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袁大头”却造了7.5亿枚,这是为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9-27 10:32:07
0

《——·前言·——》

袁世凯称帝仅仅八十三天,迅速退位,然而他留下的那一枚银元却在长达三十七年的时间里,始终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数量累积至七亿五千万枚。尽管他的头像早已被废弃,但“袁大头”却依然作为一种货币流通,成为一种象征,比袁世凯本人的存在更为持久与稳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枚银元在政权更替、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始终屹立不倒呢?

1912年,北京的许多钱庄每天清算账目时都会用秤来称量银子。一天,钱庄会收进三百枚鹰洋,而到了傍晚,经过清点后,总会有四十枚因成色不达标被退回。上海滩的一家百货商号甚至发布了告示:“不再接受广东龙洋,因其重量损失严重。”那时,上海流通的银元种类繁多,通货、私铸、仿洋混杂在一起。最受欢迎的要数墨西哥鹰洋,几乎占据了上海流通货币的六成。鹰洋以其银质纯净、外形精美且带有美国纹章风格,受到外贸商人的青睐。有些山西商人甚至在北上的时候,宁愿将全部资金兑换成鹰洋,将其压在货柜的底部,宣称“这东西不值钱,但却天理难容。”

然而,鹰洋并非没有缺点。在进入市场时,它需支付“水洋费”,上海的收费标准为3%,有的地方甚至高达5%。此外,清朝时期的龙洋因重量不一、成色不统一,使用起来也勉强能够维持。各省自行铸造的银币更是混乱不堪。例如,湖南的“湘元”含铜多而银少,陕西的“陕洋”尺寸有所缩小,尽管票面一样,实际的价值却大相径庭。一旦进行跨省交易,就需要进行复杂的兑换、折算和议价,银元往往被当作银两处理,有时银两又会变成银锭,这样一来,商人和钱庄都感到头疼。1913年,一家位于天津的丝绸商行曾用清朝的龙洋交货,但浙江的客户要求换成鹰洋支付,由于汇兑问题,交易居然拖延了两个月才得以解决。

在清朝末期的最后三十年里,全国的流通货币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民间出现了不少“以一钱兑三钱”的现象,这不仅加剧了交易的复杂性,也使得财政陷入了困境。清朝末年的战乱使得许多铸造的银元流入了地方军需,质量也良莠不齐。甚至有奏章反映:“南方五省的银元,不仅不值秤重,而且商人纷纷抱怨。”

在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国家财政困窘,兵饷难以支付,税收不稳定,官员和商人都开始转向鹰洋,而百姓则更倾向于保存铜板。江苏的一位商人回忆说:“卖三斗米时,居然会收到六种银元,重量不清楚,根本不敢记账。”要统一币制,成为袁世凯巩固政权的首要任务之一。

1914年5月,《国币条例》正式颁布,北洋政府首次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全国通用的银元以“壹圆”为本位,其成分为银89%、铜10%、锡1%,标准重量为七钱二分(约26.8克),含银量为六钱四分八厘。从此,银元的重量、成色和图案得以统一。这枚银元被命名为“中华民国壹圆”,正面图案大胆地采用了袁世凯的侧面头像。

天津、南京和武昌的造币厂被指派共同铸造这一银元。最早完成样币的是天津造币总厂,工程师曾载华与监督吴鼎昌共同设计了精美的模具。整个银元边缘装饰有250道齿纹,细致入微,镜面抛光,银白色泽光亮。正面是袁世凯身穿西装的头像,五官轮廓分明,头发挺拔。背面则标有“中华民国三年”,两支稻禾环绕着“壹圆”字样。

首批铸造的三年银元共有六千万枚,迅速投放市场进行试流通。为了防伪,银元的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加强了工艺上的精细。齿边的精密设计、统一的模具和严格的熔点,使得伪造者几乎无从下手。市面上,银元伪造率已经达到十分之一二,但“袁大头”的工艺却让伪造者束手无策。为了确保银元的质量,北洋政府要求每家造币厂每周必须进行抽样检查,合格率不得低于99%。天津总厂还将每月的检查报告提交给财政部,确保银元的质量始终如一。

第一次发行的“袁大头”银元在嘉定县流通时,起初投放了八千枚,而在一天后便回收了七千九百枚,市场价格一日之内上涨了一分。商人们悄悄地议论道:“虽然袁世凯的帝位不稳,但这枚银元却可以压箱底,因为它熔化后还是纯银。”不到三个月,“袁大头”就迅速取代了鹰洋,四省的商会纷纷请求增发。

这枚银元不仅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甚至在袁世凯倒台后,仍然保持了其货币流通的地位。虽然1915年袁世凯称帝,全国一片哗然,第二年仓皇退位,但“中华民国”年号依旧在银元上继续铸造。直到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北洋政府更迭,段祺瑞掌权,南方的军阀也逐渐蠢蠢欲动。尽管袁世凯已经死去,银元依旧没有停铸,天津和南京的造币厂继续生产,年号仅作了小小的修改,头像依旧未变。

“袁大头”这一货币工具,虽然曾经是袁世凯政权的象征,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超越了政治人物的更替,成为了稳固的信任载体。尽管袁世凯的政治生命早已结束,银元却依旧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我国的文学历史悠久而丰富,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类小说数不胜数。这些文学作品中,许多涉及军事、权谋等题材,...
原创 东... 东汉末年,汉室逐渐衰弱,社会动荡不安,群雄割据,局势堪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众多势力互相争斗,形...
原创 秦... 各位朋友,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众多的皇帝,但唯独秦始皇却没有留下一位皇后。这一现象引发了无数历史爱好者的...
原创 孙... 说起“生子当如孙仲谋”,大家第一反应便是辛弃疾在夸孙权的英明,但如果你听到“猘儿难与争锋也”这句话,...
原创 为... 《三国演义》这部经典的电视剧深深扎根于广大观众的心中,许多人对其中的角色和情节津津乐道。剧中,刘备所...
原创 曹... 在曹操的军事生涯中,有两个姓氏在他建立霸业的过程中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他的本姓曹以及夏侯姓氏...
原创 中... 有位德国专家曾经提出,中国之所以能够崛起,部分原因是没有一个覆盖全民的宗教。这一观点听起来似乎别具一...
锡兰山之战:三宝太监的斯里兰卡... 公元1411年,明成祖遣内官监太监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在宝船队返航途中,与斯里兰卡的康提王国爆发短促且...
从“摸鱼圣地”到“加班大本营”... 2009年2月,西安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工作者在新发掘的建福门址两侧发现了两片特殊的等面积夯土痕迹:二者...
原创 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历史上一次挺有名的改革 —— 王莽改制。您瞧,王莽这人呐,在西汉末年那混乱的...
原创 王... 1947 年春,陕北高原的风裹挟着硝烟味掠过黄土坡。蒋中正集结 25 万大军压向延安,胡宗南的美式装...
原创 华... 1948年7月31日,杨成武将军当时担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的第二政治委员。接到中央军委和华北军区的电令...
原创 美...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长... 河北秦皇岛的张先生家里,藏着一枚用红绸层层包裹的铜元。这枚钱币是张家代代相传的物件,要从他爷爷那辈说...
原创 冀...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区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框架下,成为其中四个二级军区之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
原创 他... 他是开国上将,却三次遭遇“站错队”的指责!从1936年的内部分裂到特殊时期的审查,他所谓“犯错”的节...
原创 来...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均有重要的军事力量。我们熟知的共和国十大元帅,大多都在八年抗战中服务于八路军。...
原创 他... 明朝有个文臣,被朱元璋称为“比萧何还有用”,不仅教出了太子朱标,还编撰了《元史》,最后却因为孙子犯事...
敦诚敦敏家族 也曾败落遭难 张凯庆解读红楼梦(114) 敦诚敦敏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正宗的皇室宗亲。阿济格的母亲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