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史学大家许倬云离世:残躯叙历史,悲悯系九州
迪丽瓦拉
2025-09-27 10:03:38
0

8月4日,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95岁。

世人多道他是知名音乐人王力宏的亲舅公、著名作家王小波的授业恩师。但鲜有人知的是,这位极具声望的史学大家自幼残疾,一生都在以惊人毅力与卓绝智慧攀登学术高峰。

许倬云。 视觉中国

作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家之一,许倬云在70岁后将精力投入大众史学领域,只为让更多国人体悟中华历史文化;鲐背之年,他凭借两根能活动的手指坚持写作、直播,用多种渠道与年轻人交流。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仍觉时不我待。他常说:“该做的事情就不能耽搁。”

在烽火中长大的许倬云,将“中国”二字刻入骨血。一次访谈中,他曾吐露毕生锥心之憾:但悲不见九州同。甚至在93岁高龄时,他通过社交媒体发出一段真挚自白——在世一天,我愿意尽我之能,替中国人旷野呼唤,唤醒许多的梦。

许倬云一生以历史为舟,载渡迷惘心灵;今舟已泊岸,在他深爱的土地上,江河依然奔涌,其精神永续,人生长梦。

学界泰斗:尽显大家风范

公开资料显示,1930年9月,许倬云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祖籍江苏无锡,是清代布政使许松佶的后代。

虽出身官宦世家,但许倬云的人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挑战。他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致使手脚弯曲,终生与拐杖相伴。因身体残疾,他一直在家自修,自幼熟读《史记》《东莱博议》等经典。家中丰富的藏书为他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也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1949年,许倬云考入台大外文系,后因傅斯年建议转入历史系,从此开启了辉煌的史学研究之路。1956年,许倬云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获人文科学哲学博士学位 ,并先后任匹兹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杜克大学大人历史系教授、校聘教授等职,晚年获唐奖汉学奖(2024年)等全球汉学最高荣誉。

许倬云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涵盖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等,他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为传统汉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他的学术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另有“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

许倬云的学术研究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刻洞察闻名,学界对他的评价极高,是历史学界公认的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其早期的几部学术代表作是该领域的扛鼎之作,他所确立的计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更是启迪了无数后学。

虽然关注点始终在中国古代社会,但许倬云的眼光从未局限在一个时期、一个国家。“要拿全世界人类走过的路,都算作我走过的路之一。”这也是许倬云认为中国历史在向前发展时应该有的胸襟。

晚年牵挂:家国与青年

史学大家之外,许倬云还有一些广为人知的身份:他是音乐人王力宏的舅公。

出生于一个大家族中,许倬云兄弟姐妹共八人,但几乎个个都卓有成就。其孪生弟弟许翼云学习化工专业,后成为台北大学化工系教授;他的长姐许留芬学经济,是台北商专的会统科主任,也是著名华人歌手王力宏的奶奶。

据澎湃新闻报道,作为王力宏的舅公,许倬云曾在讲座上调侃:“王力宏你们知道吧,他唱的歌挺肤浅的。”他曾说过,王力宏的音乐细胞遗传了他妈妈家的,许家没有音乐细胞,但又笑着说:“不过也难说。唱《龙的传人》的歌手李建复也是我们许家的,他是我二姐的儿子。”

这首《龙的传人》恰似许倬云一生缩影。在烽火中长大的许倬云,少时经逢丧乱,目睹过抗战期间烽烟与战火,这让青少年时期的他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民族情感,将“中国”二字刻入骨血。2024年,许倬云曾以94岁高龄受邀参加《十三邀》节目。在节目中,他感慨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肺腑之言,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也让大家看到了他作为学者的家国情怀。

在晚年的一次采访中,许倬云曾提到他的身体状况——骨头和肌肉融合了,神经没法治好,脚也不能动了。但瘫痪的身体并不耽误他与时俱进。他在互联网上开通账号讲述历史,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历史知识。2024年4月,许倬云入驻微博,在首文中直言:“学历史是为让大众在局外观察、局中体悟。”他甚至拍起了短视频,开起了直播,教当代青年直面焦虑:“人生莫慌,定心往前看。”

许倬云的微博更新至7月24日——正如他一生践行,他努力给世界、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

上游新闻记者 周荞 部分内容综合澎湃新闻、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刘火:第一次殷墟发掘有李济吗? 不意翻出《考古》15辑。 2004年,为纪念殷墟考古七十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考古学集刊》第15辑...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充满了英雄豪杰,其中许多武将的英勇和潇洒让无数男人为之倾倒与钦佩。然而,在这群英勇的男性中...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 旅游人笔记: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 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那块沉甸甸的银锭,能撑起...
原创 清... 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
原创 刘... 刘邓大军有42万人,而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只有七万,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虽然我军频频获胜,但依然...
原创 朱... 有人评价说,历史上最忙碌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治理国家非常用心,但除了他圣明的...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是对君主的褒奖,意味着尊敬和谨慎。古人认为,如果一位君主能够时刻保持警惕,日夜谨慎行事...
原创 阿... 许多人误以为北海道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北海道直到大约155年前才完全成为日本的领...
原创 中... 夏朝是中国首个世袭制朝代,标志中国从石器向青铜器时代过渡,为后世制度奠基,其存在获历史资料与考古证据...
原创 皇...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威严是非常显赫的。无论是文朝的百官,还是普通百姓,看到皇帝时,都会恭敬地跪地叩...
原创 凭... 翻开陈胜的历史,处处显得神秘莫测。当我们把事件的时间线理清楚后,更是感到不解和惊讶。 根据《资治通鉴...
原创 司...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与巩固,都离不开贤臣猛将的支持和百姓的拥护。除此之外,还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原创 大... 大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政权,至今在很多人的心中仍然充满争议。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无...
原创 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尽管在不同...
文史|明末清初夏县名宦、乡贤张... 保存于夏县司马光墓文物保护所的《侍御张君墓志铭》石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立石,是迄今为止夏县...
原创 玛... 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之一,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原创 一... 大明通行宝钞这东西,说起来真挺讽刺的。明明印着 “天下通行” 四个篆字,边框还刻着龙纹,看着挺唬人,...
原创 刘... 刘备为何选择娶孙尚香?在中国古代,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族乃至国家之间的联姻。刘备与孙...
原创 秦... 我们并不推崇封建王朝那种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反感。然而,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的奠基人之...
原创 赤...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麾下谋士的智谋下降,而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