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均有重要的军事力量。我们熟知的共和国十大元帅,大多都在八年抗战中服务于八路军。例如,朱德总司令曾是八路军的总指挥,彭德怀大将军担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上将曾任八路军的参谋长。此外,林彪、徐向前、刘伯承、贺龙和聂荣臻等元帅,也曾在八路军担任师长、副师长等重要职务。
除了八路军外,新四军也在抗战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苏皖地区。新四军经历了两次组建,首次是在1937年12月,成立时下辖四个支队,后续又增加了两个支队。新四军的领导层中,叶挺任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担任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是袁国平。遗憾的是,在皖南事变中,项英和袁国平英勇牺牲,叶挺也被俘并在战后死于空难,而张云逸则幸运地见证了最终的胜利。
在新四军的第二次组建中,张云逸仍旧是副军长,并兼任第二师师长。他的革命经历丰富,是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参与了无数重要战役,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被授予大将军衔。除此之外,徐海东、粟裕和黄克诚三位新四军将领也先后成为大将军。
徐海东最初是八路军115师344旅的旅长,平型关战役后,他率领部队进入苏皖地区,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粟裕作为新四军的副司令员参与了多次战役,后来在新四军第二次组建时成为第一师的师长,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黄克诚同样来自八路军115师344旅,曾担任副旅长。新四军第二次组建时,黄克诚担任了第三师师长兼政委,并在抗战胜利后率领第三师挺进东北参与解放战争。
粟裕和张云逸在抗战胜利后依然坚守华东地区,领导解放战争。粟裕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负责军事事务;张云逸则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主抓后勤保障。徐海东因健康原因在解放战争时期相对低调,身体状况不佳,未能担任过多重要职务。
此外,新四军还培养了不少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六位上将。傅秋涛在抗战初期曾为陈毅的副手,后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