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窑村”里烟火气 风帆直通海丝路
迪丽瓦拉
2025-09-26 05:32:10
0

展厅内,一个烧制瓷器的龙窑模型。

笔架山潮州窑出土的酱釉小狗摆件。

在潮州市博物馆展厅柔和的灯光下,一枚满载岁月痕迹的宋代荡箍静静陈列。926年前,一位无名窑工在这块小部件上刻下“元符二年”四个字——这个不经意间的小动作,让千年后的我们得以触摸宋代笔架山窑的确凿心跳。

正在潮州市博物馆展出的“宋‘潮’瓷话——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成果展”,通过这些来自地下的物证,还原出了一个鲜活的宋代潮州。

文/图:陈锦煌

窑火彻夜▶▷

“百窑村”里的宋代潮匠

旧时,潮州笔架山一带有“百窑村”之称,可见其生产规模之大。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深入开展,这一民间说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证。

“考古研究成果显示,宋代笔架山窑的年产量可达百万级别,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量。”本次展览策展人、潮州市博物馆考古部的郑佩娜介绍,以笔架山上的1号窑为例,24.71米的长度意味着一窑能烧制4万到5万件瓷器。目前笔架山上经考古发掘的就有12条龙窑,最长的接近100米,一窑估算能烧制近20万件瓷器。

支撑如此产量的,是宋代潮州工匠的技术智慧。

此次展览上,一件件用于测温的“火照”陈列其间,窑工通过观察其釉色变化判断窑温;阶级窑的斜坡设计配合各式支垫具,让火焰在窑室间均匀加热;陶车上的轴顶帽、荡箍等专业工具,组成了潮州宋瓷完整的生产流水线。

最令人动容的,是文物上那些鲜活的文字符号:刻着“元符二年”的荡箍残件,有着“马”字刻痕的筒形匣钵,顶部刻画“蔡直”二字的轴顶帽……以及国家一级文物,在笔架山窑出土的数尊佛像底座上,“匠人周明”的清晰落款。这些历近千年的文物痕迹,共同凝固了北宋潮州手工业者的自信面容。

宋人风雅▶▷

“四艺四雅”里的烟火潮州

展览中,一组青白釉与酱黑釉茶盏形成鲜明对比。

青白釉色温润似水,胎体轻薄透光,展现出极高的制瓷水准。同时,常见于福建南平建窑等窑口的酱黑釉瓷也在笔架山窑考古中被大量发现。“黑釉瓷器能更好地衬托白色茶沫,便于观察茶色、茶汤。”郑佩娜表示,这正是宋代潮人斗茶之风盛行的见证。

“除了茶器与茶道,笔架山窑出土的香炉、文房器具与花瓶,分别对应宋代潮州人日常生活中‘香道’‘书画’及‘花道’的盛行。”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李炳炎指出,此次展览展出的笔架山窑生产的产品与宋代潮州百姓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可看出宋代潮州的精神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既有文人雅气,民间也是礼佛之风盛行。”

在宋时潮州,雅致并非士大夫专属。一只青白釉瓜棱渣斗,揭示了宋人生活的讲究——这专盛茶渣等食物残渣的器皿,代表着宴饮的清洁与礼仪。即便是孩童,也有瓷塑哈巴狗、鸟形哨等玩具相伴。“笔架山窑是民窑,它生产的器物反映了宋代潮州人生活所需。”郑佩娜说。

海潮声动▶▷

北宋潮州税收比肩广州的秘密

本次展览上,数件造型、纹饰独特的瓷器揭示着笔架山窑的另一个重要使命。龙首鱼身的摩羯纹青白釉盆残件、大耳垂的哈巴狗瓷塑、长颈鼓腹的军持壶等,明显带有异域审美烙印。

郑佩娜介绍,在东南亚等地出土、出水的完整瓷器,不少与潮州本地残片如出一辙。考古资料显示,笔架山窑的瓷器分南北两路出海:北上经宁波港销往日本、高丽,南下则直抵东南亚、印度洋沿岸。

海上贸易的繁盛,深刻塑造了潮州。

“唐开元年间潮州仅9000户人口,到了北宋元丰年间猛增至7万户。更惊人的是,北宋熙宁年间潮州税收是与广州持平的。”李炳炎指出,中原移民带来的技术提升了笔架山窑的生产水准,而陶瓷外销带来的巨大利润又进一步带动移民进入及本土发展。循环往复中,宋代潮州成了一座由瓷与海共同托举的“新兴城市”,孕育了数百年后潮人出海闯天下的基础。

■相关

20余名“宋窑青讲人”上岗

宋瓷讲解

全民参与

“看,这些宋代瓷塑小猫小狗,曾经是十分受欢迎的玩具,相当于现在流行的labubu!”“考古的过程就像‘开盲盒’,虽然辛苦,但时常收获惊喜发现!”……在潮州市博物馆,几位红马甲青少年的声音成为展柜以外的亮点,参观者循着他们的讲述穿越千年,寻觅宋瓷,对话历史。

随着宋“潮”瓷话——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成果展的火热展出,6月20日,潮州市博物馆启动“宋窑青讲人”青年志愿讲解员项目,面向全社会招募讲解员。活动自启动以来,收到来自中学、高校和社会单位的百余份申请。经过选拔,24名优秀青年成为“宋窑青讲人”,在接受田野考古方法、窑炉遗迹保护、展厅讲解技巧及礼仪规范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岗前考核之后,于7月下旬正式上岗。

据介绍,相比以往面向小学生的讲解员招募项目,这次讲解员年龄提升到13周岁及以上,重点吸纳知识储备更丰富、表达能力更成熟的中学生、高校学子及社会青年群体,以青年视角助力千年宋瓷文化“出圈”。

“我们希望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他们特别擅长用新媒体方式来传播文物故事,又能以Z世代的视角让考古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考核的志愿者都会进入我们的人才库,能够持续参与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工作。”潮州市博物馆馆长余小洁介绍道。

南方日报记者 刘梓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在沙俄统治时期,大量的中国领土被侵占,直至今日,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影响着中俄关系。沙俄直接占领了清...
原创 明... 历史中常埋藏着令人惊诧的谜题:大明王朝坐拥亿兆黎庶,而关外那支被称为“后金”的满洲军队,初起时不过区...
原创 刘... 在刘备面临困境、几乎无处可去时,刘表的出现为他带来了转机。刘表亲自出城迎接了刘备,把他接进了荆州,为...
原创 康...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文章,同时便于与其他读者进行讨论和...
原创 陈... 1947年的山东淄川大矿地,华东野战军高级将领齐聚一堂。司令员陈毅在总结莱芜战役胜利时,突然话锋一转...
原创 汉... 汉武帝,作为历史上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拥有与秦始皇不相上下的雄才大略,后世也因其卓越的...
南北文物精品相聚常熟,讲述“何... 澎湃新闻获悉,7月31日,“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在常熟博物馆对外展出,呈现了来自15...
原创 为... 鄢郢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战役,体现了战争策略与决断的智慧。在这场战役中,为了确保胜利,进攻的一...
原创 赵... 赵匡胤有两个儿子,一个25岁、一个17岁,全是成年人,为何在他去世后,手下那帮老兄弟却集体装哑巴,没...
原创 解... 在抗日战争波涛汹涌的1940年代,一位14岁的少年,怀揣着20个熟鸡蛋,怀抱着报国的理想,踏入了八路...
高亮赶水:运河畔的京华烟云 杨赫 “高亮赶水”的传说在老北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个传说讲述的是京城水源的来历,用艺术性的语言解释...
总书记的抗战历史“公开课”|伟...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一段壮怀激烈的烽火岁月—— 中国人民...
彩南油田“两新三高”树丰碑 1991年5月16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召开彩南油田开发建设指挥部成立大会。 彩参2井纪念碑。图片由准...
原创 甄... “在后宫生存,单打独斗几乎是死路一条!”这句话在《甄嬛传》中几乎成了不争的真理。甄嬛从一个单纯的小白...
原创 平... 公元1427年11月,明朝政府决定放弃朱棣时期所设立的“交趾郡”,并宣布恢复与安南(今越南)的朝贡关...
原创 明... 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建文帝朱允炆的命运如同一道划破黑夜的闪电,突然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关于他的死...
原创 钟... 作者:许云辉 东汉初年,数九寒冬时,一群囚犯被大司徒侯霸从京城解送到河内(今河南沁阳)。钟离意奉命押...
《大运河历史图谱》出版 本报讯(记者 王佳英)7月30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大运河历史图谱》(以下简称《图谱》)。...
原创 德...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世纪前说到欧洲老大,大家第一反应是英国;冷战时期,那肯定是苏联(俄罗斯的前身);可...
原创 南... 南宋的皇帝子嗣一向稀少,从开国皇帝开始,就一直面临着断宗的困境。南宋一共经历了152年的历史,期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