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没有选择的选择:我们作为战胜国,为何放弃了日本赔款?
迪丽瓦拉
2025-09-27 07:02:34
0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的情绪难免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要激动,咱们先说个事实。作为二战的最主要战胜国,美英苏,其实早在1950年代就已经主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

1950年12月,美国和英国首先宣布放弃日本赔偿;

1955年6月,在伦敦谈判会议上,苏联公开宣布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请求权;

同样在这次会议上,澳大利亚也宣布主动放弃日本赔款。

这里多说一句,在太平洋战争中,澳大利亚和日本可算是结了死仇的。

这个照片大家应该都看到过。

日本武士刀下,这位将被残忍斩首的白人,叫做伦纳德·西弗莱特,是太平洋战场上澳大利亚军团的一名通讯兵。

1943年2月,西弗莱特在新几内亚岛上被日军俘虏。

这时候,日军已经逼到了澳大利亚的家门口。

1942-1943年间,日军对澳大利亚本土的实施了58次无差别轰炸。其中规模最大的那次发生在1942年2月19日的达尔文大轰炸,澳大利亚方面被炸死和重伤七千余军民。

同期,在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向日军投降的13万英澳联军也遭到了日军的荼毒。这13万战俘中,除了英军里的英国人和印度人,还有1.5万澳大利亚士兵。1.5万人最终被日军折磨死了8000多人。

战后,澳大利亚修建太平洋战争纪念馆时,特意在大厅搞了这么一个设计,日本军旗被投影在地上,专门供人踩踏。

好了,咱们还是说回战争赔款这个话题。

中国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我党,都曾努力争取过。但由于极其特殊的国际环境,赔款议题被一拖再拖。

1945年9月,国民政府筹建了“抗战赔偿调查委员会”,直属行政院。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取证,1946年11月,“抗战赔偿调查委员会”作出了《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帖》。该“说帖”将每一笔索赔款都明明白白地罗列出来,包括日本侵华时期掠夺的大量矿产、粮食和文物,最终索赔总额高达5600亿美元。

这笔钱是个什么概念?

它比1945年美国GDP的两倍还要多。

面对这笔“巨款”,连裤衩都快给扒走了的日本直接选择耍赖——我在中国建的那些工程,留下的设备资产等等,都应该算在账上,先对冲一下吧。

只是,当年苏联出兵东北后,早已经麻溜的拆除了日本人在东北丢下的价值约10亿美元的机器设备,并将它们直接运回了苏联。

这时候,美国开始在旁边劝和,你让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日本拿什么赔?别着急啊。要不你们来日本看看,拆点有用的东西回去抵账?

结果,国民政府就真派出了拆迁小组,专程去日本拆了17座兵工厂,先后分三批运回了一堆机械机床还有电力设备,约折合美元2200万美元。

然后,似乎就没有然后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政策从“遏制”迅速转为“扶植”。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开头的那一幕,1950年代初,由英美带头,西方各国陆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索赔。

到了1955年6月,苏联也发布声明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请求权。

当然,早前苏联运走的那些工业设施,再加上大量关东军免费劳力,估计也差不多回本了。

为什么要放弃呢?

按照那时主流社会的解释,表面上看,还是“为了和平”。

美国人忽悠说,咱们要“以史为鉴”。你看德国发动二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天价赔款把它给逼上了绝路。德国政府为了赔款使劲开印钞机,搞得民不聊生。然后一个落榜美术生出现了,39天就灭了带头向德国要债的法国...

总之,进入1950年代后,向日本索要赔款,就愈发艰难了。

最开始,蒋介石跑到台湾以后,还曾一度心心念念的惦记着日本赔款,好用它反攻大陆。但是日本人说,我们留在中国大陆的那些财产已经足够赔了,如果还想要点啥,可以给你低息贷款和经贸优惠,但咱们细水长流,前提是你先宣布放弃战争索赔权。

这个提议,蒋介石最开始表现出了强烈反对,但搁不住美国直接威胁——如果不同意,将考虑削减甚至中断对台湾当局的援助。

日本方面也不断施压,暗示可能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此逼迫蒋介石在赔偿问题上让步。

蒋介石看到这种情况,真是没办法,担心惹得美国不高兴,又怕日本人真的去跟北京政府谈。

结果,1952年,台湾当局和日本签订了一个《日台条约》。开篇即声明“出于对日本人民展现宽大和友好”,中华民国自动放弃对日战争赔偿要求,甚至放弃了原本就极为偏袒日本的1951《旧金山和约》中规定的“劳务赔偿权利”。

当然,到这里,事情还没有结束。

因为,无论是《日台条约》,还是《旧金山和约》,均属于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非法条约。

时间一晃,到了1970年代初,中日准备建交了。

在建交谈判中,双方专门认真谈了战争赔款问题。

中方强调,《日台条约》非法,蒋介石政府宣布放弃赔款的相关声明——无效。

日本则说,1945-1949年的时候,他们已经给过钱了(国民政府拆走的那批设备)。虽然是给了一点小钱,但也算是赔偿过了。而且,这时候如果还坚持索要战争赔偿,会伤害“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云云...

作为折衷方案,日本政府表示,建交后,将向中方持续提供技术援助和低息贷款。

最终,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中国政府放弃赔款,但同时和田中角荣政府达成了援助协议。

这也标志着,中国大陆自50年代末苏联中断技术援助后,首次获得外来先进技术的直接输入。

再后来的整个八十年代,都属于中日关系的“蜜月期”。日本也成了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

在那段岁月中,人民画报是这样宣传的。

还有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学校等等,宝钢集团、浦东机场、重庆地铁、青岛港、杭衢高速...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虽然日本政府走马灯一样的换,但还算一直恪守着相关承诺——由于中国没有从日本获取赔偿,日本政府应该在诸如贷款利率等方面做出特殊的例外安排。

据统计,从1979年到2017年,日本对中国经济援助总计324.89亿美元,占同期外国对华援助总额的66.9%。

即便不考虑通胀因素,这个数目跟之前算出的战争赔偿,依旧没法比。但它真正用于了中国的建设发展,在最要紧的时代,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某些东西的背后非常复杂。在当年的情形下,这样的结果,确实已经属于最理智的选择了。

不过,要说真正拿到了战争赔款的国家,咱们身边就有一个——韩国。

当年的韩国铁了心的非要日本赔款,最终在1965年双方达成了相关协议,并恢复正常邦交。

朴正熙政府陆续拿到了3亿美元的日本战争赔款。

代价是,两国签字画押,在官方层面结束了韩国劳工和慰安妇问题。

韩国最大的钢铁厂就是靠着这笔钱建立的。同期,一批韩国财阀也就此崛起。

然而,韩国劳工和慰安妇,那些真正的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其实并没有收到这笔钱。

再后来,我们看到,无论韩国劳工和慰安妇团体怎么去日本折腾,日本人就是不认可、不赔偿。

日本方面两手一摊的表示——1965年的时候,我们已经用3亿美元一次性买断了这两个问题。你再闹,可就不占理了....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她...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轻易地叫出其中关键人物的名字。 在杨家...
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享年95岁 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当地时间8月4日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95岁...
原创 战... 宋国的兴衰:从辉煌到灭亡的历史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诸侯争霸,群雄并...
原创 历... 电视剧中常常呈现“鬼子进村”的场景,通常是几名日军拿着枪冲进村庄,村民们吓得四散逃离,形象简单而直接...
原创 家... 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刘先生的书房里,有一个紫檀木盒被妥帖地安置在博古架最显眼的位置。木盒内铺着暗红...
原创 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立人。他的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还深远...
涉县《太行山上》入选独立展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发布 涉县《太行山上》入选独立...
原创 袁... 《——·前言·——》 袁世凯称帝仅仅八十三天,迅速退位,然而他留下的那一枚银元却在长达三十七年的时...
原创 知... 在日本侵华的历史时期,中国凭借无数优秀的抗日将领展现出了顽强不屈的斗志。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抗日英雄,如...
原创 主... 8月1日建军节刚刚过去,望着如今强盛的国家,心中不禁思绪万千,难免会想起那位伟人!这盛世,终于如伟人...
原创 绝... 1972年,陕西的一座古墓被发掘,考古人员揭开了尘封千年的历史。在墓中的碑文上,超过一千字的铭文详细...
原创 他... 《——·前言·——》 有一个没受过教育的老兵,拖着自己的棺材走上战场,最后打败了法国的正规军。他的...
原创 曹... 东汉末年,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曹操的帝国岌岌可危。在这一时期,曹操的三子——曹丕、曹植与曹彰之间的争斗...
原创 清... 故宫,作为一座屹立了数百年的古老建筑,历经风雨,沉淀了无数的传奇与谜团。其中,最令人震惊的便是关于清...
原创 几... 1992年春季,新疆新和县的通古斯巴西古城遗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当考古学家的铁锹铲开风化的土层时,露...
95岁史学大家许倬云离世:残躯... 8月4日,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95岁。 世人多道他是知名音乐人王力宏的亲舅公...
原创 宋... 一个合格的领导,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如果要想把一个事...
原创 他... 他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但怀揣着宏伟的抱负。在隋朝末年的动荡时期,他崭露头角,以仁爱的政治理念治理国家,...
浪浪山搞笑出圈?这款三国游戏角... 最近浪浪山的小妖怪火了,其中一对“狗兄弟”尤其出圈。哥哥一本正经喊“大王叫我来巡山”,弟弟举着小旗子...
原创 左... 1885年,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左宗棠因病辞世。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去世后,令人震惊的是,他留下的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