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二年(592年)的一天,一封来自怀州(今河南沁阳)的奏报传到隋文帝杨坚的手中,报告称刺史李德林在任内因病去世。隋文帝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追赠李德林为大将军、廉州刺史,并赐予谥号文。在李德林的葬礼即将举行之际,隋文帝再次下旨,决定给予李德林最高规格的祭奠礼仪,祭以太牢。一位地方刺史,为何能够引起隋文帝如此高度的重视呢? 一、河朔英灵 在北齐天统年间,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江总曾以陈朝使者的身份出使北方,途经馆驿时遇到了李德林。江总并非普通人物,他年轻时便深得梁武帝的赏识,但在见到李德林时,他却被李德林的才华与风度所折服。江总在目送李德林离开时,忍不住赞叹道:此即河朔之英灵也!那么,李德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李德林,字公辅,来自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他自幼聪慧过人,年仅数岁时便能背诵左思的《蜀都赋》,十几天就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与仲永不同,李德林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十分勤奋好学。十五岁时,他已博览群书,精通古今各类典籍,连阴阳五行、天文历法等学问都能涉猎其中。而且,他在文章写作方面也十分出色,辞章凝练、理顺深刻,深受北魏著名文人魏收等人的高度评价。 二、天上之人 在北齐时期,李德林凭借着一篇《春思赋》引起了时任丞相高湛的注意。不久之后,高湛成为皇帝,李德林也得到了重用,先后担任了给事中、直中书、参掌诏诰等职务。虽然北齐当时排斥汉人官员,但李德林凭借出众的才华,仍然一路晋升,最终官至中书侍郎、仪同三司。北周的武帝在读过李德林的文章后,十分欣赏他,特意派人安抚李德林,表示平齐之利,唯在于尔。在此之后,北周武帝还用鲜卑语称李德林为天上人,可见他在北周的地位也是不小的,曾历任内史上士、御正下大夫等重要职务。 北周宣帝临终时,李德林选择支持杨坚辅政,并在杨惠的引荐下,成为了杨坚的心腹谋士,为杨坚的称帝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杨坚在登基当天便加封李德林为内史令,相当于宰相一职。 三、贬谪而死 尽管李德林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但他毕竟是半路出家的,与隋文帝的关系并不深厚,而且他本身来自山东,因此遭到了关陇集团的排挤和打压。李德林与隋文帝的第一次分歧,出现在北周宗室的诛杀问题上,当时李德林坚决反对,认为这不应当进行,但隋文帝却表示:你是读书人,何必干涉此事。此后,李德林又在一些具体政策上与高颎、苏威等人产生了争执。开皇十年(590年),李德林在乡正的设置问题上向隋文帝提出了自己的劝谏意见,但隋文帝却勃然大怒,反问道:你想让我变成王莽吗?李德林因而受到关陇集团的攻击,最终被贬为怀州刺史。李德林赴怀州后,因该地区发生旱灾,他努力采取措施,如组织百姓开掘水井、灌溉农田,但由于效果不显,最终遭到更多指责。最终,李德林因病去世,年仅五十多岁。 隋文帝得知李德林去世的消息后,心中感到愧疚,于是才决定为李德林举行如此隆重的葬礼,并给予他最高规格的祭奠礼仪。这一切,或许正是隋文帝对李德林过去贡献的深刻悼念,也体现出他对这位忠诚谋士的尊重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