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最初是曹操麾下的一名部将。在汉中之战之后,王平选择投降于刘备,并被任命为牙门将,步入了新的征程。王平的经历以及他的表现举足轻重,但要说起他的故事,就不能不提到与他关系密切的马谡。在汉中之战后,虽然王平已归顺刘备,却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蹉跎,直到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机会出现了,这才使得他有了施展才能的舞台。诸葛亮在这次北伐的计划中,选择从斜谷出兵,目标是直取郿城,企图一举攻占长安。
此次北伐,街亭成为蜀汉和曹魏争夺的关键所在。街亭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也是汉中的战略要地,它控制着阳平关通往陇西的道路。如果蜀汉能够占领街亭,便能有效遏制魏军的进攻,为诸葛亮直接攻取郿城铺平道路;反之,如果街亭落入曹魏之手,蜀汉的粮道将被切断,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诸葛亮在选择街亭的指挥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十分看重的马谡。然而,马谡由于是首次指挥作战,加之经验不足,言辞过于夸大,而在下寨布局时又未按照诸葛亮的指示行事,使局势变得复杂。作为副将的王平在劝说无果后,便带着五千兵力在土山的西边安营,与马谡的营寨形成犄角之势。
不久后,魏军司马懿的部队抵达,对马谡的营寨进行了围攻,同时切断了水源。面对困境,马谡不得不下令全军突围,却遭到魏军的痛击,表现出明显的棋差一着。此时,张郃正欲发起对王平的进攻,王平运用智慧,命令士卒鼓声震天,令张郃疑心有伏兵,进而不敢轻举妄动。正是因为王平的果断和镇定,他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成了唯一被提升的将领,得封为讨寇将军,并统帅蜀汉精锐——无当飞军。
转眼到了公元234年,诸葛亮在进行最后一次北伐时不幸在五丈原病重去世。当时,魏延与杨仪在军中发生对峙,魏延进攻之际,又被王平智斗而遣散,导致魏延最终在之后不得已退回汉中,途中被马岱所杀。随着蒋琬出任丞相,王平享受到了新的重用,以安汉将军的身份协助车骑将军吴懿守卫汉中。后吴懿去世,王平接任并升为安汉侯,最终加封为镇北大将军,真正成为了地方上的重臣,独当一面。
到了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超过十万的军队对汉中发起进攻。此时的王平手下士卒不足三万,面对白刃交接的危机,大部分将领都主张王平放弃关口,向汉城和乐城退守。然而,放弃关口等同于放松警惕,使得曹军顺势而入,这将对汉中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王平果断拒绝了这些建议,一方面派遣刘敏等根据地势进行防守布局,另一方面他亲自调度中军,并派人快速赶至涪城请求支援。正是王平的坚定决策和出色指挥,使得曹爽最终无功而返,保全了汉中的安宁。
在王平守卫汉中的岁月里,他与永安的邓芝、南中的马忠并称为“蜀汉平安三侯”,声望极高。在公元248年,王平在任上辞世,安详地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儿子王训继承了他的安汉侯爵位,继续了王平的荣耀与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