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没有选择的选择:我们作为战胜国,为何放弃了日本赔款?
迪丽瓦拉
2025-09-27 07:02:34
0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的情绪难免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要激动,咱们先说个事实。作为二战的最主要战胜国,美英苏,其实早在1950年代就已经主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

1950年12月,美国和英国首先宣布放弃日本赔偿;

1955年6月,在伦敦谈判会议上,苏联公开宣布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请求权;

同样在这次会议上,澳大利亚也宣布主动放弃日本赔款。

这里多说一句,在太平洋战争中,澳大利亚和日本可算是结了死仇的。

这个照片大家应该都看到过。

日本武士刀下,这位将被残忍斩首的白人,叫做伦纳德·西弗莱特,是太平洋战场上澳大利亚军团的一名通讯兵。

1943年2月,西弗莱特在新几内亚岛上被日军俘虏。

这时候,日军已经逼到了澳大利亚的家门口。

1942-1943年间,日军对澳大利亚本土的实施了58次无差别轰炸。其中规模最大的那次发生在1942年2月19日的达尔文大轰炸,澳大利亚方面被炸死和重伤七千余军民。

同期,在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向日军投降的13万英澳联军也遭到了日军的荼毒。这13万战俘中,除了英军里的英国人和印度人,还有1.5万澳大利亚士兵。1.5万人最终被日军折磨死了8000多人。

战后,澳大利亚修建太平洋战争纪念馆时,特意在大厅搞了这么一个设计,日本军旗被投影在地上,专门供人踩踏。

好了,咱们还是说回战争赔款这个话题。

中国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我党,都曾努力争取过。但由于极其特殊的国际环境,赔款议题被一拖再拖。

1945年9月,国民政府筹建了“抗战赔偿调查委员会”,直属行政院。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取证,1946年11月,“抗战赔偿调查委员会”作出了《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帖》。该“说帖”将每一笔索赔款都明明白白地罗列出来,包括日本侵华时期掠夺的大量矿产、粮食和文物,最终索赔总额高达5600亿美元。

这笔钱是个什么概念?

它比1945年美国GDP的两倍还要多。

面对这笔“巨款”,连裤衩都快给扒走了的日本直接选择耍赖——我在中国建的那些工程,留下的设备资产等等,都应该算在账上,先对冲一下吧。

只是,当年苏联出兵东北后,早已经麻溜的拆除了日本人在东北丢下的价值约10亿美元的机器设备,并将它们直接运回了苏联。

这时候,美国开始在旁边劝和,你让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日本拿什么赔?别着急啊。要不你们来日本看看,拆点有用的东西回去抵账?

结果,国民政府就真派出了拆迁小组,专程去日本拆了17座兵工厂,先后分三批运回了一堆机械机床还有电力设备,约折合美元2200万美元。

然后,似乎就没有然后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政策从“遏制”迅速转为“扶植”。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开头的那一幕,1950年代初,由英美带头,西方各国陆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索赔。

到了1955年6月,苏联也发布声明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请求权。

当然,早前苏联运走的那些工业设施,再加上大量关东军免费劳力,估计也差不多回本了。

为什么要放弃呢?

按照那时主流社会的解释,表面上看,还是“为了和平”。

美国人忽悠说,咱们要“以史为鉴”。你看德国发动二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天价赔款把它给逼上了绝路。德国政府为了赔款使劲开印钞机,搞得民不聊生。然后一个落榜美术生出现了,39天就灭了带头向德国要债的法国...

总之,进入1950年代后,向日本索要赔款,就愈发艰难了。

最开始,蒋介石跑到台湾以后,还曾一度心心念念的惦记着日本赔款,好用它反攻大陆。但是日本人说,我们留在中国大陆的那些财产已经足够赔了,如果还想要点啥,可以给你低息贷款和经贸优惠,但咱们细水长流,前提是你先宣布放弃战争索赔权。

这个提议,蒋介石最开始表现出了强烈反对,但搁不住美国直接威胁——如果不同意,将考虑削减甚至中断对台湾当局的援助。

日本方面也不断施压,暗示可能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此逼迫蒋介石在赔偿问题上让步。

蒋介石看到这种情况,真是没办法,担心惹得美国不高兴,又怕日本人真的去跟北京政府谈。

结果,1952年,台湾当局和日本签订了一个《日台条约》。开篇即声明“出于对日本人民展现宽大和友好”,中华民国自动放弃对日战争赔偿要求,甚至放弃了原本就极为偏袒日本的1951《旧金山和约》中规定的“劳务赔偿权利”。

当然,到这里,事情还没有结束。

因为,无论是《日台条约》,还是《旧金山和约》,均属于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非法条约。

时间一晃,到了1970年代初,中日准备建交了。

在建交谈判中,双方专门认真谈了战争赔款问题。

中方强调,《日台条约》非法,蒋介石政府宣布放弃赔款的相关声明——无效。

日本则说,1945-1949年的时候,他们已经给过钱了(国民政府拆走的那批设备)。虽然是给了一点小钱,但也算是赔偿过了。而且,这时候如果还坚持索要战争赔偿,会伤害“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云云...

作为折衷方案,日本政府表示,建交后,将向中方持续提供技术援助和低息贷款。

最终,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中国政府放弃赔款,但同时和田中角荣政府达成了援助协议。

这也标志着,中国大陆自50年代末苏联中断技术援助后,首次获得外来先进技术的直接输入。

再后来的整个八十年代,都属于中日关系的“蜜月期”。日本也成了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

在那段岁月中,人民画报是这样宣传的。

还有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学校等等,宝钢集团、浦东机场、重庆地铁、青岛港、杭衢高速...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虽然日本政府走马灯一样的换,但还算一直恪守着相关承诺——由于中国没有从日本获取赔偿,日本政府应该在诸如贷款利率等方面做出特殊的例外安排。

据统计,从1979年到2017年,日本对中国经济援助总计324.89亿美元,占同期外国对华援助总额的66.9%。

即便不考虑通胀因素,这个数目跟之前算出的战争赔偿,依旧没法比。但它真正用于了中国的建设发展,在最要紧的时代,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某些东西的背后非常复杂。在当年的情形下,这样的结果,确实已经属于最理智的选择了。

不过,要说真正拿到了战争赔款的国家,咱们身边就有一个——韩国。

当年的韩国铁了心的非要日本赔款,最终在1965年双方达成了相关协议,并恢复正常邦交。

朴正熙政府陆续拿到了3亿美元的日本战争赔款。

代价是,两国签字画押,在官方层面结束了韩国劳工和慰安妇问题。

韩国最大的钢铁厂就是靠着这笔钱建立的。同期,一批韩国财阀也就此崛起。

然而,韩国劳工和慰安妇,那些真正的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其实并没有收到这笔钱。

再后来,我们看到,无论韩国劳工和慰安妇团体怎么去日本折腾,日本人就是不认可、不赔偿。

日本方面两手一摊的表示——1965年的时候,我们已经用3亿美元一次性买断了这两个问题。你再闹,可就不占理了....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张闾琳站在祖父张作霖的墓前时,周围的人并未认出他是谁。他的声音充满情感,嘶哑而急促,尽管言辞略显不准...
原创 难...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大致可分为三界——神、妖、人。每一界都有一位掌管者。在这些界限中,...
原创 唐... 最近有一个问题在网络上热议,直到现在它的热度才稍微有所下降,所以小编才鼓起勇气,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
原创 隋... 隋炀帝,这位皇帝一直以来都被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他几乎没有受到过正面的赞扬,反而成...
原创 西... 在三国时期,蜀汉在公元263年就已经被司马昭灭掉了,但直到17年后的公元280年,西晋才最终消灭东吴...
原创 太... 前言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其...
原创 如... 历史的发展常常是必然的,很多人对这一点没有深刻理解,他们往往会把历史事件归结为某个个人的功劳,而忽视...
原创 守... 提到“首富”这个话题,我们常常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现代的中国企业家马云、王健林,当然还有全...
原创 项... 要弄清楚鸿门宴后项羽为什么没有杀项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项伯究竟是谁。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他与项羽的父...
原创 韩...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冬季,韩宋王朝的君主韩林儿去世。普遍认为,韩林儿的死与朱元璋的谋...
景德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成... 近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高倩在 2025 科普中国说·江西专场带来演讲《火之炼金术士——窑炉...
原创 刘... 前言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与变数。刘备曾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这样的智者辅助,但即便如此,...
原创 吏... 自从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以后,这种官制形式就一直沿用至后代。在这个制度中,尚书省是负责中央行政事...
原创 她... 熟悉清代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皇室与外戚在日常交流中必须避免直接提及皇帝的名字。例如,雍正皇帝在登...
原创 彭... 1949年6月10日,刚刚划归第一野战军的18兵团181师,根据既定的作战计划,顺利到达了西安东郊。...
刘火:第一次殷墟发掘有李济吗? 不意翻出《考古》15辑。 2004年,为纪念殷墟考古七十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考古学集刊》第15辑...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充满了英雄豪杰,其中许多武将的英勇和潇洒让无数男人为之倾倒与钦佩。然而,在这群英勇的男性中...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 旅游人笔记: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 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那块沉甸甸的银锭,能撑起...
原创 清... 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
原创 刘... 刘邓大军有42万人,而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只有七万,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虽然我军频频获胜,但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