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礼部尚书:“景泰废了您啊”,朱见深:“他保家卫国,保护了我”
迪丽瓦拉
2025-09-26 06:04:49
0

第一章 朱祁钰废了侄子朱见深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兵败土木堡,五十万精锐尽丧。

《明史·英宗前纪》载:"车驾陷于土木,英国公张辅等皆死,官军死伤者数十万。"

消息传至京师,"百官聚哭于朝",年仅两岁的皇长子朱见深被立为太子,郕王朱祁钰监国。

九月六日,面对瓦剌兵临城下的危局,在于谦等大臣力主下,朱祁钰登基称帝,改元景泰。

《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详载:"廷臣合辞请皇太后曰:'车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安宗社。'"

景泰帝上位后整饬军备,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稳定社稷。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随着皇权稳固,朱祁钰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己子朱见济。

《明实录·景泰实录》卷216记载废储诏书:"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

此举埋下日后皇权斗争的祸根。然朱见济次年夭折,东宫虚位长达五年。

朱祁钰

第二章 朱祁镇南宫复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趁夜发动夺门之变。

《国榷·景泰八年》载:"夜四鼓,亨、軏、镗、瑾等开长安门,纳兵千余……至南宫,毁垣坏门而入。"

被囚七年的朱祁镇重登帝位,改元天顺。

这场政变引发大规模清算。《明史·景帝纪》记:"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迁西内。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

关于朱祁钰死因,《明史纪事本末·南宫复辟》引陆釴《病逸漫记》:"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

死后仅以亲王礼葬西山,谥"戾"。

朱祁镇

第三章 废太子朱见深的十年蛰伏

被废太子的朱见深,在天顺年间处境微妙。《明史·宪宗本纪》载:"天顺元年,复立为皇太子。"

但《明英宗实录》卷276暴露隐情,朱祁镇复辟次日只是"命沂王见深读书文华殿",直至三月方正式复储。

明代学者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皇明奇事述》中揭露:"盖当时犹疑郕王所出,故缓之。"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前特颁遗诏:"东宫即位,过百日成婚。"

《明宪宗实录》卷1记载临终嘱托:"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止用宫妃殉葬,此等事...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这或许影响了朱见深的政治理念。

第四章 朱见深成化元年的突然原谅

正月二十二日,十八岁的朱见深正式即位。

《明宪宗实录》卷2详载登基流程:"上具衮冕,诣奉先殿、大行皇帝几筵、慈懿皇太后、皇太后前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

次日即颁布震动朝野的诏书。

《明史·宪宗本纪》明确记载:"成化元年冬十月丙子,复郕王帝号。"

而《国榷·成化元年》补充了细节:"帝御文华殿,召内阁李贤、陈文、彭时曰:'郕王践阼,戡难保邦,朕昔被幽,赖其庇焉。'遂命礼部议上尊号。"

礼部尚书姚夔等初持异议,《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载其奏:"景泰既废储,不宜复帝号。"

朱见深以"当时事出权宜,岂可效尤"驳回。

朱见深

第五章 重塑历史叙事

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经礼部反复议定,正式追谥朱祁钰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明宪宗实录》卷37收录完整谥议:"臣等谨按谥法,敬事供上曰恭,安民大虑曰定,兹上尊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

同时敕令修缮陵寝,《明史·景帝纪》记:"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制曰郕戾王墓宜称陵,置奉祀官。"

朱见深亲撰《景皇帝碑》现存残碑,碑文有载:"当皇祖北狩之时,正国步艰危之日。乃能殚心竭虑,保固家邦...夫何奸臣贪功,妄生异议,既失追崇之典,复乖飨祀之仪。"

此碑文突破性地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

第六章 政治和解的平衡术

成化三年(1467年)四月,朱见深下诏赦免景泰旧臣。

《明宪宗实录》卷41载:"诏曰:'景泰年间文武官员,有因忠谏被谪者,该部查勘明白,具奏定夺。'"

被平反者包括反对复储的钟同、章纶等人,《明史·章纶传》记:"成化初,赠南京礼部侍郎,谥恭毅。"

对于夺门功臣,朱见深采取折中策略。《国榷·成化元年》载:"石亨、曹吉祥等虽罪当诛,然功在社稷,其子孙仍袭爵。"

这种平衡策略被万历时首辅朱国祯在《涌幢小品》评为:"宪庙此举,实收天顺、景泰两朝人心。"

第七章 历史记忆重构

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见深下旨编纂《英宗实录》,首次将朱祁钰事迹纳入帝系。

《明宪宗实录》卷148载:"景泰已正位号,其事迹宜附《英宗实录》。"此举开创明清"一帝两录"先例。

万历年间重修《明会典》,正式将景泰朝纳入典章体系。

明末史家谈迁在《国榷》中评价:"宪宗追崇景帝,恤于忠愍,此其继述之善者也。"

清代四库馆臣在《明史》考证中指出:"景帝之在明朝,已称宗祔庙,而实录犹称郕戾王...至宪宗追复帝号,而实录仍未改修,盖当时史臣之失。"

结语

这场跨越两代帝王的历史正名,既非简单的亲情考量,亦非纯粹的政治权谋。

从《明实录》刻意隐晦的笔法,到《国榷》补遗的细节,再到陵寝规制的变化,折射出明代中期皇权重构与历史书写的复杂互动。

成化帝朱见深以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在礼法与人情、现实与历史间走出第三条道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前言·—— 战火纷飞,枪声震耳欲聋。就在这片被硝烟覆盖的大地上,有一个坚定的身影,站在战...
原创 三... 在三国那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天赋异禀的少年英雄们各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虽同样聪明过人,却因时代...
原创 清... 《——·前言·——》 伦柱,这位被誉为清朝的“铁帽子王”,其家族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外人眼中...
原创 光...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晚期举足轻重的权力人物,可谓是当时政坛上最大的“蛀虫”。在她的阴影中,光绪帝与宣统...
原创 苏...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公开了一项震惊全球的二战绝密计划。原来,在二战期间,苏联曾为日本量...
原创 元... 刘基在成为朱元璋的谋士之后,开始为这位“未来的天子”绘制了一幅详尽的发展蓝图。他深知,若要统一天下,...
原创 他... 龙书金将军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战斗,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留下了无数可供后人铭记...
原创 靖... 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从宋朝的角度分析靖康之耻。但如果我们将视角转向金朝,便会发现,这场撼动北...
原创 诸... 《头条深一度》 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以便我们能在未来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最新文章,...
原创 对... 在1382年,明朝的皇帝为了加强对官员的掌控,决定对原有的仪鸾司和新设立的拱卫司进行重新整合。将两者...
原创 《... 敬妃曾经羡慕地跟甄嬛说,皇上当着她的面夸过甄嬛笑起来好看,让人忘不了。可甄嬛听了,一点儿也没觉得开心...
国家档案馆与现代档案馆的诞生—... 1790 年法国国家档案馆成立插图,由 Brewminate 使用人工智能创建,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
原创 济... 在1948年,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极为激烈的阶段。特别是在济南的战场上,双方都展现出了...
原创 这... 1975年,上级机构作出了重要的人事任命,决定将罗瑞卿、谭政、陈再道、王建安和陈士榘五位将领任命为军...
原创 人... 在416年,刘裕为了实施他的北伐计划,决定一举恢复东晋的两都,以此为东晋恢复元气并积累资本。刘裕本无...
原创 这... 1959年,总后勤部迎来了一次重要的领导更换,新的部长是中将,而政委则是上将。在这一变化发生之前,洪...
原创 野... 在三国乱世的战火中,刘备的两个女儿命运多舛,成为政治斗争中的无辜牺牲品。长坂坡之战后,她们被曹军俘虏...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河南确山:...   这是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塑像群(7月24日摄)。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
原创 日... 1941年冬季,随着寒风凛冽,37军95师与上万名日军在汨罗江的河畔展开了长达五天的激烈交锋。双方在...
原创 我...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数百位帝王各具特色,贡献各异。从最早的尧、舜、禹到最后的光绪、溥仪,每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