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梅:也谈《洪武正韵》与“胡蓝党案”
迪丽瓦拉
2025-09-27 13:07:49
0

《洪武正韵》问世以后,"书竟不行",士人亦多有微词。平田昌司先生以为明初"胡蓝党案"是该书不行于世的主要原因。《洪武正韵》为太祖诏编,并为之赐名,后又几次奉诏修订。其主要作用在于"同文之教",而非以赋取士。其21名编纂者中,坐"胡蓝党案"者仅5人。而《洪武正韵》无论在"胡蓝党案"前或后,均有修订,《永乐大典》亦以《洪武正韵》编类。万历皇子、赴试举子亦均"手是编",且终明一世,《洪武正韵》修订本——八十韵本未行于世,流传下来的仍是洪武八年问世的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未显行,缘由较为复杂,但与"胡蓝党案"关系不大似可认定。

“胡蓝党案”是发生在明洪武年间的一件大案,前后历时十四年之久,诛连近五万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辑录甚详。洪武十三年(一三八〇年),中书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事泄,明太祖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诛连甚广并不断扩大。十年后到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〇年),又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兴狱,李善长、陆仲珩、唐胜宗、费聚、赵庸、郑遇春、黄彬、路聚、金巢形、叶升、毛麟、李伯盛、丁玉等人被杀。据《明史·胡惟庸传》,“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诛连蔓引,迄数年未靖”。

洪武二十六年(一三九三年)春,凉国公蓝玉谋反,伏诛,蓝党大狱兴。《明史纪事本末》有所记载。

以上事件史称“胡蓝之狱”,即平田昌司先生所谓“胡蓝党案”。“胡蓝党案”所牵连诛杀的文武大臣多为朝廷重臣,且“胡蓝党案”之前多受朝廷重用。

《洪武正韵》问世于洪武八年,是当时奉诏编纂的一部官方韵书,宋濂奉敕作序。

据宋濂《序》,明太祖以“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为由,而命宋濂等“广询通音韵者,重刊定之”,并为此书赐名。这就是《洪武正韵》的由来。

“胡蓝党案”和《洪武正韵》,虽然都出现在明初,但一为政治事件,一为学术事件,本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不幸的是,尽管这部韵书为皇帝敕编、赐名,又“壹以中原雅音为定”,定其为官修韵书,但终明一朝,未成显学,个中原因平田昌司先生以为主要有四:

一、学士大夫束之高阁,不复省视;

二、《洪武正韵》本身又有修订;

三、《洪武正韵》的编纂者多为南人——浙江学派;

四、《洪武正韵》的编纂者多牵扯“胡蓝党案”。

《洪武正韵》未显行于世,其原因至今仍无定论,平田昌司先生文章旨在探讨《洪武正韵》“书竟不行”以及七十六韵本、八十韵本兴替的原因。平田昌司先生深入研究,全面探讨很是难能可贵,但其认为《洪武正韵》不行于世与“胡蓝党案”有关一点,仍可商榷。平田昌司先生文章以为:

《洪武正韵》的隐没有什么背景?从上年表可以看出,八十韵本吴沉序作于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翌月总裁汪广洋(?-1380,南直隶高邮人)以“刘基为胡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为理由被诛。十三年正月胡惟庸伏诛,四月乙丑“降翰林院侍制吴沉为编修”,八月、十一月宋璲和宋慎坐胡惟庸案相继死亡。至洪武二十三年,“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明史·奸臣传·胡惟庸》)。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诛死者一万五千余人。洪武年间的党案,株连蔓引相当普遍,八十韵本序文中出现“中书右丞相汪广洋总裁其事,中书舍人……臣宋璲……重加校正”等文字,其势自不能刊刻流传。

……在处理胡蓝党案的过程中,金华宋氏备受打击,宋濂作序的七十六韵本也有失去官韵地位的可能。似乎只是“想当然耳”,严格说来缺乏客观证据,但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史料篡改相当严重的情况之下,以上推论应该算是对八十韵本的失传一事给予的比较合理的解释。

在参加编纂的21 位大臣中,南方人占17 位,的确是一个南方籍的编纂群体。但是,就这21 人而言,坐“胡蓝党案”的却只有5 人。以5 人之故而废用钦定韵书,恐难以尽信,况且,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钦定”是高于一切的。《洪武正韵》之“序”虽为宋濂所作,但他已申明“皇上……召词臣谕之……卿等当广寻通音韵者重刊定之……赐名曰《洪武正韵》,敕臣濂为之序”。如果因为宋濂等5 人或主持或编纂而废用此书 ,岂不有影射之嫌?一般来说,假如果真因宋濂等人坐“胡蓝党案”事而有所忌讳的话,按惯例撤去序言而已,韵书则行用无碍。实际上终明一世,《洪武正韵》都或显或微地在行用。清初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文华傍室》云:

元时太子讲读之所曰承华,明曰文华。永乐中著《文华宝鉴》赐太子。

崇祯皇子定于壬午年正月出阁,永王以癸未八月出阁,皆命吏部选新进士为检讨、国子助教等……皇极门外两庑四十八间,除旷八间外,实四十间。东二十间为实录、玉牒、起居诸馆,及东阁会坐公揖处。西四十间,上十间为诸王馆,下十间则会典诸馆也。定王书堂在西第六间,为读书处。第五间县(悬)先师孔子画像,四配侍侧。盖摹吴道子笔。及永王出阁,因移定王第四间而永王第六间。王初出阁,向先师行四拜叩头礼,以后则行一拜三叩头,皆内馆赞礼。第三间、第七间为二王退居处,案上置《四书》、《书经》白文及《集注》、《大学章句》,或间《洪武正韵》、《篇海直音》诸书,皆红绫缎。此为明末时事。如若因“胡蓝党案”事而《洪武正韵》“书竟不行”的话,崇祯皇子们的书桌上定不会放置《洪武正韵》,明太祖的皇子皇孙们也不会因此事而作不肖子孙的。

…………

《洪武正韵》 一经问世,便由于其先天之不足和后天之不济,虽非完全“书竟不行”,但也确实不像《广韵》《礼部韵》那样广传于世。个中缘由较为复杂,但绝非因“胡蓝党案”之故则可明矣。汉语问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这恐怕也是中国汉学所特有的国情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威严是非常显赫的。无论是文朝的百官,还是普通百姓,看到皇帝时,都会恭敬地跪地叩...
原创 凭... 翻开陈胜的历史,处处显得神秘莫测。当我们把事件的时间线理清楚后,更是感到不解和惊讶。 根据《资治通鉴...
原创 司...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与巩固,都离不开贤臣猛将的支持和百姓的拥护。除此之外,还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原创 大... 大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政权,至今在很多人的心中仍然充满争议。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无...
原创 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尽管在不同...
文史|明末清初夏县名宦、乡贤张... 保存于夏县司马光墓文物保护所的《侍御张君墓志铭》石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立石,是迄今为止夏县...
原创 玛... 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之一,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原创 一... 大明通行宝钞这东西,说起来真挺讽刺的。明明印着 “天下通行” 四个篆字,边框还刻着龙纹,看着挺唬人,...
原创 刘... 刘备为何选择娶孙尚香?在中国古代,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族乃至国家之间的联姻。刘备与孙...
原创 秦... 我们并不推崇封建王朝那种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反感。然而,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的奠基人之...
原创 赤...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麾下谋士的智谋下降,而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的...
原创 三... 提到三国时期的北伐,大家通常会想到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然而,东吴似乎总给人一种保守自守的印象。实...
从射石没镞到千矢挽澜,古代神箭... 全文共2870字 | 阅读需6分钟 漫漫史籍中,以弓箭扬名的英杰豪侠着实不少。在中国古代,射艺是评判...
原创 毛... 毛泽东到底有多英明、伟大呢?黄克诚大将曾经做过一个很好的总结: 井冈山的红旗不倒,象征着中国革命...
原创 抗... 黄殿君是抗联老战士,1934年加入了抗联第一军,担任第二师师长曹亚范的传令兵。他回忆起1940年前后...
原创 三...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的声势已遍及华夏,他的威名传遍四方,几乎没有敌手。曹操,这位被称为...
原创 伏... 关羽,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被尊奉为伏魔大帝,深受后人崇敬。然而,在《西游记》中,这...
原创 曾...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奥斯曼帝国曾是一颗璀璨的明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它的起点仅仅是安纳托利亚的一个小...
原创 除... 1941年的皖南事变,直接导致了新四军的几位重要领导人牺牲,其中包括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项英、副参谋长...
原创 高... 1957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叛逃事件——时任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