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一个经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当时寄居荆州的刘备,依然壮心不已,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
其实后世多少文人,都希望自己能像诸葛亮这样碰到刘备这样的君主。从一开始就被自己的君主看重,能得以重用。文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君主的左膀右臂。文人们最嫉妒的还不是三顾茅庐,而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托孤。
襄樊之战以后,关羽身死,荆州落入吴国之手。刘备称帝以后,为了报仇,决议东征吴国。却在夷陵被陆逊击败,刘备只得退守白帝城。刘备在白帝城一年多以后,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把在成都的诸葛亮召去了白帝城安排后事。刘备在病床上对诸葛亮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的这段话,被陈寿评价为“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刘备死后,诸葛亮感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禅,可以说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
刘备与诸葛亮,可以说是君臣合一,羡煞历代多少文人。没有一个文人不嫉妒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没有一个文人不向往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报答。历代文人对刘备托孤,也多有评述。比如“顾命数词,可训后世。”,字里行间,完完全全的就是透露出来两个字,嫉妒。或许文人们都幻想着自己能成为诸葛亮,遇到刘备这样的开明君主。而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绝对的君臣典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