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以严厉著称,他的用人风格在清朝历史上十分独特。许多人认为大臣必须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然而,雍正却偏爱那些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孙嘉淦,这位以直率性格著称的大臣,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虽然他常与雍正意见相左,甚至敢顶撞皇帝,但雍正却对他青睐有加。
一位敢顶撞皇帝的进士
孙嘉淦的故事要从他考中进士说起。康熙五十二年,孙嘉淦凭借过人的才智进入了士人的行列,成为清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那个时代,能考中进士意味着具备卓越的能力和学识。而孙嘉淦从小便有自己的主见,性格倔强,常常与老师和同学辩论,直言不讳。这种性格让许多人对他产生了负面看法,但他的老师朱轼却看出孙嘉淦不一般,认为他性格直率、为人有原则,尽管有些过于刚直,但未来必定有所成就。
在雍正刚登基时,朝廷局势非常紧张。雍正性格严厉,动不动就发火,其他大臣都非常小心,生怕因言辞不当失去性命。然而,孙嘉淦却丝毫不受这些威慑,依旧照常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一切都不曾改变。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气质让许多老臣都认为他必定会招致杀身之祸,但孙嘉淦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原则,不曾妥协。
第一次冒犯圣上几乎丧命
雍正即位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将十四弟胤禵软禁,此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风波。胤禵曾是康熙极为宠爱的皇子,但却败给了雍正。这一举措显然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然而无人敢说话。唯独孙嘉淦,他直接给雍正上奏,批评了雍正对兄弟的冷酷无情。这一举动无疑触犯了皇权,雍正愤怒至极,差点将他处以极刑。朝中的大臣们都纷纷选择沉默,不敢为孙嘉淦辩护。关键时刻,朱轼站了出来,称孙嘉淦的“狂妄”是其敢言的表现,并称他“佩服孙嘉淦的胆量”。这一番话,让雍正冷静下来,虽然孙嘉淦的直言让他不悦,但他最终还是认可了孙嘉淦的勇气。这一事件也使孙嘉淦名声大振,成为朝廷中的焦点人物。
连续弹劾两位权臣,依然活得好好的
雍正二年,年羹尧作为西北大将军,权势滔天,朝中的大臣们都对他敬畏三分。但孙嘉淦看年羹尧十分不顺眼,认为他过于嚣张,有失风度。机会终于来了,年羹尧在处理西北事务时做法过于强硬,伤害了百姓的利益,孙嘉淦便不惜得罪他,公开上奏弹劾。即便朝中有不少人认为这样做无异于自寻死路,但孙嘉淦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果断上奏。雍正看到奏折后,感到心中早有不满,于是通过孙嘉淦的弹劾,终于找到了对年羹尧施压的机会。
然而,孙嘉淦并未止步于此。两年后,田文镜成为了雍正的亲信大臣,深得雍正宠爱。但孙嘉淦却发现他在推行政策时过于激进,许多做法损害了百姓的根本利益。为了替百姓说话,孙嘉淦再次上奏弹劾。这一举动使得朝中的大臣都对他心生畏惧,因为田文镜是雍正的心腹,而弹劾他无异于挑战皇帝的威信。然而,雍正出乎意料地没有发怒,反而认真考虑了孙嘉淦的意见。这个决策的背后,体现了雍正对孙嘉淦的信任和认可。
改变命运的经典问答
孙嘉淦的命运有了显著变化,是因为一次与雍正的对话。在一次乡试考官的任命中,雍正问了孙嘉淦一个看似简单但极为深刻的问题:“天下有几种人?”朝中的大臣们都在琢磨这个问题的答案,想要给雍正一个满意的答复。其他人纷纷开口,但孙嘉淦毫不犹豫地回答:“人分两种,一种为名,一种为利。”这一回答简洁有力,直指人性的根本动机。雍正对这一回答表示非常欣赏,接着问道:“那你是哪一种?”孙嘉淦毫不犹豫地回答:“臣不爱钱!”这一回答让雍正心生敬佩,因为这不仅展示了孙嘉淦清廉的品格,也让他看到了孙嘉淦敢说真话的勇气。
从死对头到心腹大臣
经过这一对话后,孙嘉淦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雍正开始对他产生了浓厚的信任,将他安排在多个重要部门任职。孙嘉淦在吏部和户部的工作表现出色,得到了雍正的极大赏识。凭借其高效的工作能力和正直的品格,孙嘉淦逐渐成为了雍正身边最为信任的重臣。即便在乾隆继位后,孙嘉淦依然被重用,继续担任多个重要职位。
孙嘉淦的成功在于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敢于直言不讳。在雍正时期,他从一个敢顶撞皇帝的“狂生”逐步成长为两朝重臣。这个转变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反映了雍正皇帝对忠诚与实事求是的高看与重用。孙嘉淦的经历提醒我们,在官场和人生中,若能坚持原则、不妥协,有时比一味讨好他人更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通过孙嘉淦的故事,我们看到了直率与坚守原则的重要性,以及有识之士如何在逆境中成长,最终获得应得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