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聊聊三国:三国时期,高句丽为何会忽然崛起?
迪丽瓦拉
2025-09-27 20:05:40
0

自打司马懿在辽东大开杀戒之后,昔日雄踞辽东的公孙家,基本上就彻底烟消云散了。整个辽东,也因为司马懿的一顿操作,人口数量暴跌。

这无疑让魏国在东北方向,压力骤减。

所以之前的几年里,魏国在东北方向,暂时也就没什么剧情了。

可是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只要这块地方还在,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再次搬过来,再次形成新的问题。

果不其然,大概在司马懿从辽东撤兵五年之后,曹爽正在忙着带兵进攻蜀汉的时候,辽东方向,再次出现了新的问题。

这一次,魏国的敌人,叫做高句丽。

在讲接下来的这段历史之前,我们得先说一下高句丽这个势力。因为之前的故事当中,高句丽这个名字,几乎没怎么出现过。但是从这里开始,接下来的几百年里,高句丽这个名字将会频繁出现,并且一直持续到唐朝。

当年在秦末汉初时期,曾经有一个叫卫满的燕国人,为了躲避中原混战,带着一千多人来到了朝鲜半岛。靠着这一千多人,卫满很快就横扫半岛,建立了一个政权。

这个政权,后世称作是卫满朝鲜。

此后的八十多年里,卫满朝鲜开始在朝鲜半岛,不断壮大起来。但是八十多年之后,等到汉武帝打垮匈奴,开始横扫天下的时候,卫满朝鲜很快就被汉武帝灭了。

在这之后,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四个郡,后世称作是‘汉四郡’。

而在这四个郡当中,有一个郡叫做‘玄菟郡’。而在玄菟郡内,有一个县,叫做高句丽县。这个县的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辽宁抚顺新宾县一带。

在设置了汉四郡之后,朝鲜半岛大部分的区域,都已经被汉朝直接控制了。

不过后来,到了西汉后期,随着汉朝逐渐衰落,西汉对于汉四郡的控制力度,也开始逐渐下降了。而差不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东北这边,又闹了一桩著名的‘分家案’。

大致就是当时在玄菟郡以北,也就是今天的吉林市周围,有一个小国叫做扶余国。扶余国的老国王,生了好多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应该是这个国王的庶子。

后来,这个庶子因为没有继承权,在扶余国内估计混的也怎么好。所以,这个庶子就带着一些部众,南下进入玄菟郡,过来投奔了汉朝。

这个庶子,名叫朱蒙,也叫高朱蒙。

此时汉朝对于汉四郡的控制力,已经远不如当年汉武帝时期了。所以后来,高朱蒙就带着自己的部众,来到了高句丽县生活。

而汉朝这边,对于这种主动归降的部族首领,也是有一些政策了。于是后来,汉朝还给他封了一个侯爵,让他在高句丽县彻底扎下了根。

最开始的时候,高朱蒙带领的这个小部族,被称作是‘卒本扶余’。但是后来,随着他们在高句丽县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个小部族也就逐渐开始被称作是高句丽了。

再往后,高句丽就开始在东北地区,逐渐发展。没过多久,高句丽就赶上了王莽篡汉。在那段时间里,中原地区的那些割据势力,一个比一个能打,而且还有刘秀这种战争神话。这种混战,高句丽肯定是不敢参与,但是也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后来,高句丽把都城搬到了鸭绿江旁边,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周围。在鸭绿江旁边,高句丽修了一座城,取名为国内城。

此后近四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到北魏时代,这里都将会是高句丽的政治核心。

在高句丽开国之后,没过多久,刘秀就逐渐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东汉王朝。面对强大的东汉,高句丽只能继续低调发育。直到又过了几十年之后,高句丽逐渐成长为东北地区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此时的高句丽,终于第一次有了造反的想法,想要和东汉比划一下。

结果,高句丽运气不太好。

因为这一次,高句丽遇到了汉和帝,正好赶上了东汉最强大的时候。

接下来的事情,没啥值得多说的。在汉朝的历史书上,对这件事的记载也不多。因为对于当时的东汉而言,高句丽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强大的威胁。很快,高句丽的叛乱,就被当时的辽东太守耿夔给解决了。

在那之后,高句丽就成了一个东汉的地方诸侯国。不过,汉朝的诸侯国,也是有级别的。强大的诸侯国,直接归中央管辖。而高句丽这种级别的诸侯国,只是被划归到了郡级下属诸侯国。一个太守,就能管理他们了。

再后来的事情,就开始逐渐和三国历史主线剧情相关了。

到了东汉末年,在东北这边,高句丽原本算不上什么强大的割据势力。可偏偏巧合之下,汉朝打垮了匈奴,清理了草原,导致原本称雄于东北鲜卑去了草原。然后,曹操又打垮了乌桓,司马懿又灭了公孙家。

所以最后,东北这边能打的割据势力,基本上都被清空了,这才给了高句丽长久发展的空间!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高句丽最初是被公孙家打服了,暂时臣服于公孙家。等到魏国开始针对公孙家的时候,高句丽转身就倒向了魏国。

而等到司马懿扫平公孙家之后,此时的高句丽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东北地区的新大哥!

毕竟,鲜卑去了草原,乌桓被打到团灭,公孙家几乎被灭族。排在前面的大哥都倒下了,自然就轮到了高句丽,成为新的大哥。

此时的高句丽,在位的国王名叫忧位居。在这个高句丽国王的带领下,此后的几年里,高句丽开始迅速扩张,接管公孙家腾出来的一部分势力范围,实力迅速壮大。

到了公元244年,也就是曹爽在忙着死磕蜀汉的时候,骤然膨胀的高句丽,终于开始试探着进攻魏国了。

那一年,高句丽出兵,袭击了辽东郡的西安平县,也就是今天的辽宁丹东市东北部区域。

然后,这个问题,就被摆到了毌丘俭面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蜀... 王平,最初是曹操麾下的一名部将。在汉中之战之后,王平选择投降于刘备,并被任命为牙门将,步入了新的征程...
原创 刘... 刘备在临终前深知生死无常,尽管他心中明白自己终究会迎来死亡,但在他病重之际,未曾料到这一天竟会来得如...
原创 三... 五大西凉名将——董卓 董卓是东汉末年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名字伴随着权力与残酷交织的传奇故事。作...
原创 秦... 说起秦朝那 “书同文” 啊,可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儿。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就想着把文字给捋顺了,你都不知道...
原创 如... 如果诸葛亮投奔曹操,情况或许会与历史上不同,但即使如此,曹操也未必能彻底战胜刘备,甚至刘备或许最终能...
原创 街... 蜀国的境况,若从一开始来看,便是充满了种种困难与挑战。尤其在街亭之战之前,战场的形势早已错综复杂。蜀...
不要对金价焦虑!在三国时期,黄... 最近,黄金市场上演 “速度与激情”,价格犹如坐过山车一样刺激,直接把不少投资者干懵圈,陷入 “黄金焦...
原创 太... 要说汉武帝整的那出,设太学培养人,还只让读儒家的书,这事儿啊,影响可真够长远的。 那会儿汉朝刚过了 ...
原创 击...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交织,天下动荡不安,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崛起,争相角逐,整个社会弥漫着血腥与混乱的气...
原创 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人提到清朝时常联想到近代的衰退、腐朽、失败以及丧失国家主权的屈...
原创 原... 在战国历史的动荡年代,烽火遍地,八方强国争相吞并周边土地,富国强兵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为了实现国...
原创 德... 1864年,在普鲁士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巧妙领导下,普鲁士开启了旨在统一整个德国的军事行动。在这一...
沈敏迪:破译战国典籍中的文化密... 图①:已经出版的14辑清华简整理报告。 图②:清华简《系年》(局部)。 图③:清华简《算表》(局部)...
原创 战... 公元前353年,齐国的大将田忌联合军师孙膑展开了一场被誉为经典的战役——围魏救赵。战场上,田忌与孙膑...
秦国能一统天下的关键是什么? 战国烽烟弥漫七雄并立,为何最终是那个偏居西陲、曾被东方诸国视为“虎狼”的秦国,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
原创 放...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惨烈的战争。白起凭借一战坑杀赵国45万军队,使得赵国的国力严重衰退。许...
原创 杀... 引言 唐代的诗人曹松在《己亥岁二首》一诗中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道出了战争...
原创 东... 东吴(吴国)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位于东南地区,仅次于魏国,实力较强,是当时的第二大国。从某...
原创 周... 谦卑包容——王者风范的底色 在青铜器上镌刻的周礼中,谦卑包容并非弱者的姿态,而是王者气象的底色。周礼...
原创 大... 在考察大禹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回顾中国古代的五帝时代。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历史学家司马迁详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