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梅:也谈《洪武正韵》与“胡蓝党案”
迪丽瓦拉
2025-09-27 13:07:49
0

《洪武正韵》问世以后,"书竟不行",士人亦多有微词。平田昌司先生以为明初"胡蓝党案"是该书不行于世的主要原因。《洪武正韵》为太祖诏编,并为之赐名,后又几次奉诏修订。其主要作用在于"同文之教",而非以赋取士。其21名编纂者中,坐"胡蓝党案"者仅5人。而《洪武正韵》无论在"胡蓝党案"前或后,均有修订,《永乐大典》亦以《洪武正韵》编类。万历皇子、赴试举子亦均"手是编",且终明一世,《洪武正韵》修订本——八十韵本未行于世,流传下来的仍是洪武八年问世的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未显行,缘由较为复杂,但与"胡蓝党案"关系不大似可认定。

“胡蓝党案”是发生在明洪武年间的一件大案,前后历时十四年之久,诛连近五万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辑录甚详。洪武十三年(一三八〇年),中书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事泄,明太祖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诛连甚广并不断扩大。十年后到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〇年),又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兴狱,李善长、陆仲珩、唐胜宗、费聚、赵庸、郑遇春、黄彬、路聚、金巢形、叶升、毛麟、李伯盛、丁玉等人被杀。据《明史·胡惟庸传》,“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诛连蔓引,迄数年未靖”。

洪武二十六年(一三九三年)春,凉国公蓝玉谋反,伏诛,蓝党大狱兴。《明史纪事本末》有所记载。

以上事件史称“胡蓝之狱”,即平田昌司先生所谓“胡蓝党案”。“胡蓝党案”所牵连诛杀的文武大臣多为朝廷重臣,且“胡蓝党案”之前多受朝廷重用。

《洪武正韵》问世于洪武八年,是当时奉诏编纂的一部官方韵书,宋濂奉敕作序。

据宋濂《序》,明太祖以“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为由,而命宋濂等“广询通音韵者,重刊定之”,并为此书赐名。这就是《洪武正韵》的由来。

“胡蓝党案”和《洪武正韵》,虽然都出现在明初,但一为政治事件,一为学术事件,本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不幸的是,尽管这部韵书为皇帝敕编、赐名,又“壹以中原雅音为定”,定其为官修韵书,但终明一朝,未成显学,个中原因平田昌司先生以为主要有四:

一、学士大夫束之高阁,不复省视;

二、《洪武正韵》本身又有修订;

三、《洪武正韵》的编纂者多为南人——浙江学派;

四、《洪武正韵》的编纂者多牵扯“胡蓝党案”。

《洪武正韵》未显行于世,其原因至今仍无定论,平田昌司先生文章旨在探讨《洪武正韵》“书竟不行”以及七十六韵本、八十韵本兴替的原因。平田昌司先生深入研究,全面探讨很是难能可贵,但其认为《洪武正韵》不行于世与“胡蓝党案”有关一点,仍可商榷。平田昌司先生文章以为:

《洪武正韵》的隐没有什么背景?从上年表可以看出,八十韵本吴沉序作于洪武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翌月总裁汪广洋(?-1380,南直隶高邮人)以“刘基为胡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为理由被诛。十三年正月胡惟庸伏诛,四月乙丑“降翰林院侍制吴沉为编修”,八月、十一月宋璲和宋慎坐胡惟庸案相继死亡。至洪武二十三年,“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明史·奸臣传·胡惟庸》)。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诛死者一万五千余人。洪武年间的党案,株连蔓引相当普遍,八十韵本序文中出现“中书右丞相汪广洋总裁其事,中书舍人……臣宋璲……重加校正”等文字,其势自不能刊刻流传。

……在处理胡蓝党案的过程中,金华宋氏备受打击,宋濂作序的七十六韵本也有失去官韵地位的可能。似乎只是“想当然耳”,严格说来缺乏客观证据,但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史料篡改相当严重的情况之下,以上推论应该算是对八十韵本的失传一事给予的比较合理的解释。

在参加编纂的21 位大臣中,南方人占17 位,的确是一个南方籍的编纂群体。但是,就这21 人而言,坐“胡蓝党案”的却只有5 人。以5 人之故而废用钦定韵书,恐难以尽信,况且,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钦定”是高于一切的。《洪武正韵》之“序”虽为宋濂所作,但他已申明“皇上……召词臣谕之……卿等当广寻通音韵者重刊定之……赐名曰《洪武正韵》,敕臣濂为之序”。如果因为宋濂等5 人或主持或编纂而废用此书 ,岂不有影射之嫌?一般来说,假如果真因宋濂等人坐“胡蓝党案”事而有所忌讳的话,按惯例撤去序言而已,韵书则行用无碍。实际上终明一世,《洪武正韵》都或显或微地在行用。清初孙承泽《春明梦余录·文华傍室》云:

元时太子讲读之所曰承华,明曰文华。永乐中著《文华宝鉴》赐太子。

崇祯皇子定于壬午年正月出阁,永王以癸未八月出阁,皆命吏部选新进士为检讨、国子助教等……皇极门外两庑四十八间,除旷八间外,实四十间。东二十间为实录、玉牒、起居诸馆,及东阁会坐公揖处。西四十间,上十间为诸王馆,下十间则会典诸馆也。定王书堂在西第六间,为读书处。第五间县(悬)先师孔子画像,四配侍侧。盖摹吴道子笔。及永王出阁,因移定王第四间而永王第六间。王初出阁,向先师行四拜叩头礼,以后则行一拜三叩头,皆内馆赞礼。第三间、第七间为二王退居处,案上置《四书》、《书经》白文及《集注》、《大学章句》,或间《洪武正韵》、《篇海直音》诸书,皆红绫缎。此为明末时事。如若因“胡蓝党案”事而《洪武正韵》“书竟不行”的话,崇祯皇子们的书桌上定不会放置《洪武正韵》,明太祖的皇子皇孙们也不会因此事而作不肖子孙的。

…………

《洪武正韵》 一经问世,便由于其先天之不足和后天之不济,虽非完全“书竟不行”,但也确实不像《广韵》《礼部韵》那样广传于世。个中缘由较为复杂,但绝非因“胡蓝党案”之故则可明矣。汉语问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这恐怕也是中国汉学所特有的国情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听... 1948年8月,邱清泉在徐州接到一个消息:“飞将军”孙元良被任命为16兵团司令官,并兼任徐州“剿总”...
原创 清... 在北京的紫禁城中,隐藏着70多口水井,然而这些水井中的水却鲜有人饮用。大多数皇室所需的水源都是从外部...
海峡两岸记者参访飞虎队纪念馆 中新社湖南怀化8月4日电 (付敬懿 黄建建)“飞虎队纪念馆见证了过去艰苦岁月里,中美两国如何团结协作...
原创 在... 陈理,乃是元朝末年偉大的汉皇帝陈友谅的次子,纵观历史的浩瀚长河,他的名字却在时间的洪流中渐渐淡去。鄱...
原创 这... 《——·前言·——》 1939年9月22日的凌晨,在新墙河王街坊阵地,陕西汉中一个贫苦农家的儿子曹...
“秦直道与秦史研究”学术调研团... 8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带领“秦直道与...
原创 看... 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中,沈醉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条谜语,‘金木水火土,打五虎上将’,一直没人...
原创 商... 咱都知道,玉这玩意儿,从古至今都深受咱中国人喜爱。温润、漂亮,还带着股文化味儿。可您想过没,在科技不...
《草原青铜器》中篇:和气致祥分... 《草原青铜器》中篇 辽中京博物馆专题展览巡礼 和气致祥分享 馆藏文物共12910件(套),其中一级文...
原创 诸... 诸葛亮,这位历史上令人瞩目的杰出人物,作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外交家,早已成了众人皆知...
27位诗人,27首巅峰唐诗,带...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的巅峰。 “初唐四杰”“文章四友”“王孟”“李杜”,扛鼎诗人竞相涌现。...
原创 那... 《——·前言·——》 他说:“如果不能站着活,那就倒在讲台上。”他真的倒下了。 1958年,艾跃...
原创 如... 前言 美国历史学家希尔顿曾震撼地说:"两个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将日本沉没!"这个评价指向一个普通...
原创 《... 在许多人眼中,孙连城被视为懒政者,甚至有人指责他缺乏智慧。李达康不但提出了解决方案,还将孙连城任命为...
原创 中...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系后,官僚体制的腐败问题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永恒话...
原创 辛... 《——·前言·——》 清朝灭亡的那一年,没有人真的预料到这个曾经强盛的朝代会在一瞬间崩溃。宫中的太...
文化遗产耀中原|唐宋瓷艺的千年... 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我不在书斋里,我在人中间” ■ 本报记者 李娇俨 据多家媒体报道,知名历史学家许倬云8月4日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95岁。 许倬...
德川幕府也发育儿补贴,难解日本... 鼓励生育政策在现代国家相当普遍,实施后的效果却并不太确定,因为人们在作出婚姻和生育之类影响深远的决定...
姜维有一封信,他死了82年后才... 00.前言 公元347年,东晋权臣桓温的军队,踏破成都宫殿大门。 在成汉皇宫尘封的角落,士兵发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