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侵华的历史时期,中国凭借无数优秀的抗日将领展现出了顽强不屈的斗志。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抗日英雄,如薛岳、张自忠、孙立人等人。此外,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英雄人物,甚至包括那些在战争初期被戏称为“逃跑将军”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样一位将领的故事。
这个被称为“逃跑将军”的人名叫余汉谋,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耻而后勇的抗日领袖。余汉谋生于广东高要县,家境在他童年时期一度比较富裕,父母从事盐业的生意。但是,好景不常,随着家庭的变故,余汉谋的生活条件骤然下降。他依靠姐姐的支持,艰难地完成了小学的学业。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他以23岁之龄顺利毕业,起初担任少尉排长。经过17年的奋战,到了1936年,余汉谋终于被升为上将,并被任命为第4路军总司令及广东绥靖公署的主任。
作为广东省最高的军事首脑,余汉谋肩负着保护国家和百姓安全的重要使命。然而,在1938年6月,日军悍然从海上发起进攻,迅速攻占了南澳岛,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随后,在10月12日,日军又派遣了高达7万的陆军,并调集了500艘战舰和100架飞机,形成海陆空三方协同作战的强大攻势,进攻广州。彼时,广东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出海口,一旦失陷,中国的海上运输线将遭到致命打击。
在如此严峻的抗日形势下,广东的军事力量非常重要。当时广东的粤军大约有13万人,加上地方武装力量,人数超过50万。然而,面对强敌来袭,余汉谋却选择了与省长吴铁成及广州市长曾养甫一起撤离广州,造成军心涣散,民众恐慌,最终导致广州落入了7万日军之手。余汉谋因此承受了巨大的责任,广为流传的民谣“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无谱”便生动讽刺三人失去国土的悲耻。
余汉谋的声望降到了最低点,一度被民众骂为“逃跑将军”。不过,他是一个具有高尚气节的人,随后在粤北地区积极展开防御工作,并被任命为第12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12月,日军再次以7万人的规模进攻粤北,意图一举消灭广东战场上的抗日力量。此时,余汉谋的第12集团军人数达到12万,兵力远超敌军,士兵们都渴望能够参与一场痛快的反击,为之前丢失的荣誉复仇。
在日军的不断空袭下,粤北前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军官兵士气高涨,个个都是怒火中烧,战斗的节奏持续了近一个月。即使在日军的猛烈轰炸下,我军始终没有后退,坚守阵地。12月16日,日军终于显得疲惫,而我军则抓住机会,全线展开反攻。一举将日军打退,造成敌军死伤近1万人。日军撤退后,次年5月,他们再次集中2万人向粤北发起进攻。但由于前期胜利的士气提升,民众纷纷自发赶往战场支援,帮助前线的士兵救治伤员和抬尸。
军民齐心抗日,战斗持续了数月,最终日军由于兵力不足而溃逃。两次的粤北会战中,余汉谋的军队共歼灭了近2万名日本士兵,成功破坏了日军的阴谋,余汉谋也从被谴责的“逃跑将军”转变为受到民众钦佩的抗日英雄。他以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了抗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