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到死也没弄明白,红军长征时,究竟是怎么通过三条封锁线的
迪丽瓦拉
2025-09-27 01:32:58
0

蒋介石在临终时,或许无法理解一件事:我动用了五十万大军,围绕着你们的红军设下层层防线,碉堡严密,飞机和大炮齐上阵,为什么你们竟能从我眼皮底下全身而退?这三道封锁线,按理说应该能做到水泄不通,但红军不仅突破了它们,反而越打越远。那么,红军究竟是如何通过这三道封锁线的呢?这并不是神仙降临,而是凭借着精心策划、周密的执行,再加上灵活的外交手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的战略转移。蒋介石早已布下了三道封锁线,打算通过这些层层障碍将红军困住,号称“天罗地网”。第一道封锁线设在赣南至粤北一带,由广东的陈济棠部队守卫,虽然人数不多,但地形狭窄,交通要道密集,成为通向西南的唯一必经之路。蒋介石的设想是:即使无法打败红军,也要通过这道防线拖住他们。但令人惊讶的是,红军却从大余、信丰一线轻松突破,几乎没有多少激烈的战斗。蒋介石接到报告时,一头雾水:“怎么就过去了?”

第一道封锁线的突破,关键并不在于硬碰硬的交战,而是依靠政治谈判。中共中央早在长征前就与粤军进行了秘密接触。经过研究,时任中革军委情报系统与陈济棠的部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默契——彼此并未敌对。因为陈济棠与蒋介石有着长期的不和,粤军并不愿意替蒋介石和红军正面交锋,以免引发冲突。于是,红军从10月21日至25日,在信丰、安远、寻乌一带的“借道”区域行进,粤军表面上布防严密,但实际上大多数部队都执行了“象征性抵抗”的策略。

他们的做法是:当红军从东边出发时,粤军就撤退到西边;红军经过时,他们会放几枪作个样子,然后“战略性放行”。粤军甚至编写了专门的“请示”流程,层层上报拖延命令,避免直接与红军发生战斗。红军识得这一份“人情”,因此选择快速行进,昼伏夜行,仅用四天时间便顺利突破了这道封锁线。蒋介石完全没料到,自己曾合作过的地方军阀竟然在关键时刻选择让路,红军借此通过了第一道防线。可见,这场突破,并非单纯的武力,而是依靠了政治智慧。

接下来,红军面对的是蒋介石亲自策划的第二道封锁线,这条线横跨湘江以东,由湖南的何键部队主力把守。何键指挥着大兵团,配合蒋介石的战略调度,准备对红军进行“围而歼之”。尤其是在湘江以南,从衡阳到桂林之间,何键部署了密集的渡口防线,每个渡口都有机枪阵地和碉堡。蒋介石警告:“谁丢一个渡口,就撤一个团长。”湘军上下战战兢兢,寸土寸金,誓死防守。

按理说,红军想从这里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毛泽东灵活运用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巧妙地绕开了主防区域。红军主力表面朝衡阳方向佯攻,制造了北上假象,成功吸引了何键的增援。结果,红军主力突然改变方向,从全州至灌阳的偏远渡口强行渡江。这一段江面水流湍急,平时几乎没有防守,红军正是抓住了敌人“重守大路、轻守偏道”的心理空隙,集中力量突破。11月2日,红军开始强渡湘江,到8日时全部渡过,突破了第二道防线。尽管红军在强渡过程中伤亡惨重,尤其是后卫部队损失惨重,但他们成功达成了战略目标,主力成功过江,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困境。

蒋介石再度震怒,他原本以为能“瓮中捉鳖”,却没想到红军居然从瓮底开了一个洞悄悄溜走。湘军数十万兵力严阵以待,却未能与红军展开几场硬战。第二道防线,红军并非以硬碰硬的方式突破,而是利用敌人的松懈,巧妙地错位突破。这一次,红军展现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灵活应变能力,再次突破了困局。

最后,红军进入了蒋介石真正的“杀招”——第三道封锁线。此线的防守由粤军李汉魂、余汉谋部联合蒋系嫡系部队把守,防线严密,险象环生。每一个山头都布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通道一带甚至有被称为“十字型死锁区”的险地。红军已无退路,也没有时间再进行谈判,这一关,他们只能靠硬拼。

从11月9日开始,红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侦察兵夜间摸黑侦查,工兵炸桥开道,前锋部队昼夜不停地进攻。黎平以北的盘江口成为关键战场,红军主力夜间发起突击,一方面正面吸引敌火力,另一方面通过小道进行侧翼奇袭,最终撕开缺口,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这场硬仗代价惨重,尤其是红一军团,几乎损失过半。但正是这场浴血奋战,红军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的“铁桶”包围,进入贵州腹地,敌军防线再也无法形成合围。红军终于实现了战略突围,开启了漫长而自由的长征之路。

第三道封锁线,红军并非依靠巧妙的政治谈判,也不是借助战术手段,而是依靠鲜血与牺牲,硬生生撕开了一条生路。红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生机,换来了长征的自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岛知久平,二战时期日本的海军军官,生于1884年1月1日,出生地为群马县新田郡的大岛村押。他是农民...
原创 北... 公元565年,北齐的朝堂上,发生了一项令人震惊的重大决策。这一决定不仅令朝臣们深感意外,也深刻影响了...
原创 朱...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统一与分裂的命运总是与政治智慧和民族凝聚力紧密相连。这一历史命题时常引发人们...
原创 中... 在中国的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皇帝的姓氏变幻莫测,今天可能是刘姓,明天又换成李姓。然而,与之形成鲜明...
瓷器鉴定绝学: 看完记得收藏 人们搞收藏都想买到真正的老物件,可现在古玩市场里,仿造的太多,鱼目混珠难辨真假,不管是古玉器还是老瓷...
原创 老... 蒋军的失败和其领导层的错乱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一百多万国民党大军的溃败,几乎成为...
原创 雍... 雍正皇帝以严厉著称,他的用人风格在清朝历史上十分独特。许多人认为大臣必须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然而,雍...
三国杀:吴国又来阴间?濒死就能...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每当我们提起阴间级别的武将,相信大家的脑海当中想到的都是吴国类型的...
原创 深... 在三国时代,蜀汉的命运在丧失荆州后发生了剧变。关羽之死与荆州的失去,标志着蜀汉一统天下的机会的彻底消...
原创 沙... 清朝的疆域在地图上看似辽阔,然而当真正发生战斗时,这片大地却迅速丧失。进入19世纪,面对强大的沙俄这...
原创 池... 池田末男,日本二战时期的陆军军官,生于1900年12月21日,出生地是当今爱知县丰桥市的向山町。他是...
原创 蒋... “他们绝对不能姓蒋!就跟着母亲的姓吧!”在蒋介石的客厅里,他正对着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大发雷霆。蒋经国此...
史学大家许倬云去世 据澎湃新闻8月4日消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许倬云 许倬云1930年9...
原创 春... 嘿,朋友们!今天咱一起穿越回春秋时期,聊聊管仲相齐时那令人拍案叫绝的经济战,尤其是他搞的 “盐铁专营...
陈济棠的真相(6—2) ——《广东十虎陈济棠》勘误拾遗(2)—2 c,蒋光鼐1923年就跟陈济棠任营长了的,余汉谋1923年...
原创 刘... 《——·前言·——》 薄姬的命运似乎与众不同,但如果追溯到她的起点,却充满了偶然与无奈。正如她自己...
原创 上... 2022年初春,纽约的街头寒风凛冽。一个华裔老人蜷缩在一顶破旧的帐篷里,苍老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吸引...
历史大揭秘:哥伦布如何改变世界... 每天带你穿越时空,解锁尘封的精彩瞬间! 晨雾中的三艘帆船驶向未知,哥伦布的航行改变世界,带来荣耀...
原创 溥... 溥仪,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人生的跌宕起伏,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通常来说,皇帝们的后宫充满了美女和佳...
破译战国典籍中的文化密码(文化... 图①:已经出版的14辑清华简整理报告。 图②:清华简《系年》(局部)。 图③:清华简《算表》(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