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礼部尚书:“景泰废了您啊”,朱见深:“他保家卫国,保护了我”
迪丽瓦拉
2025-09-26 06:04:49
0

第一章 朱祁钰废了侄子朱见深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兵败土木堡,五十万精锐尽丧。

《明史·英宗前纪》载:"车驾陷于土木,英国公张辅等皆死,官军死伤者数十万。"

消息传至京师,"百官聚哭于朝",年仅两岁的皇长子朱见深被立为太子,郕王朱祁钰监国。

九月六日,面对瓦剌兵临城下的危局,在于谦等大臣力主下,朱祁钰登基称帝,改元景泰。

《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详载:"廷臣合辞请皇太后曰:'车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安宗社。'"

景泰帝上位后整饬军备,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稳定社稷。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随着皇权稳固,朱祁钰废太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己子朱见济。

《明实录·景泰实录》卷216记载废储诏书:"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

此举埋下日后皇权斗争的祸根。然朱见济次年夭折,东宫虚位长达五年。

朱祁钰

第二章 朱祁镇南宫复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趁夜发动夺门之变。

《国榷·景泰八年》载:"夜四鼓,亨、軏、镗、瑾等开长安门,纳兵千余……至南宫,毁垣坏门而入。"

被囚七年的朱祁镇重登帝位,改元天顺。

这场政变引发大规模清算。《明史·景帝纪》记:"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迁西内。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

关于朱祁钰死因,《明史纪事本末·南宫复辟》引陆釴《病逸漫记》:"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

死后仅以亲王礼葬西山,谥"戾"。

朱祁镇

第三章 废太子朱见深的十年蛰伏

被废太子的朱见深,在天顺年间处境微妙。《明史·宪宗本纪》载:"天顺元年,复立为皇太子。"

但《明英宗实录》卷276暴露隐情,朱祁镇复辟次日只是"命沂王见深读书文华殿",直至三月方正式复储。

明代学者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皇明奇事述》中揭露:"盖当时犹疑郕王所出,故缓之。"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前特颁遗诏:"东宫即位,过百日成婚。"

《明宪宗实录》卷1记载临终嘱托:"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止用宫妃殉葬,此等事...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这或许影响了朱见深的政治理念。

第四章 朱见深成化元年的突然原谅

正月二十二日,十八岁的朱见深正式即位。

《明宪宗实录》卷2详载登基流程:"上具衮冕,诣奉先殿、大行皇帝几筵、慈懿皇太后、皇太后前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

次日即颁布震动朝野的诏书。

《明史·宪宗本纪》明确记载:"成化元年冬十月丙子,复郕王帝号。"

而《国榷·成化元年》补充了细节:"帝御文华殿,召内阁李贤、陈文、彭时曰:'郕王践阼,戡难保邦,朕昔被幽,赖其庇焉。'遂命礼部议上尊号。"

礼部尚书姚夔等初持异议,《明史纪事本末·景帝登极守御》载其奏:"景泰既废储,不宜复帝号。"

朱见深以"当时事出权宜,岂可效尤"驳回。

朱见深

第五章 重塑历史叙事

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经礼部反复议定,正式追谥朱祁钰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明宪宗实录》卷37收录完整谥议:"臣等谨按谥法,敬事供上曰恭,安民大虑曰定,兹上尊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

同时敕令修缮陵寝,《明史·景帝纪》记:"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制曰郕戾王墓宜称陵,置奉祀官。"

朱见深亲撰《景皇帝碑》现存残碑,碑文有载:"当皇祖北狩之时,正国步艰危之日。乃能殚心竭虑,保固家邦...夫何奸臣贪功,妄生异议,既失追崇之典,复乖飨祀之仪。"

此碑文突破性地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帝身份。

第六章 政治和解的平衡术

成化三年(1467年)四月,朱见深下诏赦免景泰旧臣。

《明宪宗实录》卷41载:"诏曰:'景泰年间文武官员,有因忠谏被谪者,该部查勘明白,具奏定夺。'"

被平反者包括反对复储的钟同、章纶等人,《明史·章纶传》记:"成化初,赠南京礼部侍郎,谥恭毅。"

对于夺门功臣,朱见深采取折中策略。《国榷·成化元年》载:"石亨、曹吉祥等虽罪当诛,然功在社稷,其子孙仍袭爵。"

这种平衡策略被万历时首辅朱国祯在《涌幢小品》评为:"宪庙此举,实收天顺、景泰两朝人心。"

第七章 历史记忆重构

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见深下旨编纂《英宗实录》,首次将朱祁钰事迹纳入帝系。

《明宪宗实录》卷148载:"景泰已正位号,其事迹宜附《英宗实录》。"此举开创明清"一帝两录"先例。

万历年间重修《明会典》,正式将景泰朝纳入典章体系。

明末史家谈迁在《国榷》中评价:"宪宗追崇景帝,恤于忠愍,此其继述之善者也。"

清代四库馆臣在《明史》考证中指出:"景帝之在明朝,已称宗祔庙,而实录犹称郕戾王...至宪宗追复帝号,而实录仍未改修,盖当时史臣之失。"

结语

这场跨越两代帝王的历史正名,既非简单的亲情考量,亦非纯粹的政治权谋。

从《明实录》刻意隐晦的笔法,到《国榷》补遗的细节,再到陵寝规制的变化,折射出明代中期皇权重构与历史书写的复杂互动。

成化帝朱见深以超越时代的政治智慧,在礼法与人情、现实与历史间走出第三条道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49年,蒋介石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战局时,决定带着亲信和随身的财富逃往台湾。然而,1954年,他竟...
原创 刘... 前言 在三国时期,刘备周围汇聚了许多英才,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按理说这应该是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
原创 宋...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深宫起步:从普通姬妾到龙德宫妃 北宋元符三年(1100 年),17 岁...
原创 李... 李世民,大唐的开国皇帝,也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一生致力于广纳贤才,致使大唐的治理成就令后世敬仰。然...
原创 历... 中国历史波澜壮阔,战争不断,其中涌现出的许多名将都让人印象深刻。大汉时期的霍去病,凭借几千骑兵打败匈...
原创 康... 古代的状元是非常稀有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举世瞩目。而相比之下,现代的高考状元在含金量上,还是有一定...
原创 二... 二战期间,日本的侵略扩展到了亚洲的绝大部分地区,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与此同时,除了中国...
原创 夷...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历史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蜀汉与东吴这两个本应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魏的...
原创 别... 长廊上,微风轻拂,飘渺的琴音与风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淡淡的怀旧感。电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那华丽的宫...
原创 一... 一枚中华民国十文铜币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了一百万,今天我们来看看这枚特别的十文铜币。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原创 中... 在华北平原的腹地,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有一处名为邺城的遗址。如今,这里是一片安静的田野和寻常的乡...
原创 中... 前言: 夏朝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开端,是中国最早的朝代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开始进入有文...
这是明代方孝孺写的小楷,有唐人... 如今的我们知道方孝孺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他文采风流,而是因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者。有的人称赞他...
原创 史... 根据《左传》的记载,夏朝的第一位君主夏启,在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太康。然而,太康沉溺于荒淫的生活,导致...
原创 刘... 谈到刘禅,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那句乐不思蜀。这句话常常让人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缺乏气节的帝王。然...
原创 地... 自古以来,人们就流传着许多关于巨人的故事。有些人相信巨人曾经在地球上存在过,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不过是...
原创 孙... 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开国皇帝,生于182年,去世于252年,享年70岁。19岁时,他继承了父亲和兄长的事...
原创 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王爷的故事令人记忆深刻,这些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背后往往充斥着权力斗争与背叛...
曾国藩如果造反能成功吗? 文章来源为文史宴,作者为周禄丰 很多朋友对历史的看法还是受到“唯力是视”、“成王败寇”等庸俗劣质思维...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林冲为...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好坏可以见仁见智给出不同评价,但武功高低,打一场就知道了,所以江湖中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