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开国上将,却被传“三次站错队”?还原萧克将军被误解的一生
迪丽瓦拉
2025-09-27 13:33:00
0

他是开国上将,却三次遭遇“站错队”的指责!从1936年的内部分裂到特殊时期的审查,他所谓“犯错”的节点总是出现在重大历史转折的关头。令人费解的是,明明被批“站错队”的他,却始终深度参与了从南昌起义到解放战争的几乎所有核心战役。而且,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被批评“站错队”的将领,不仅在战场上屡立赫赫战功,还曾主掌顶级军校,担任国防部长等重要职务。

显然,关于萧克将军的“站错队”的说法,与事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那么,今天我们便来还原这位开国上将的一生,看一看他为何会如此被误解。让我们从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始说起。

在那次大会上,红四军需要重新选举军党委和军委书记。此时的毛主席和陈毅都成为了主要的候选人。结果,萧克在内的绝大多数同志投票支持了陈毅,只有少数人,包括林彪,投给了毛主席。这场选举的结果是,毛主席落选,陈毅成功接任了军委书记的位置。年轻的毛主席对这个结果感到失望,因此一度离开了革命前线,去漳州“养病”以整理情绪。事实上,那时党内尚处于初创阶段,很多党员对于民主投票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大家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信任投票。在这次选举之后,毛主席虽然暂时失去职务,但陈毅等人很快便意识到毛主席的重要性,于是周恩来带领大家将毛主席重新召回。

从历史的全貌来看,萧克当时的选择其实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而随着后来的历史发展,毛主席的复职与红四军的战斗形势发展,都让这一历史节点被过度放大。周恩来在1930年给中央的报告中也指出:“七大选举结果虽非理想,但符合组织原则。”这也为萧克辩护了不少。

到了1935年,在四川懋功,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萧克又一次被卷入了所谓“站错队”的漩涡。当时,张国焘试图借机改组中央,萧克当时是红六军团团长,他率部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后,成为红二方面军的核心力量,并驻守在川康边区,这一地区在红军战略中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在那段时间里,萧克保持了沉默,恰好被外界误解为“站队”,特别是在《毛尔盖决议》发布后的不久,红二方面军依旧与红四方面军合作作战,于是萧克再次遭到诬蔑,指责他“路线错误”。但事实并非如此,萧克与贺龙曾在《红二方面军战史》第三卷中明确表示,只有北上抗日才能找到出路,并请求做出决断。最终,这一举动促使了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打破了红四方面军南下的僵局。

而毛主席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也特别强调了萧克的作用,称懋功会师时,萧克部队的坚守如同一个“钢楔子”,正是这一“楔子”牵制住了张国焘的部队,为中央红军的北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尽管周恩来和毛主席都给予了萧克肯定,1958年,萧克却迎来了第三次的“站错队”指责。这一次的罪名是“盲目照搬苏联条令”,这一切的源头,竟与他在南京军事学院推行的校训有关:‘战术服从技术,经验让位科学’。这一观念让萧克成为了1958年反教条主义运动中的头号批判对象。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一些战术暴露出了明显的滞后性。此时,毛主席提出了“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军队”的目标。萧克在1950年担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1957年又成为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开始着手改革军队的教育体系。

萧克提出的许多军事理念超前,例如他主张现代战争是科学战争,必须建立兵种协同、后勤保障和电子通信的体系。他还在1954年创立了中国首个合成作战指挥系,这在当时的军事学校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随着1958年反教条主义的风潮兴起,萧克的改革方案被批评为与毛主席的“游击战思想”相悖。实际上,萧克并未否定游击战,而是开创了“游击战模块化升级课程”,并且引进了美、德、日等多个国家的战术教材,首创了“多国战术融合分析”课程。

即便如此,萧克的改革在当时依然引发了不少争议。1958年,随着批判的风潮越来越猛烈,萧克受到了严厉的批判。然而,1980年,邓小平亲自批示,确认1958年对萧克的批判是错误的,并且在军委第44号决议中明确指出,萧克提出的现代化方案在实践中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多年来,许多军事专家也强调,萧克所推崇的现代化理念,至少让中国军队提前了30年的信息化进程。因此,萧克将军的这一生,正是被历史误解与曲解的一生,然而正是这些“错误”推动了中国军队和革命事业的发展。

这就是萧克的故事,一个被误解,却改变历史进程的传奇人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尽管在不同...
文史|明末清初夏县名宦、乡贤张... 保存于夏县司马光墓文物保护所的《侍御张君墓志铭》石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立石,是迄今为止夏县...
原创 玛... 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之一,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原创 一... 大明通行宝钞这东西,说起来真挺讽刺的。明明印着 “天下通行” 四个篆字,边框还刻着龙纹,看着挺唬人,...
原创 刘... 刘备为何选择娶孙尚香?在中国古代,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族乃至国家之间的联姻。刘备与孙...
原创 秦... 我们并不推崇封建王朝那种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反感。然而,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的奠基人之...
原创 赤...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麾下谋士的智谋下降,而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的...
原创 三... 提到三国时期的北伐,大家通常会想到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然而,东吴似乎总给人一种保守自守的印象。实...
从射石没镞到千矢挽澜,古代神箭... 全文共2870字 | 阅读需6分钟 漫漫史籍中,以弓箭扬名的英杰豪侠着实不少。在中国古代,射艺是评判...
原创 毛... 毛泽东到底有多英明、伟大呢?黄克诚大将曾经做过一个很好的总结: 井冈山的红旗不倒,象征着中国革命...
原创 抗... 黄殿君是抗联老战士,1934年加入了抗联第一军,担任第二师师长曹亚范的传令兵。他回忆起1940年前后...
原创 三...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的声势已遍及华夏,他的威名传遍四方,几乎没有敌手。曹操,这位被称为...
原创 伏... 关羽,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被尊奉为伏魔大帝,深受后人崇敬。然而,在《西游记》中,这...
原创 曾...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奥斯曼帝国曾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它的起点仅仅是安纳托利亚的一个小...
原创 除... 1941年的皖南事变,直接导致了新四军的几位重要领导人牺牲,其中包括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项英、副参谋长...
原创 高... 1957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叛逃事件——时任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
原创 古... 在古代,武将的兵器往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秦叔宝的双锏,还有霍去病的梅花枪,...
中华文明瑰宝:迄今为止“中国”...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蕴藏着中华文明密码:制造于西周早期的何尊。在其内底铭文中“宅兹中国”四个字,是...
原创 假...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对立,局势极为动荡,战争不断。诸葛亮的北伐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
原创 宋... 公元976年,南唐灭亡,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其中的痛苦与屈辱,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正如俗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