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被称为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授业太子十多年,最后被流放四川
迪丽瓦拉
2025-09-27 13:32:48
0

明朝有个文臣,被朱元璋称为“比萧何还有用”,不仅教出了太子朱标,还编撰了《元史》,最后却因为孙子犯事,72岁被流放四川,冻饿而死。

这人就是宋濂,浙东四先生之一,明初文化界的“顶流”。可他一辈子清廉正直,连朱元璋都亲口说“保你子孙当官”,怎么就落得这么个下场?今天就来看看这位“帝师”的起起落落。

元武宗至大三年,浙江金华的宋家添了个男娃,比预产期早两月出生,瘦得像只小猫。家里人怕他活不长,给起名“宋寿”,就盼着他能长命百岁。直到6岁,这孩子才算硬朗起来,家里请来老秀才给改名,说“濂者,清澈也”,就改名“宋濂”。

宋濂是个神童,《论语》看一遍就能背,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家里人看着情况,说什么也要供他读书。但家里实在太穷,别说买笔墨,连灯油都省着用。大冬天的,宋濂在破庙里读书,砚台里的墨冻成了冰块,他就用嘴哈气化开,继续抄书。

经过这么苦熬,宋濂终成浙东有名的大儒。元顺帝听说了,派人来征召他去翰林院当官,可宋濂早看透了元朝的混乱,不愿进宫当差。为了躲征召,他干脆跑到道观里,穿上道袍假装出家,暗地里却收了一堆学生,继续讲学。

没想到,这一躲,反倒躲来了朱元璋。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的队伍打到浙东,听说有“浙东四先生”,立马派人去请。刘基是“全能型选手”,上能观星算卦,下能看地图出谋划策;而宋濂手无缚鸡之力,却透着一股子“书香气”,最适合教孩子。

那时朱标才3岁多,朱元璋把宋濂请到府里,让他教朱标读书,宋濂也不含糊,把毕生所学都掏了出来。给朱标专讲“仁政”“爱民”,还带朱标去农户家,让他看农民怎么耕地、怎么织布。

洪武元年,朱标被立为太子,宋濂也跟着水涨船高。朱元璋开会时总说:“李善长是我的萧何,管钱粮抓后勤;宋濂是我的‘文胆’,管教化定规矩,俩都离不得!”可宋濂从不恃宠而骄,别人送礼,他一概拒收;有人想托他走后门,他直接怼回去。

有一回,各地闹冰冻灾害,朱元璋说:“这是不是老天爷嫌我干得不好?”宋濂赶紧劝他:“皇上,老天爷的意思咱猜不透,但百姓的心思咱得懂,你减税、赈灾,比求神拜佛管用。”这话听得朱元璋连连点头。

宋濂真正的能力体现在编《元史》上,朱元璋为什么急着编《元史》?因为北元还没灭,他想告诉天下人:“元朝完了,现在是明朝的天下!”所以洪武二年二月就开馆,八月就得交稿,满打满算六个月,要编完元朝98年的历史。

这哪是编史书,简直是“拼史料”。元朝自己就没记历史的习惯,皇帝的年号、名字都乱得很,宋濂他们得对着一堆残卷,一点点核对,生怕写错。

结果第一版《元史》交上去,朱元璋翻了几页就扔了,说:“这都写的什么?漏了这么多事,重编!”宋濂没辙,又带着人熬了四个月,才算勉强交差。

后来清朝人吐槽《元史》“烂得垫底”,可谁知道宋濂的苦?六个月编完别人几十年的活儿,换谁都可能有漏洞。

编完书,宋濂又给朱元璋提建议:“把应天府学改成国子监,让各省选好苗子来读书,给朝廷培养人才。”朱元璋听了,立马照办。就在国子监里,宋濂遇到了老乡马生,这孩子家里穷,跟当年的他一样。宋濂就写了《送东阳马生序》,把自己小时候冻着手抄书的事儿说出来,劝马生好好读书,将来好报效朝廷。

洪武十年,68岁的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舍不得,在宫里摆了宴席,马皇后亲自给宋濂倒酒,朱元璋说:“你把我儿子教好了,我记你一辈子情。你子孙后代,我保他们在朝廷安心当官,吃穿不愁!”

从此以后,朱元璋每年都派人去金华接宋濂进京吃宴席,他孙子宋慎还靠着爷爷的面子进了官场。可谁也没想到,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宋濂的孙子被卷入其中。

朱元璋一听“宋慎”俩字,火噌地就上来了,在他眼里,跟胡惟庸沾边的,都是“该杀的货”,连带着宋濂也想一起处理。

马皇后听说了,跑到朱元璋跟劝他:“宋濂教太子十几年,从没说过一句坏话,他孙子犯事,跟他有啥关系?你要是杀了他,天下人该说你忘恩负义了!”

朱标也跟着跪下来求情,朱元璋这才消了点气,改判宋濂流放四川夔州,儿子宋璲跟着一起去。此时的宋濂已经72岁,走到夔州没多久就病倒了。洪武十四年五月,这位明初最牛的文臣去世。

直到一百多年后,弘治皇帝才想起他,恢复了他的官职;正德年间,又给了他“文宪”的谥号。可这迟来的荣誉,宋濂再也看不到了。

宋濂的一辈子聪明、正直、有学问,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教太子、编史书、育人才上,可到头来,还是没躲过皇权的猜忌。

朱元璋说过要保他子孙,却在他晚年翻脸;他教朱标“仁政”,自己却成了皇权下的牺牲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尽管在不同...
文史|明末清初夏县名宦、乡贤张... 保存于夏县司马光墓文物保护所的《侍御张君墓志铭》石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立石,是迄今为止夏县...
原创 玛... 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之一,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原创 一... 大明通行宝钞这东西,说起来真挺讽刺的。明明印着 “天下通行” 四个篆字,边框还刻着龙纹,看着挺唬人,...
原创 刘... 刘备为何选择娶孙尚香?在中国古代,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族乃至国家之间的联姻。刘备与孙...
原创 秦... 我们并不推崇封建王朝那种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反感。然而,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的奠基人之...
原创 赤...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麾下谋士的智谋下降,而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的...
原创 三... 提到三国时期的北伐,大家通常会想到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然而,东吴似乎总给人一种保守自守的印象。实...
从射石没镞到千矢挽澜,古代神箭... 全文共2870字 | 阅读需6分钟 漫漫史籍中,以弓箭扬名的英杰豪侠着实不少。在中国古代,射艺是评判...
原创 毛... 毛泽东到底有多英明、伟大呢?黄克诚大将曾经做过一个很好的总结: 井冈山的红旗不倒,象征着中国革命...
原创 抗... 黄殿君是抗联老战士,1934年加入了抗联第一军,担任第二师师长曹亚范的传令兵。他回忆起1940年前后...
原创 三...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的声势已遍及华夏,他的威名传遍四方,几乎没有敌手。曹操,这位被称为...
原创 伏... 关羽,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被尊奉为伏魔大帝,深受后人崇敬。然而,在《西游记》中,这...
原创 曾...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奥斯曼帝国曾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它的起点仅仅是安纳托利亚的一个小...
原创 除... 1941年的皖南事变,直接导致了新四军的几位重要领导人牺牲,其中包括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项英、副参谋长...
原创 高... 1957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叛逃事件——时任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
原创 古... 在古代,武将的兵器往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秦叔宝的双锏,还有霍去病的梅花枪,...
中华文明瑰宝:迄今为止“中国”...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蕴藏着中华文明密码:制造于西周早期的何尊。在其内底铭文中“宅兹中国”四个字,是...
原创 假...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对立,局势极为动荡,战争不断。诸葛亮的北伐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
原创 宋... 公元976年,南唐灭亡,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其中的痛苦与屈辱,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正如俗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