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临终前深知生死无常,尽管他心中明白自己终究会迎来死亡,但在他病重之际,未曾料到这一天竟会来得如此迅速。然而,刘备并非一般之人,身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安排。除了人所共知的托孤于诸葛亮外,他更是清醒地认识到,在他离世之后,蜀汉的整体局势或许会岌岌可危。于是,他暗中留下一位将领,这位将领被他视作蜀国的重要保障,至少能够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确保蜀汉的存续。
这位被刘备特别提拔的将领名叫王平,是土家族的勇士。王平原本是在敌军曹操部下效力,但在曹操手下奋斗了四年却始终未能受到重用。战乱之际,曹操的兵败为王平带来了机会,他随即投身于刘备麾下。王平为人稳重,善于用兵,因此诸葛亮对他非常信任,在指挥作战时也能放下心来。刘备生前曾特意叮嘱诸葛亮不要任用马谡,结果诸葛亮在部署方面考虑周全,决定让王平与马谡一起镇守关键地区街亭,顺便监视马谡的一举一动。然而,马谡因为过于自信而在战斗中被曹魏将领击败,瞬间陷入了困境。幸而王平机智过人,巧妙运用计策,成功救回了马谡,并将街亭重新夺回,彰显了他非凡的军事才华。
因王平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诸葛亮将他提升至汉中的太守,并给予他“安汉将军”的封号,这一职位无疑给王平带来了不小的责任与压力。在诸葛亮的领导下,王平终于迎来了施展才华的良机,他抓住此机会,投身于汉中的治理,努力让地方安定繁荣。王平心中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种种施政良策皆是因为刘备生前的指导与深意。
与此同时,王平注意到杨仪与魏延的关系一直紧张。杨仪这个人复杂而多疑,刘备在世时由于对他们双方的权衡,始终未对杨仪采取极端措施。然而在刘备临终前,他敏锐地察觉到,一旦自己去世,杨仪必然会对魏延展开打压,若是魏延遭遇不测,整个人心会动荡不安!当王平抵达汉中上任时,霎时间发现魏延已经遭到了杀害!得益于王平的快速反应,他及时接任了将军之职,避免了汉中军队因将领更替而产生的混乱。
在获得汉中兵权后,王平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的安排,迅速理清当时的复杂局势,稳定了军中士气。面对曹爽的进攻,王平与诸葛亮的谋士费祎巧妙合作,设下伏兵,成功打败了曹爽,震慑了曹魏,使得敌军在短期内不敢再轻易侵犯汉中。汉中作为蜀汉的战略重地,若无王平镇守,极可能早已沦陷于敌手。因此,王平不仅实现了刘备预见的“二十年未亡”的伟大目标,更为后来的蜀汉政权稳住了根基,展现了他非凡的统帅才能与果敢决策。在历史的长河中,王平的守护无疑是蜀汉辉煌岁月的一部分,刘备的决策真是极其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