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败80年,日本将展出投降诏书原件,行使驻军权或刻不容缓
迪丽瓦拉
2025-09-27 13:08:00
0

前言

表面上,日本展出80年前的投降诏书似乎在反思历史。实际上,这份"终战诏书"通篇没有"投降"二字,反而把侵略包装成"自存""东亚安定"

更讽刺的是,就在展出"和平文件"的同时,日本2024年军费预算却创下历史新高,连续12年增长这哪里像一个真心反思的国家?

"示好"遇到"扩军""终战"替代"投降",由此可见日本多么会玩“文字游戏”。

作者-水

日本的双面手法曝光

日本又开始演戏了。

8月8日到21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展出那份80年前的"投降诏书"

但这里就有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坚持叫它"终战诏书"而不是"投降诏书"?

翻开这份文件,大家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通篇631个字,愣是没有"投降"二字。

更绝的是,日本把当年的侵略战争美化成了"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

更让人看不过去的是,这份诏书原件上有大量修改痕迹

什么"削去纸张表层",什么"括号插入字词",可见当时的日本内阁对这些个字是多么纠结。

他们想要维护天皇权威,想要照顾盟军想法,想要振奋民心。

但最终,他们选择了最狡猾的做法:既不承认投降,也不承认侵略

80年过去了,日本还在玩文字游戏。

诏书里说停战是因为"敌方使用残虐炸弹",完全忽略了中国战场上的惨烈对抗。

要知道,14年抗战,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平民伤亡超过3100万

78%的日本陆军都陷在中国战场上动弹不得。

如果没有中国拖住日本百万陆军,太平洋战争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但在日本的叙述里,中国战场仿佛不存在一样。

选在这个时候"表演"

时机选择这事,日本一向很有一套。

为什么偏偏选在2024年8月展出这份诏书?

表面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让民众了解"现代日本的起点"

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历史话语权争夺战

今年,中国要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型活动。

这对日本来说,简直是芒刺在背。

中国的纪念活动会让全世界重新关注日本的侵略罪行,会让历史真相重新浮出水面。

所以日本必须抢先行动,用自己的"和平展览"来占据道德高地。

你说我是侵略者,我就展示自己的"反思"

你说我不承认历史,我就拿出"历史文件"

表面上配合,实际上稀释。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日本想要重新定义自己在二战中的角色。

"侵略者"洗白为"和平倡导者"

"战败国"包装成"受害国"

连投降都不愿意承认,还指望它承认侵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再次呼吁日本正视历史教科书问题

韩国外交部就慰安妇问题发表了最新的严正声明。

中国外交部也多次就靖国神社参拜问题表达了坚决反对的立场。

国际社会的态度很明确:历史不容篡改但日本显然不打算就此罢手。

安倍参拜靖国神社

2024年8月15日,日本内阁成员又是集体参拜靖国神社。

岸田首相虽然没有亲自参拜,但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

这哪里是什么反思?分明是在挑衅

美国埋下的隐患

要说日本为什么敢这么嚣张,根子还在美国身上。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主导了对日本的"改造工程"

但这个改造从一开始就是不彻底的。

《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承认战败、裁军、让渡对外领土,防止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可现实中,美国出于冷战考量,需要日本当反共堡垒。

于是,大量前军国主义分子在政坛东山再起右翼势力在社会舆论中悄然回潮

连《终战诏书》中那些微妙的措辞保留,也是在这种"留一手"策略下被允许存在的。

不痛不痒地承认失败,却又不失体面地为军国主义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对比一下德国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突然双膝跪地

他事后回忆说:"献完花圈时,我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

波兰民众与记者目睹此景,现场从震惊转为静默,最终爆发掌声与泪水。

媒体称:"他跪下了,德国人却真正站了起来。"

反观日本呢?就不说了。

日本军费连续12年增长,2024年达到7.95万亿日元

自卫队人数不断增加,军工体制逐步恢复。

和平宪法已经名存实亡。

从朝鲜半岛安全到台湾海峡紧张,东亚地区暂时的和平依赖于对日本军备扩充的管控。

但现在,这个"管控"正在失效。

美国作为日本安全背后最大的支持者,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在推波助澜

安倍晋三曾经乘坐编号731的飞机,这个数字让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

这不是巧合,这是挑衅

安倍晋三乘坐编号731的飞机

80年前的约法三章

面对日本这种混淆是非的行为,国际社会不能再沉默了。

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受害国,必须要揭露日本的险恶目的

有句话说得好:"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我们如果忘记了这段历史,战争阴霾就会重新笼罩头顶。

而日本如果继续忘记历史,侵略野心又会蠢蠢欲动。

这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波茨坦公告》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第八条:日本主权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决定的小岛"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战胜国拥有监督日本军政发展的合法权力

甚至有权在必要时采取军事驻防等手段。

但现实是,美国作为主导者早已放弃对日本的实质管控。

其他战胜国,包括中国,在驻军与政治监督方面基本没有介入。

现在,是时候重新启动这部分机制了。

一方面,从法律和历史角度重申战胜国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对日本右翼势力释放明确信号:篡改历史、复辟军国主义,必然遭到坚决反制

这不是煽动冲突,而是维护和平秩序的必要手段

只有让日本清楚自己仍是一个"被监督的战败国",才能彻底消除军国主义再次抬头的土壤。

具体应该怎么做?

首先,加强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国际监督

其次,在国际场合持续发声,揭露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并联合其他受害国,形成国际制衡力量

最后,必要时可以考虑重新审视《波茨坦公告》中关于驻军权的条款。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被军国主义幽灵所破坏。

毕竟,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对军国主义的任何姑息,都是对和平的背叛

结语

历史这东西,就像镜子,越想抹掉污点,反而越显眼。日本这出戏演得再好,也改变不了当年侵略的事实。

说白了,如果任由这种历史洗白继续下去,东亚的和平只会越来越脆弱。毕竟,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面对日本的这种把戏,国际社会会怎么办?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威严是非常显赫的。无论是文朝的百官,还是普通百姓,看到皇帝时,都会恭敬地跪地叩...
原创 凭... 翻开陈胜的历史,处处显得神秘莫测。当我们把事件的时间线理清楚后,更是感到不解和惊讶。 根据《资治通鉴...
原创 司...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与巩固,都离不开贤臣猛将的支持和百姓的拥护。除此之外,还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原创 大... 大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政权,至今在很多人的心中仍然充满争议。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无...
原创 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尽管在不同...
文史|明末清初夏县名宦、乡贤张... 保存于夏县司马光墓文物保护所的《侍御张君墓志铭》石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立石,是迄今为止夏县...
原创 玛... 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之一,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原创 一... 大明通行宝钞这东西,说起来真挺讽刺的。明明印着 “天下通行” 四个篆字,边框还刻着龙纹,看着挺唬人,...
原创 刘... 刘备为何选择娶孙尚香?在中国古代,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族乃至国家之间的联姻。刘备与孙...
原创 秦... 我们并不推崇封建王朝那种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反感。然而,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的奠基人之...
原创 赤...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麾下谋士的智谋下降,而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的...
原创 三... 提到三国时期的北伐,大家通常会想到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然而,东吴似乎总给人一种保守自守的印象。实...
从射石没镞到千矢挽澜,古代神箭... 全文共2870字 | 阅读需6分钟 漫漫史籍中,以弓箭扬名的英杰豪侠着实不少。在中国古代,射艺是评判...
原创 毛... 毛泽东到底有多英明、伟大呢?黄克诚大将曾经做过一个很好的总结: 井冈山的红旗不倒,象征着中国革命...
原创 抗... 黄殿君是抗联老战士,1934年加入了抗联第一军,担任第二师师长曹亚范的传令兵。他回忆起1940年前后...
原创 三...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的声势已遍及华夏,他的威名传遍四方,几乎没有敌手。曹操,这位被称为...
原创 伏... 关羽,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被尊奉为伏魔大帝,深受后人崇敬。然而,在《西游记》中,这...
原创 曾...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奥斯曼帝国曾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它的起点仅仅是安纳托利亚的一个小...
原创 除... 1941年的皖南事变,直接导致了新四军的几位重要领导人牺牲,其中包括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项英、副参谋长...
原创 高... 1957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叛逃事件——时任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