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了唐高祖武德七年时,除了梁师都还占据着朔方(今陕北及内蒙古一带)没被平定,其余割据一方、占地称王的草寇势力,基本上都被消灭干净了,大唐基本上统一了天下。
高祖李渊看大局已定,就想暂时不打仗了,先好好整顿一下内部。于是开始搞制度建设:
官阶制度:模仿隋朝,但做了些调整。最高的官是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
接下来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这“六省”。
然后是御史台。再往下是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这“九寺”。
后面还有将作监、国子学、天策上将府的属官、以及左右卫到左右领卫总共“十四卫”。
太子东宫设有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和少师、少傅、少保“三少”,还有詹事。
王公贵族有自己的府僚和属官,公主也有管理机构,这些都算京城的官。
地方上州、县、镇、戍的官员算地方官。
文官散阶从一品到九品,分了二十八级;武官散阶从一品到九品,分了三十一级。
教育制度(学制):学校分几种:国子学(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太学(收四、五品官员子孙)、四门学(收六、七品官员子孙以及平民中的优秀子弟)、律学(收八、九品官员子孙以及学法律的平民)、书学(学文字的)、算学(学数学的)。
这六种学校都归国子监管。另有崇文馆、弘文馆等,是给皇室宗亲和功臣子弟上的,不归国子监管。
此外,各州县乡也都设学校,规定学习年限,按成绩升级。同时,还实行科举选拔人才。
学校主要学儒家经典,科举主要考策论(命题作文议论文),各有各的晋升途径,不混在一起。
法律制度(刑法):基本沿袭隋朝法律。规定了十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十恶):谋反、谋大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墓宫殿)、谋叛(背叛国家)、恶逆(殴打或谋杀尊亲属)、不道(凶残杀人)、大不敬(冒犯皇帝尊严)、不孝、不睦(谋杀或出卖近亲)、不义(杀长官老师等)、内乱(家族内乱伦)。
刑罚分五种(五刑):笞刑(打板子)、杖刑(打棍子)、徒刑(服劳役)、流刑(流放)、死刑。
还有八种人犯罪可以特别审议减刑(八议):皇亲国戚、皇帝故交、贤人、能人、功臣、高官贵族、勤恳工作的人、前朝皇室后裔。
另外制定了十二篇法典(十二律),名称和内容跟隋朝大同小异。
高祖认为官制、学制、刑法这三项是国家根本大法,所以制定的特别详细。
经济制度(租庸调制):重新制定了租庸调税法。老百姓十六岁以上算成年男丁(丁)。每个丁男国家分给一百亩田(一顷)。每年交二石粟米作“租”。
丁男还要根据当地特产,上交一定数量的绫、绢、絁(粗绸)、绵(丝绵)、布、麻等,这叫“庸”。
另外,每个丁男每年要无偿给国家服二十天劳役(公役),如果不想去,可以交实物代替,按天折算,每天交三尺绢,二十天就是六丈绢,这叫“调”。
如果国家有大型征发劳役超过十五天,“调”就免了;超过三十天,“租”和“调”都免了。
遇到小灾免“租”,中灾免“调”,大灾则“租庸调”全免。
官员既然有俸禄,就不能再跟老百姓抢生意。
这套税法规定得比较清楚,当时全国都觉得挺方便。
就在朝廷忙着搞制度建设的时候,突然从庆州(今甘肃庆阳)传来一个惊人的坏消息:
庆州总管杨文幹造反了,整个庆州都被他占领了!
这杨文幹以前是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卫士,跟建成关系特别好。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一直有矛盾,建成经常和杨文幹密谋要害世民。齐王李元吉也参与其中,还对建成说:“想杀世民?我动动手就能解决,何必费那么多心思?”杨文幹听了很赞同。
有一天,李世民跟着高祖去齐王李元吉的府邸。元吉让他的护军宇文宝等人埋伏在屋里,偷偷告诉建成,想趁机动手。
建成却摇手阻止。元吉很不高兴地说:“我这可是为哥哥你打算,成不成功关我什么事?”
建成说:“你没听过‘投鼠忌器’吗?父皇也在,他年纪大了,万一受惊吓出事,我们罪过不是更大了?”元吉只好作罢。
建成自己私下招募了两千多壮士当东宫卫士,还调了三百名幽州的精锐骑兵,安插在东宫各处。
同时,他推荐杨文幹当庆州总管,暗中让杨文幹招募勇士,送到长安来。
有一次,高祖去仁智宫(今陕西铜川附近)避暑,让建成留守长安,世民和元吉随行。
建成对元吉说:“秦王这次跟着父皇,肯定会去拜见各位嫔妃。他钱多,一定舍得送礼。那些妃子得了好处,肯定帮他说话。到时候我们可能就危险了!成败关键就在这几天。”
元吉笑着说:“哥哥你上次要是听我的,这人早就除掉了。”
建成说:“现在父皇不在京城,正好动手!”
元吉问怎么干?建成凑到他耳边嘀咕了几句。元吉说:“妙计!”说完两人就分开了。
建成于是暗中命令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偷偷运送铠甲兵器去给杨文幹,让他赶紧起兵,里应外合。
没想到尔朱焕和桥公山走到半路,越想越怕,担心事情败露自己倒霉,干脆直接跑到仁智宫向高祖告发了!
高祖勃然大怒,立刻派司农卿宇文颖快马去庆州召杨文幹进京。
李元吉得知消息,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偷偷嘱咐宇文颖,让他告诉杨文幹千万别来京城。
杨文幹听了宇文颖的话,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造反算了!”于是带兵去打宁州(今甘肃宁县)。
高祖又亲笔写了诏书,催太子建成立刻来仁智宫。
建成吓坏了,不敢去。他的詹事主簿赵弘智劝他降低身份规格,轻装简从去请罪。
建成想来想去也没别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轻车简从到了仁智宫,一见到高祖就扑通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认罪。
高祖痛骂了他一顿,命令左右把建成抓起来,关在帐篷里看管。
这时,宁州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来,先是说被围困,接着就说被攻陷了!
高祖急忙召李世民来问怎么办。
李世民回答:“杨文幹这小子,有什么可怕的?地方官要是剿灭不了,派个将军去,立刻就能平定。”
高祖说:“这事牵连建成,怕响应的人不少。不如你亲自去一趟。等你平叛回来,我就立你当太子,把建成降为蜀王。蜀地兵弱,他就算不服也翻不起大浪,要是还敢闹事,你收拾他也容易。”
李渊可能真是被建成给搞昏了头,居然把想换太子的事给世民明说了。
李世民自然很高兴,立即领命出发。
李元吉知道后,赶紧花钱贿赂高祖的妃嫔们,替建成说好话,又托宰相封德彝帮忙劝高祖改变主意。
封德彝果然能说会道,三言两语就把高祖说动了。高祖于是下令释放建成,让他回长安留守,只是责备他们兄弟不和,以后必须痛改前非。
同时,把责任推给太子府的官员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天策府参军杜淹,说他们挑拨离间,把这三人流放到雟州(今四川西昌)。
再说李世民,率军西进,刚到宁州附近,杨文幹的部下已经吓得不行了,干脆杀了杨文幹,提着脑袋出来投降。宇文颖也被抓住,押回长安审明正法。
等到李世民凯旋,高祖已经回到了长安,对之前许诺换太子的事,一个字也没再提。
李世民心里明白事情起了变化,也只能苦笑,不好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