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后,向刘表投降并依附于荆州。刘表亲自前往郊外迎接刘备,给予了如上宾般的礼遇,并增援了他的兵力,将他安排在新野驻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荆州豪杰开始投奔刘备,这让刘表心生疑虑。他开始怀疑刘备的忠诚,暗中设法加以限制。
刘表的疑虑并不无道理。历史上,许多曾经收留刘备的诸侯并没有好下场。陶谦因病去世后,刘备接管了徐州;袁绍曾出兵二百里迎接刘备,却不知刘备已暗中派赵云去挖袁绍的墙角。更有甚者,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刘备更是悄然逃脱,避免了袁绍一方的可能危险。与刘备相关的投降者背后,隐藏了无数复杂的政治关系,令刘表产生了不小的疑虑。
历史上投奔刘备的荆州豪杰有很多,但史书上提到的似乎只有伊籍和伊机伯。赤壁之战后的军事压力下,荆州南四郡的许多将领最终投降刘备,他们之前曾向曹操效忠。黄忠(字汉升)便是其中之一,最初他作为长沙太守韩玄的部下,后来曹操攻占荆州时,他便归顺了刘备。黄忠的投降,不仅意味着一个老将的加入,也象征着许多有志之士对刘备的支持和信任。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像蔡瑁这样的将领并未在赤壁之战前选择归顺刘备,而是继续效忠曹操。尽管刘备的阵营中有诸如黄忠、赵云等出色的将领,但有些曾被刘表轻视的奇才,如王粲,却被刘备错失。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蔡邕的好友。王粲在长安时期以其卓越的记忆力和文学才华而闻名,他曾能在行进途中背诵碑文,甚至能复盘棋局,这种超凡的才智让他在文学和军事上都有所建树。
然而,刘表并不欣赏王粲的外貌,并且认为他不够出众,因此并未重用他。即使是刘备,也未曾将这位才子招揽到麾下,导致王粲最终投降曹操,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接替了郭嘉的位置,出任军谋祭酒。可以说,刘备错失了王粲这一位重要的人才。
此外,刘备还错失了另一个潜力股——甘宁。甘宁在早年因遭遇种种困苦,身世并不显赫,但他凭借出色的武勇和谋略,成为了西川和荆州的“活地图”。他曾在刘璋和刘表的手下效力,但因曾有过“强盗”经历,遭到刘表和孙权的轻视。尽管甘宁勇猛异常,且有不小的军功,但他却并未得到刘备的重用,直到赤壁之战后才投靠孙权。
甘宁投奔东吴后,周瑜、吕蒙等人都对他推崇备至,甚至赋予了他重要的军事任务。甘宁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还以自己的勇武和智慧,帮助东吴对抗关羽。假设当初刘备慧眼识珠,将王粲与甘宁吸纳入麾下,历史的进程或许会大不相同。
王粲的才华无疑超群,若他得以与刘备合作,将为刘备的治国理政提供更多的智谋支持。而甘宁的武勇和领导能力,则能为刘备的军队增添一员猛将。假如这两位被刘备挖掘和重用,恐怕刘备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布局会更加坚实,荆州的局势也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总体来看,刘备虽然善于招贤纳士,识别出许多杰出将领与谋士,但也存在一些未能及时发现并加以重用的人才。这些错失的人才,如王粲和甘宁,最终各自有了不同的归属,并在不同的阵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备的遗憾,正是在这些未能招揽的英雄才俊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