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岛的张先生家里,藏着一枚用红绸层层包裹的铜元。这枚钱币是张家代代相传的物件,要从他爷爷那辈说起 —— 当年张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商户,爷爷年轻时在柜上收账,曾收到过这枚刚铸好的孙像开国纪念币铜元。张先生小时候总缠着爷爷讲老故事,爷爷就会解开红绸,让他捏着铜元的边缘看:“这是新朝的钱,你看上面的人,是让咱们过上安稳日子的先生。” 后来爷爷把红绸包好的铜元交给父亲,嘱咐 “不要弄丢了,留给后代”,如今这枚钱币传到张先生手上,红绸边角已磨出毛边,却依旧能闻到淡淡的樟木香气。
这枚孙像开国纪念币十文铜元,虽历经百年,却保留着清晰的原貌。钱币正面是孙中山侧面肖像,采用高浮雕工艺,须发、衣纹等细节刻画细腻,展现出西方造币技术的精细度。边缘环绕细小的珠圈纹,每一粒 “珠子” 都冲压得圆润饱满。背面中央是交叉的嘉禾图案,稻穗颗粒分明,中心标注 “十文” 面值,左右各有一朵五瓣花饰,上方铸有 “中华民国” 四字,下方是 “开国纪念币” 字样,字体方正有力,边缘的齿纹规整均匀。上手触摸时,能感觉到币面略有凹凸 —— 这是当年机器冲压留下的痕迹,币身薄厚均匀,没有明显的变形。最难得的是它的包浆:整体呈深浅不一的枣红色,边缘处泛着自然的铜绿色,用指尖轻擦,能看到底层温润的铜光,这是长期在樟木盒中存放,与空气缓慢氧化形成的 “熟浆”,绝非人工做旧能模仿。
这枚铜元的诞生,藏着一段货币革新的历史。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各地仍在流通晚清的龙洋、方孔钱,甚至还有地方军阀私铸的劣质货币,市场交易混乱。为统一货币、彰显新政权的合法性,南京造币厂奉命铸造开国纪念币,孙像十文铜元就是其中之一。它用机器冲压替代传统翻砂铸造,币面标注 “中华民国” 字样,用嘉禾象征 “五谷丰登”,既打破了封建货币的龙纹传统,又通过统一规格解决了 “一枚钱在甲地能花、到乙地没人要” 的难题。如今这枚铜元的收藏价值,不仅在于它是民国货币改革的 “活化石”,更因百年间历经战乱、流通损耗,存世量已大幅减少,品相完好的传承品尤为少见。从投资角度看,近年民国铜元在收藏市场稳步升温,尤其是有明确传承背景的藏品,价格波动小且变现快,被藏家称为 “稳健型藏品”。
张先生决定出手这枚铜元,实在是无奈之举 —— 家里近期的各项开支比较大,思来想去,觉得与其让钱币在抽屉里蒙尘,不如交给真正懂它的人。“爷爷说过,好东西要遇到惜它的人。” 他特意找出爷爷留下的樟木盒、当年的红绸,拿出这枚铜元,通过推文出手。对专业藏家来说,这样的推文能省去 “辨真伪” 的功夫,直接了解藏品的历史脉络和品相细节,更易做出判断。推文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深情讲述了一段感人的家族故事,更让这枚钱币的历史价值、艺术魅力以及投资价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相信定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的瞩目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