴在宋徽宗身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成功统一了六国,成为了中华大地的统治者。他不仅在...
原创 北... 人类起源的问题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大家都在探索人类这一物种究竟是如何演化和发展的。除了...
原创 司... 三国末期,司马家族凭借着巧妙的谋略,成功从曹魏手中接管了政权,他们的成功不可小觑。然而,令人不解的是...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这位实现了大一统的帝王,以他的勇气和智慧,将六国的纷争统一,开创了中国封建历...
原创 古... 在《史记》一书中,有一句话叫敌国灭,谋臣亡,意思是当一个国家击败敌人并称帝之后,曾经为他出谋划策的大...
被《三国演义》美化的六大历史人...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然而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存在...
原创 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存在了三百年,期间一直备受历史学者的争议。除了清朝是由少数...
原创 原... 一、五夷山 在古代中国,用来指代戎狄等非汉民族的贬义词,代表着华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异。封神演义中提到的...
原创 亚... 在西方人眼中,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与拿破仑、汉尼拔、凯撒等并肩的传奇帝王。16岁时,他便开始统治马其顿...
在韩国,盲人高考卷的是体力?试... 2025年11月13日,也就是今天,是韩国高考(全称韩国大学修学能力考试)的日子,韩国全国共有84个...
原创 雍...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出自《木兰辞》的千古名句,传颂至今,仿佛让我们在古老的战场上看到将军和士...
原创 1... 1949年,蒋介石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战局时,决定带着亲信和随身的财富逃往台湾。然而,1954年,他竟...
原创 刘... 前言 在三国时期,刘备周围汇聚了许多英才,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按理说这应该是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
原创 宋...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深宫起步:从普通姬妾到龙德宫妃 北宋元符三年(1100 年),17 岁...
原创 李... 李世民,大唐的开国皇帝,也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一生致力于广纳贤才,致使大唐的治理成就令后世敬仰。然...
原创 历... 中国历史波澜壮阔,战争不断,其中涌现出的许多名将都让人印象深刻。大汉时期的霍去病,凭借几千骑兵打败匈...
原创 康... 古代的状元是非常稀有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举世瞩目。而相比之下,现代的高考状元在含金量上,还是有一定...
原创 二... 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扩展到了亚洲的绝大部分地区,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与此同时,除了中国...
原创 夷...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历史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蜀汉与东吴这两个本应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魏的...
原创 别... 长廊上,微风轻拂,飘渺的琴音与风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淡淡的怀旧感。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那华丽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