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家族流落海外367年,回中国认祖归宗,拿出族谱:我们是中国人
迪丽瓦拉
2025-09-27 17:05:51
0

2004年5月,河北邯郸风正村的村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西装革履,手中拿着已经泛黄的中文族谱,语气哽咽地说:“我们回家了!”这些“外国人”讲着不太流利的中文,带着深情的目光望着这片土地,令村民们大吃一惊。村民翻开自家的族谱,赫然发现,这些“韩国人”的名字竟然和田氏宗亲的名字一一对应。367年后的血脉相认,在这一瞬间成了历史的奇迹。

这个在韩国军政商界影响深远的家族,为什么一直坚称自己是中国人?要从明朝末年的一场动荡开始说起。

1637年,明朝风雨飘摇,河北广平府风正村的田好谦原本是一名儒商。由于家族与朝鲜的贸易往来,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前往朝鲜讨回欠款。途中,他不幸被清军劫掠,逃亡过程中,田好谦混入了难民队伍,最终辗转来到朝鲜的鸭绿江边。

当时,衣衫褴褛的田好谦饥寒交迫,依然坚守着自尊。当朝鲜的士兵投掷食物给他时,他严肃地回应:“我是中华礼仪之邦的子民,岂能食嗟来之食?”这一番气节打动了朝鲜将领具公,具公立即以礼相待,并邀请田好谦为其幕僚。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过人的胆略,田好谦帮助具公平定了朝鲜国内的叛乱,迅速获得了朝鲜国王的青睐,成为了通政大夫(二品官员)。

虽然他在朝鲜娶妻生子,官居高位,但每晚他都背对着朝鲜的天际,深深怀念故乡。他在汉城郊外仿照家乡的风正村建起了一座“风正村”,种下了槐树,修建了关帝庙,想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自己内心的乡愁。临终时,他紧紧握住子孙们的双手,告诫他们:“我们的根在广平府风正村,纵使千年,亦不可忘!”此后,“认祖归宗”便成为田氏家族的家训。

1706年,田好谦的次子田会一趁出使清朝之机,携带父亲的画像和族谱去京城寻找亲人,可惜因为战乱与风正村的族人失去了联系。最终,田会一痛哭流涕地立下规矩:“凡田氏子孙,墓碑必刻‘广平府田氏’,族谱永用汉字书写。”

接下来的三百年里,田氏家族在朝鲜扎根生息,家族成员不断官至国相、节度使等高职。然而,无论地位多么显赫,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身份是中国人。每年除夕,他们都会朝北祭祖;每年元宵,他们仿效江南挂灯;即便身在朝鲜,墓碑上的汉字也代代传承着“根”的信仰。

在20世纪30年代,风正村的田氏族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日军封锁线,前往朝鲜寻亲,然而由于战火纷飞,他们最终未能如愿归乡;朝鲜战争爆发后,中韩断交,田氏家族两地的联系完全中断。

进入90年代,韩国田氏第十九代孙田文埈从小便听着祖父的遗训长大,他记得祖父曾说:“我死也要埋回风正村!” 1992年,在中韩建交后,已经是韩国高丽海运CEO的田文埈,不顾商界繁忙,斥资在中国设立五个办事处,专门为找寻“广平府”的踪迹而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历经数十年后,终于在2004年通过青岛侨办与风正村的书记田连平取得了联系。

2004年9月5日,在青岛的一个会议室里,田文埈满怀激动地展开了一份虫蛀泛黄的族谱,而田连平则拿出了风正村保存的明代田氏宗谱。当两本族谱中出现“田好谦”这三个字时,会议室内的族人们泪如泉涌——367年的离散,终于在这一刻结束。

一个月后,田文埈带领韩国宗亲代表团回到故乡,风正村的田氏族人按照古礼迎接他们的归来。现场鸣炮21响,献上五谷祭品,诵读认祖祭文。90岁的韩国宗亲田明焕,握着父亲的画像,泪流满面:“父亲,我们回家了!”

认亲后,韩国田氏家族不仅捐资设立了“明焕奖学金”资助贫困学子,还促成了韩国与邯郸之间的多项合作,乡愁在他们的心中化作了报效桑梓的力量。

至今,每年清明节,总会有一群“韩国人”来到风正村,跪拜在田氏祖坟前,三跪九叩,恭敬祭拜。虽然他们的身份证上写着“韩籍”,但他们依然笃定地说:“田氏的魂,永远在中国。”

风正村至今仍矗立着一棵古老的槐树,据说它已有600年的历史。田氏族人常说:“这是田好谦亲手栽下的,根深深扎在地下,枝叶却伸向朝鲜。”这棵槐树,正如田氏家族的命运,虽然身处四海,根系却永远扎在故土。

经过367年,田氏家族跨越明清民国至新中国,凭借一部族谱证明了一个事实:文化的血脉,比任何疆域的变迁都更加永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档案馆里的旧照片,日本学者的忏... 最近有个电影《南京照相馆》,讲日本兵拍他们自己在中国杀人放火的事儿。看完电影第二天,我听说广州档案馆...
“8.15”日本投降日寄语(外... 作者:梁文君/静翳 “8.15”日本投降日寄语(古风) 梁文君(山东烟台) 东洋炮火袭芦沟,血债如...
1957年,44岁李发少将正在... 李发这个人,出生在1913年的安徽六安,那地方当时属于国民党控制的核心地带,农村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
原创 聊... 自打司马懿在辽东大开杀戒之后,昔日雄踞辽东的公孙家,基本上就彻底烟消云散了。整个辽东,也因为司马懿的...
原创 全... 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亚洲第一个要倒下的国家说不定就要出现了,这国家十年前还...
原创 少...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洛阳城东,白马寺的钟声划破晨雾,回荡在千年古刹的飞檐斗拱间。这钟声自东汉永平十一...
原创 美... 曾几何时,美国是全球公认的“唯一超级大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回顾历史,...
原创 司... 三国时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英雄屡见不鲜的一个辉煌时期,同时也诞生了许多经典的历史典故。这些故事不仅在民...
特洛伊考古一百年 19世纪中晚期,欧洲的历史科学经历了一场重大的变革。其间,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史前历史”...
石破茂未提“加害责任”,日政客...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 柳玉鹏】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纪念...
避暑山庄:见证满清盛衰的帝国夏... 作为典型的外族王朝,满清自问鼎中原之日起,就对关内气候表现出极不适应。哪怕几代人慢慢熟悉,依旧渴望在...
中国人的屋檐,藏着最美的生活 来源|物道 屋檐,梁思成赞其是“建筑物之冠冕”。 它立于天、地、人之间,是庇护,也是生活无声的言说...
如果此人不死,太平天国将横扫清...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原创 一...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深受忠诚之道指引的书生,名叫左懋第。他在明朝末期的官场中一路平稳,尽管身为...
张福运:顺服还是抗争?——沦陷... 有关沦陷区民间社会民族立场的研究, 代表性观点一是大陆流行至今的“抗争”论, 二是美国学者创立的“灰...
李建成谋反事泄,李世民领兵平叛... 话说到了唐高祖武德七年时,除了梁师都还占据着朔方(今陕北及内蒙古一带)没被平定,其余割据一方、占地称...
原创 武...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能从底层走到皇帝的位置,其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三国乱世里,他位列蜀汉五虎将,... 阆中的冬夜,总带着嘉陵江的寒意,像极了张飞酒后攥紧的拳头。 他坐在帐内,看着案上那壶未喝完的烈酒,忽...
李靖“灭东突厥之战” 全文共5130字 | 阅读需11分钟 1 “敕勒川” 战役:唐·李靖之“灭东突厥之战” 必争之地—...
原创 朱... 永乐年间的紫禁城内,高墙深宫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却也掩藏着无数说不出口的秘密。朱棣,这位在位22年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