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夷山 在古代中国,用来指代戎狄等非汉民族的贬义词,代表着华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异。封神演义中提到的五夷山,其实就是指的五个散仙,的命运——注定不佳,最终凄凉。 五夷山有三位著名的散人,分别是乔坤、萧升和曹宝。三人最终的结局都十分惨痛。 在金鳌岛,十天君设下了十绝阵,每个阵法由一位天君掌管,共有十个分阵。阐教的阵法水平一向较弱,要破解这个阵法根本没有封印办法。唯一的破解方式就是让那些修为较低的人先去探路,找到阵法的弱点,然后再由金仙级别的高手破阵。燃灯道人在安排破阵计划时就预感到这次必定会有损失,他知道,这一劫必损吾十友,结果一开始就发生了。上元始天尊派出了邓华来试阵,接着是萧臻、韩毒龙、薛恶虎等人,最后是一个凡人方弼。
第六阵化血阵时,燃灯道人的探路人乔坤在与阵主孙天君交手时,被阵法中的黑砂击中,化为一滩血水。 接下来,赵公明被召下山,他用定海珠镇压敌军,威力无穷,打得阐教的金仙都束手无策。燃灯出马,依然失败并逃走,在途中又碰到五夷山的两位散人,萧升和曹宝。两人通过落宝金钱收了定海珠,萧升当场死于赵公明之手,曹宝则将珠子交给燃灯,随即回到了西岐。不久后,曹宝也死于红水阵。 三位散人的死亡使得阐教的金仙以更强的姿态进入阵法,一举击败了截教的力量,展现了他们出手果断的优势。显然,这些散仙的修为远不如金仙,最多也只是和阐教三代弟子如韩毒龙的修为相当。 然而,五夷山并不仅有这三位散人,杨戬收养的两位金毛童子也自称是五夷山的人。虽然他们的修为不明确,但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情况。 首先,这两位童子能在五夷山站稳脚跟,绝非无知无识的孩子,肯定有相当的背景和经验。 其次,许多强大的法宝和宝物都有凶兽保护,而金毛童子守护的三尖两刃刀和淡黄袍这两件至宝,说明他们的神通不逊色于那些守护宝物的凶兽。 第三,当两人见到杨戬后,立刻拜倒称师,表现出对杨戬的极高敬意,这意味着他们早已知道杨戬的身份,并甘愿接受他的教导。这也证明了杨戬的修为达到了金仙境界,而金毛童子的修为已经不逊色于乔坤等人,已经晋升为散仙,只是外表看起来像个小孩子罢了。 因此,五夷山并不仅仅是三位散仙,而是五位散仙。三人早已陨落,两位金毛童子依旧活着,并通过萌存活了下来。 二、人在江湖 萧升和曹宝所使用的落宝金钱似乎是个BUG——任何法宝都能被收走,连定海珠这种至宝也未能幸免,真是让人感到无比憋屈。 乔坤作为五夷山首位下山的散人,自然有一定的实力自信。可是,问题来了,既然三人实力强大,法宝也很强大,为什么还做出了千里送人头的愚蠢行为? 至于金毛童子拜师的情节,也让人感到十分蹊跷。一个名字传来,大家纷纷拜倒称师,那不就是宋江或姜子牙的风范吗?而杨戬何德何能,竟能让人如此尊敬? 唯一的解释是,五夷山早已被人强力征服,五人都是被迫听命行事。如果不下山,他们就必死无疑;即使下山也是赴死,然而没有选择,只有服从。 杨戬获得三尖两刃刀和淡黄袍,收了金毛童子为徒,实在不是偶然。在封神演义第55回中,土行孙助邓九公征西,利用地行术无敌,捆仙绳捕捉任何人,没有人能抵挡。杨戬为了寻找惧留孙而前往夹龙山,在途中经过凤凰山和五夷山,似乎遇到了奇特的缘分。 杨戬并非迷路,事实上他是有目的地去找惧留孙的。他的行程路线很清晰,先到凤凰山,然后再去五夷山,最后才到夹龙山。这一路走来,他的遭遇并不寻常,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不是偶然,而是早有预谋。 为什么杨戬在凤凰山和五夷山停下?这两次停留都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巧合。杨戬在凤凰山看到真实罕见的好山,而在五夷山,他看到了风起云涌、仿佛龙卷风般的奇特景象。然后他遇到了怪物,轻松打败,最终得到了三尖两刃刀和淡黄袍。 这些不寻常的经历似乎并非偶然,杨戬显然是被引导到这些地方的。既然五夷山离凤凰山不远,那么就可以推测,龙吉公主早已收服了五夷山,刀袍和金毛童子也正是她送给杨戬的礼物。 三、萌主 在封神大战中,阐教与截教的争斗牵动了无数修士的命运。而散仙界的修士,只能选择站队,要么投靠截教,要么归顺阐教。 截教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西昆仑和五夷山正是阐教的两个重要散仙势力。西昆仑的度厄真人和陆压散人出自昆仑,而昆仑自古便是元始天尊的地盘;而五夷山则是龙吉公主的功劳。五夷山的五位散仙,三位已经死去,只有两位金毛童子凭借萌活了下来。龙吉公主见他们年幼、可爱,不忍心让他们下山成为十绝阵的炮灰,于是将他们留在山中,等待杨戬的出现。这也证明了:萌才是最大的生产力,不仅是大熊猫,连金毛童子也因此得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