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被称为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授业太子十多年,最后被流放四川
迪丽瓦拉
2025-09-27 13:32:48
0

明朝有个文臣,被朱元璋称为“比萧何还有用”,不仅教出了太子朱标,还编撰了《元史》,最后却因为孙子犯事,72岁被流放四川,冻饿而死。

这人就是宋濂,浙东四先生之一,明初文化界的“顶流”。可他一辈子清廉正直,连朱元璋都亲口说“保你子孙当官”,怎么就落得这么个下场?今天就来看看这位“帝师”的起起落落。

元武宗至大三年,浙江金华的宋家添了个男娃,比预产期早两月出生,瘦得像只小猫。家里人怕他活不长,给起名“宋寿”,就盼着他能长命百岁。直到6岁,这孩子才算硬朗起来,家里请来老秀才给改名,说“濂者,清澈也”,就改名“宋濂”。

宋濂是个神童,《论语》看一遍就能背,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家里人看着情况,说什么也要供他读书。但家里实在太穷,别说买笔墨,连灯油都省着用。大冬天的,宋濂在破庙里读书,砚台里的墨冻成了冰块,他就用嘴哈气化开,继续抄书。

经过这么苦熬,宋濂终成浙东有名的大儒。元顺帝听说了,派人来征召他去翰林院当官,可宋濂早看透了元朝的混乱,不愿进宫当差。为了躲征召,他干脆跑到道观里,穿上道袍假装出家,暗地里却收了一堆学生,继续讲学。

没想到,这一躲,反倒躲来了朱元璋。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的队伍打到浙东,听说有“浙东四先生”,立马派人去请。刘基是“全能型选手”,上能观星算卦,下能看地图出谋划策;而宋濂手无缚鸡之力,却透着一股子“书香气”,最适合教孩子。

那时朱标才3岁多,朱元璋把宋濂请到府里,让他教朱标读书,宋濂也不含糊,把毕生所学都掏了出来。给朱标专讲“仁政”“爱民”,还带朱标去农户家,让他看农民怎么耕地、怎么织布。

洪武元年,朱标被立为太子,宋濂也跟着水涨船高。朱元璋开会时总说:“李善长是我的萧何,管钱粮抓后勤;宋濂是我的‘文胆’,管教化定规矩,俩都离不得!”可宋濂从不恃宠而骄,别人送礼,他一概拒收;有人想托他走后门,他直接怼回去。

有一回,各地闹冰冻灾害,朱元璋说:“这是不是老天爷嫌我干得不好?”宋濂赶紧劝他:“皇上,老天爷的意思咱猜不透,但百姓的心思咱得懂,你减税、赈灾,比求神拜佛管用。”这话听得朱元璋连连点头。

宋濂真正的能力体现在编《元史》上,朱元璋为什么急着编《元史》?因为北元还没灭,他想告诉天下人:“元朝完了,现在是明朝的天下!”所以洪武二年二月就开馆,八月就得交稿,满打满算六个月,要编完元朝98年的历史。

这哪是编史书,简直是“拼史料”。元朝自己就没记历史的习惯,皇帝的年号、名字都乱得很,宋濂他们得对着一堆残卷,一点点核对,生怕写错。

结果第一版《元史》交上去,朱元璋翻了几页就扔了,说:“这都写的什么?漏了这么多事,重编!”宋濂没辙,又带着人熬了四个月,才算勉强交差。

后来清朝人吐槽《元史》“烂得垫底”,可谁知道宋濂的苦?六个月编完别人几十年的活儿,换谁都可能有漏洞。

编完书,宋濂又给朱元璋提建议:“把应天府学改成国子监,让各省选好苗子来读书,给朝廷培养人才。”朱元璋听了,立马照办。就在国子监里,宋濂遇到了老乡马生,这孩子家里穷,跟当年的他一样。宋濂就写了《送东阳马生序》,把自己小时候冻着手抄书的事儿说出来,劝马生好好读书,将来好报效朝廷。

洪武十年,68岁的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舍不得,在宫里摆了宴席,马皇后亲自给宋濂倒酒,朱元璋说:“你把我儿子教好了,我记你一辈子情。你子孙后代,我保他们在朝廷安心当官,吃穿不愁!”

从此以后,朱元璋每年都派人去金华接宋濂进京吃宴席,他孙子宋慎还靠着爷爷的面子进了官场。可谁也没想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宋濂的孙子被卷入其中。

朱元璋一听“宋慎”俩字,火噌地就上来了,在他眼里,跟胡惟庸沾边的,都是“该杀的货”,连带着宋濂也想一起处理。

马皇后听说了,跑到朱元璋跟劝他:“宋濂教太子十几年,从没说过一句坏话,他孙子犯事,跟他有啥关系?你要是杀了他,天下人该说你忘恩负义了!”

朱标也跟着跪下来求情,朱元璋这才消了点气,改判宋濂流放四川夔州,儿子宋璲跟着一起去。此时的宋濂已经72岁,走到夔州没多久就病倒了。洪武十四年五月,这位明初最牛的文臣去世。

直到一百多年后,弘治皇帝才想起他,恢复了他的官职;正德年间,又给了他“文宪”的谥号。可这迟来的荣誉,宋濂再也看不到了。

宋濂的一辈子聪明、正直、有学问,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教太子、编史书、育人才上,可到头来,还是没躲过皇权的猜忌。

朱元璋说过要保他子孙,却在他晚年翻脸;他教朱标“仁政”,自己却成了皇权下的牺牲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凭借他独特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军事才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他的统治不仅仅...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最为惨烈的五虎上将:黄忠的悲惨命运,刘备的两面三刀 导语: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不仅让人感...
原创 他... 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将领潘璋仅是一个“打酱油”的小角色,虽然在故事中有过几次出场,但...
原创 关... 在三国时期,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崛起,利用这场战役的胜利大举进攻,成功占领了荆州、益州和汉中等重要地...
洋学堂到现代大学的变革与转型,... 1. 洋务学堂:西学东渐的制度化起点(1860s-1890s)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应对西方冲击,...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许多武将之间的单挑常常胜负难分,有的打成平手,而在某些情况下,尽管存在战败的局面,只...
原创 多...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经过山海关的激烈战斗,多尔衮大破李自成的军队,迅速带领清军穿越朝阳门...
原创 朱... 在古代奴隶制盛行的社会中,存在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活人殉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奴隶主在自己去世后,常常...
原创 关... 三国时期,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其中蜀汉的将领们尤为令人铭记。刘备、关羽和张飞这三兄弟的义气义胆,以及...
原创 历... 丞相,作为古代封建社会中重要的政治职务,一直处在君主与百官之间的核心位置。丞相的职责,涵盖了从国家军...
原创 一... 2004年5月,河北邯郸风正村的村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西装革履,手中拿着已经泛黄的中文族谱...
花脚大仙分享:“夜郎遗踪:寻找... 夜 郎 遗 踪 寻找《史记》中的古国之十 长沙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
菏泽尧舜牡丹:小牡丹做成大产业... 咱山东菏泽的牡丹,那可是天下闻名,每年花开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人都跑来看。不过以前,这牡丹也就是好看,...
原创 听... 1948年8月,邱清泉在徐州接到一个消息:“飞将军”孙元良被任命为16兵团司令官,并兼任徐州“剿总”...
原创 清... 在北京的紫禁城中,隐藏着70多口水井,然而这些水井中的水却鲜有人饮用。大多数皇室所需的水源都是从外部...
海峡两岸记者参访飞虎队纪念馆 中新社湖南怀化8月4日电 (付敬懿 黄建建)“飞虎队纪念馆见证了过去艰苦岁月里,中美两国如何团结协作...
原创 在... 陈理,乃是元朝末年偉大的汉皇帝陈友谅的次子,纵观历史的浩瀚长河,他的名字却在时间的洪流中渐渐淡去。鄱...
原创 这... 《——·前言·——》 1939年9月22日的凌晨,在新墙河王街坊阵地,陕西汉中一个贫苦农家的儿子曹...
“秦直道与秦史研究”学术调研团... 8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带领“秦直道与...
原创 看... 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中,沈醉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条谜语,‘金木水火土,打五虎上将’,一直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