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其中蜀汉的将领们尤为令人铭记。刘备、关羽和张飞这三兄弟的义气义胆,以及出谋划策的卧龙诸葛亮,都是历史上千古流传的传奇。他们的事迹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惋惜。特别是诸葛亮,他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他悲惨而辉煌的命运。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的无奈托孤,使得蜀国的重担落到了诸葛亮的肩上。经过五年艰苦努力,诸葛亮才勉强让蜀国慢慢走出了夷陵之战的困境。然而,他也深知,仅靠一己之力无法抵挡强敌,遂于228年开始了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的北上过程可谓是艰难重重,最终他进行了六次出征,然而却屡屡未能得手。由于长期奔波劳累,他的健康逐渐恶化,最终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数月后,英俊的军师在这片肃杀的战场上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
诸葛亮的去世无疑给蜀汉带来了深重的打击,这个国家在随后的日子里失去了灵魂般的存在,蜀国的形势急转直下,长期处于防御状态。往昔,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敏锐地洞察到,荆州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他主张务必控制该地,以便于进可攻、退可守。然而,荆州在后来却不幸地落入了敌手,若是当年未丢失荆州,或许蜀汉能够凭借荆益两州的有利地形,与曹魏一搏。关羽原本武勇无比,征战四方,所向披靡,然而在后期的战斗中却遭遇到重重困境。他攻打樊城一度占据优势,但因草率冒进,加之东吴翻脸不再支持,最终导致关羽被敌军所捕,命丧刀下。想来若刘备派兵前往支援,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关羽的悲剧也许可以避免。
尽管古代陆路交通不便,加之益州多山区地形复杂,支援无形中受到制约,但坐镇上庸的刘封,离麦城却是相对较近的,而且关羽作为刘封的二叔,本应全力相助。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当廖化抵达上庸请求增援时,刘封的态度却令人大跌眼镜,既不果断答应,也未严词拒绝,最终只是散发出一纸声明,宣称由于刚刚占领上庸,时局不稳,无法出兵。此刻,关羽的突围路线正是朝刘封驻守的方向,然而还未步入益州的边境,关羽便被敌军捕获,最终身死。而当刘备得知义弟不幸身亡,悲痛欲绝,痛哭了整整几天。然而,对于刘封在关键时刻的袖手旁观,刘备显然无法置若罔闻。
公元220年,刘封因与孟达关系紧张,致使孟达叛变投向曹魏。当刘封回到成都向刘备复命之时,刘备当即对他释放怒火,追究他未能支援关羽的责任。诸葛亮则提出了处死刘封的建议,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刘备最终下令让刘封自尽。临死前,刘封叹息道:“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可见刘封在上庸时期曾与孟达密谋投靠魏国,但由于犹豫未决,最终错失良机。至于救援关羽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刘备了解到刘封的态度,心中难免愤怒。毕竟刘备将其视为义子,培育了多年,如今却发现其心思并不在保卫蜀国,这种背叛感让他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