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五虎大将、曹魏的五子良将和江东的十二虎臣,虽然都在三国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他们之间的差距却不可忽视。五虎大将代表了蜀汉的顶尖战力,是当之无愧的“一级将领”;而曹魏的五子良将和东吴的十二虎臣则属于“二流角色”,即便他们同样是英雄人物,却难以与蜀汉的五虎大将相提并论。五子良将的地位依附于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十二虎臣则不得不臣服于周瑜、鲁肃、陆逊和吕蒙等真正的顶尖人物。因此,将五虎大将与五子良将或十二虎臣相比较,似乎有些不太公平。用李云龙的话来说,那就是“军阶不对等”,可以理解为一种地位上的不平衡。
如果我们抛开正史,单从小说角度来看,也不难发现,蜀汉的五虎大将其实对曹魏的五子良将和东吴的十二虎臣并不十分看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位大将眼中最不愿面对的,正是曹魏的夏侯惇和夏侯渊,然而这两人却并不包括在曹魏五子良将之中。关羽最不想对付的正是夏侯惇,张飞最不愿面对的则是夏侯渊。那么,赵云和马超又分别会避开哪位曹营猛将呢?这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夏侯惇和夏侯渊在曹魏的地位,堪比关羽和张飞在蜀汉的威望。夏侯惇不仅是曹魏的首任大将军,而且与曹操关系亲近,可以说是曹操的“义兄”。若关羽能活到刘备称帝的那一天,必定会继任大将军之职。而夏侯渊作为曹魏的重要人物,虽然不如夏侯惇,但也位居曹魏将领之上。如果他没被黄忠斩杀,极有可能晋升为车骑将军或骠骑将军。与此相比,夏侯渊的侄女婿张飞在刘备麾下也是一位十分重要的“妙才”。
关于张飞和夏侯渊的关系,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然《三国演义》没有明确提到,但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张飞在徐州失散后,刘备投奔袁绍,关羽投降曹操,而张飞则独自留在古城度蜜月。他的新婚妻子就是夏侯渊视如己出的侄女。张飞一手拿下古城,并将县官赶走,这一举动背后其实有夏侯渊的支持。如果有人敢挑战张飞所占领的古城,岂不是等于向曹家挑衅?而且,张飞“交战”夏侯渊的那场战斗,更像是为了掩人耳目,二人完全有默契地打了一场“假戏”。
夏侯渊和张飞的恩情,显然也影响了后来的汉中之战。尽管张飞曾绕道去与张郃交战,却始终避免与夏侯渊对阵。刘备也对张飞的行为表示理解,并暗示杀夏侯渊的意义远不如斩杀张郃。在刘备眼中,夏侯渊并非无足轻重,他早前在对抗宋建时,屡建奇功,曹操更曾称赞他为“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然而,尽管夏侯渊的战绩显赫,刘备心里依然有自己的考量。
同样,关羽与夏侯惇的关系也充满微妙的情感。尽管夏侯惇的防守能力非常强,关羽并不愿意与他发生直接对抗。两人在战争中的几次交手,关羽虽然屡次赢得了胜利,但总是避免与夏侯惇展开正面激战。事实上,关羽一直是重情重义的,他既不愿意因小失大,又想要避免伤害曹操的面子。虽然关羽在杀敌方面极为果敢,但对于曹魏的重量级人物,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克制。
有趣的是,马超和许褚的关系也非常耐人寻味。马超曾在与许褚的激烈对决中感到压力山大。许褚以勇猛无畏的气质让马超感到头痛,因此,马超在面对许褚时并不轻松。在《三国志》中,马超与许褚的对决被描述得异常紧张,马超显然不想再次面对这位“虎侯”。
至于赵云与许褚的较量,也同样没有简单的结局。赵云在与许褚的两次交手中都未能完全占据上风,因此若要让赵云选择一位曹魏最为棘手的将领,许褚无疑会排在第一位。同理,黄忠在与夏侯渊交战时也未能占尽优势,尤其如果没有偷袭,胜负难以预料。虽然黄忠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许褚的实力和勇猛,使得黄忠可能不愿与他展开直接对抗。
从这些例子来看,蜀汉的五虎大将无疑是曹魏与东吴猛将的强敌,但他们之间的相互角力与微妙关系,也反映出了三国时期将领们复杂的心理与战术安排。而在许褚、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面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等人,虽英勇无畏,但也有他们各自的“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