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昭不杀刘禅,是因为“乐不思蜀”?其实是后面这句话
迪丽瓦拉
2025-09-27 20:04:19
0

三国时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英雄屡见不鲜的一个辉煌时期,同时也诞生了许多经典的历史典故。这些故事不仅在民间流传,也成为了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例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成就卓越的传奇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而其中,“乐不思蜀”的典故流传尤广,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

“乐不思蜀”源于蜀汉的后主刘禅在投降之后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在一次宴会上,敌方的司马昭特意安排了与蜀国相关的表演,以此来考验刘禅的内心感受。当周围的宾客们因蜀国的覆灭而感到悲痛万分时,刘禅却面带微笑,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节目,并脱口而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语,成为了“乐不思蜀”成语的源头。

其实,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蜀国的失败全因刘禅的无能,导致了刘备多年的辛苦化为泡影。确实,刘禅的表现是蜀汉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历史的潮流已然不可逆转。当蜀汉的开国元勋们相继陨落,势力渐弱时,蜀汉早已走向衰败,纵然没有魏军的侵扰,其国力也难以支撑太久。

不少人推测,司马昭之所以未杀刘禅,部分原因在于刘禅“乐不思蜀”的表象。然而,事情的真相更加微妙。在宴会上,刘禅面对司马昭的再度询问时,回答称:“是别人教我这样说的。”我认为,正是这句话让司马昭决定放过他。可见刘禅并非如外界传言那般愚蠢,反而显示出其聪慧的一面。

刘禅之所以选择投降,实际上是为了避免百姓遭受战争的苦难。在宴会上,刘禅做出那番表态,主要是因为意识到必须这样做方能保全自己。倘若他还继续妄图发号施令,无疑将导致自己马上就会丧命。因此,刘禅装傻以迷惑司马昭,而最终表现出的态度也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司马昭消除了心中的顾虑,不仅没有杀掉刘禅,还将其封为安乐公。

此外,司马昭不屠戮刘禅也与当时东吴尚未灭亡相关。若连愿意投降的人都遭到杀戮,势必会激起东吴的反感,从而不愿意投降,宁愿与魏军同归于尽。而无人投降,司马昭的军事法则就失去了根基。

手续完成后,司马昭将刘禅封为安乐公,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安抚那些蜀汉的余孽,也向外界昭示,只要愿意投降,就会受到优待。避免打击蜀汉的残余势力,以防其蓄势反扑。因此,与其处决刘禅,不如给予好处和供养,以稳定局势。

从中可以看出,司马昭未杀刘禅,不仅是明智而且必要的决策。而刘禅本人的高明伪装则弥补了他有心无力的局面。对此,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见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王平,最初是曹操麾下的一名部将。在汉中之战之后,王平选择投降于刘备,并被任命为牙门将,步入了新的征程...
原创 刘... 刘备在临终前深知生死无常,尽管他心中明白自己终究会迎来死亡,但在他病重之际,未曾料到这一天竟会来得如...
原创 三... 五大西凉名将——董卓 董卓是东汉末年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名字伴随着权力与残酷交织的传奇故事。作...
原创 秦... 说起秦朝那 “书同文” 啊,可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儿。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就想着把文字给捋顺了,你都不知道...
原创 如... 如果诸葛亮投奔曹操,情况或许会与历史上不同,但即使如此,曹操也未必能彻底战胜刘备,甚至刘备或许最终能...
原创 街... 蜀国的境况,若从一开始来看,便是充满了种种困难与挑战。尤其在街亭之战之前,战场的形势早已错综复杂。蜀...
不要对金价焦虑!在三国时期,黄... 最近,黄金市场上演 “速度与激情”,价格犹如坐过山车一样刺激,直接把不少投资者干懵圈,陷入 “黄金焦...
原创 太... 要说汉武帝整的那出,设太学培养人,还只让读儒家的书,这事儿啊,影响可真够长远的。 那会儿汉朝刚过了 ...
原创 击...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交织,天下动荡不安,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崛起,争相角逐,整个社会弥漫着血腥与混乱的气...
原创 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人提到清朝时常联想到近代的衰退、腐朽、失败以及丧失国家主权的屈...
原创 原... 在战国历史的动荡年代,烽火遍地,八方强国争相吞并周边土地,富国强兵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为了实现国...
原创 德... 1864年,在普鲁士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巧妙领导下,普鲁士开启了旨在统一整个德国的军事行动。在这一...
沈敏迪:破译战国典籍中的文化密... 图①:已经出版的14辑清华简整理报告。 图②:清华简《系年》(局部)。 图③:清华简《算表》(局部)...
原创 战... 公元前353年,齐国的大将田忌联合军师孙膑展开了一场被誉为经典的战役——围魏救赵。战场上,田忌与孙膑...
秦国能一统天下的关键是什么? 战国烽烟弥漫七雄并立,为何最终是那个偏居西陲、曾被东方诸国视为“虎狼”的秦国,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
原创 放...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惨烈的战争。白起凭借一战坑杀赵国45万军队,使得赵国的国力严重衰退。许...
原创 杀... 引言 唐代的诗人曹松在《己亥岁二首》一诗中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道出了战争...
原创 东... 东吴(吴国)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位于东南地区,仅次于魏国,实力较强,是当时的第二大国。从某...
原创 周... 谦卑包容——王者风范的底色 在青铜器上镌刻的周礼中,谦卑包容并非弱者的姿态,而是王者气象的底色。周礼...
原创 大... 在考察大禹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回顾中国古代的五帝时代。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历史学家司马迁详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