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涌现出许多诗人。最著名的有李白和杜甫。还有无数不太出名的诗人留下了一首或半首诗。其中身世最坎坷、命运最离奇、才华最倒霉的无疑是“诗鬼”李贺和李昌吉。
李贺是一位受了封建社会毒害的才子,所以他的诗总是带着几分冷漠,如漆黑雨夜的叹息。主席还经常引用李贺的诗词,比如经典台词《天》“若有爱,天也会老,人间正道将是沧桑”。它充满了阳刚之气和正义必胜的信念。
至于主席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也会老”,在唐代被赞为“绝”。这是一个让人很难联想到的一句话。唐朝人没有错。这句话直到宋代才被使用。才到了下一句话。今天我们就来品味这首诗以及其背后李贺的诗酒人生。
“一个严肃而愤怒的年轻人”
在很多人眼里,李贺是一个愤怒的年轻人。他经常写“长安有一人,二十年心已死”之类的诗,还有很多像愤怒的年轻人说自己没用的诗,比如《听说马周》这首诗。昔日是新客,天下无人认识。”在这首诗中,他借用了马周、朱富彦的典故,抒发了自己不被赏识和渴望得到君王赏识的心情。这不是愤青又是什么?在家乡,我说家乡太小了。到了长安,我还觉得自己始终不被赏识,小小年纪心就烂了。
李贺生气是有道理的。
一是他的身份。李贺可以说是唐朝最悲惨的皇室后裔。明朝的祖辈很富有,但他们没有富二代所拥有的东西,但他们确实有很多诗人都有的四个字:——家破人亡。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文章恨人生”。这位王室成员到底有多卑微?武则天即位后,在屠杀李唐家族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小县城里还有这样一个皇室。
其次,李贺的长相不太符合主流审美。史书上说,李贺长眉长爪,而且身材瘦小。由于李贺的手指很长,所以被当时的人们戏称为“长爪人”。
三是他从小就行为怪异。他总是骑着毛驴,并不像陆游那样缓慢悠悠地走进剑门关。他是一个比较不传统的人。他喜欢参观坟墓,并边浏览边写诗。诗一写完他就忘记了。小时候,家里人常说:“这小子写诗都要吐心了。”
这还不是最让他生气的地方。最让他生气的是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会杀死所有读者。
为什么我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不得不归咎于他的父亲。这辈子,他只遇到了值得夸耀的表弟杜甫。他是一名普通官员。也给儿子留下了一个大坑。他自己的名字对他的儿子来说是一生的空洞。
他的父亲名叫李金粟,因名字中含有“金”、“金”字,被认为是“吸名”。那些嫉妒李贺的人,直接利用这件事来逼迫李贺退出科举。当时文坛的大人物韩愈甚至还写过一篇文章为李贺辩护。他还提到了曾子,其父亲就是曾熙。曾子不是没有用“西”字吗?
合理的争论并没有缓解李贺的处境。余宇辞别恩师后,年仅十九岁的李贺离开长安。后来因为是宗族,终于得到了九品官。为官三年,他对唐朝的黑暗更加了解。他强烈的情绪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缓和的。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六十多首诗,与白居易一样,希望能起到登天听民情的效果。然而,在权力宦官的独裁统治下,大量有知识的人只能被自觉地遗忘。
三年后,常年苦思冥想的李贺辞官归乡,郁郁而终于长谷。唐朝有一个传说,李贺去世前,祥云布满天空,相传仙帝带诗人上天赋诗。虽然这可能是一种美丽的依恋,但我宁愿相信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最后一位诗人的去世是那么的美丽和脱俗。
“天若有情,天也会老。”
如果天空有感情,天空也会变老。这首诗的另一个意思是,如果上帝无情,你就永远不会变老。
对于古人来说,康德的话就是最好的诠释。除了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之外,或许只有头顶闪烁的星空才能让人类如此震撼。
李贺头顶的天空似乎永远不会变老。天空见证了霍去病的赤贫,何以金人,秋行快,也见证了建安二十二年瘟疫期间的建安性格。不久前,天空见证了至今仍被无数人铭记的中国“开元盛世”。
而当他到达李贺那里的时候,天空也在看着他吗?他的心里,总有一些东西,让他无法抽离。田田知道这件事吗?正直之人不被重用,黄钟被毁,土鼎雷鸣,天上还能看见吗?或者更中国化一点,称天空为“上帝”。李贺在问,一百多年前参军的陈子昂也在问,就连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也在问,上帝真的那么无情吗?
有人说,李贺这句话很悲观。是否悲观?看来是有的。当人们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时,就会感到悲观。正如王小波所说,人们的愤怒来自于自己的无能,但作者却读到了不同的东西。
李贺写道:“兰花谢阳路送客,天有情天也会老”。意思很容易理解,“草木枯萎,朋友别离。如此看来,天若有情,他也会因这离别之情而老去。”在那个“天”至高无上的时代,“诗骨”陈子昂会独自“落泪”,李尔王会在荒野中竭力发泄愤怒。只有李贺能够超越这个天地。
当然,这是后记。
《对联风暴》
李贺之后,因“天有情,天亦老”如此出色,被后世诗人当作上联来思考、吟诵下联。然而,由于这首诗意象宏大,意境非凡,后世诗人难以解读。第二行虽然有“心清如无尘心”、“海无边如自干”之类的话,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直到后来,唐人一致认为这首诗“奇绝绝正”,可能就没有下联了。
随后出现了五朝十国的混战,主张“兵马强者为王”。就连唯一的文学后裔李渔,也死在了北宋宫廷。后来到了宋朝。宋太祖建国之初曾立下“不杀士大夫”的誓言。宽松的文艺政策,使宋朝成为继唐朝之后又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李贺留下的一句话“天若有情,天也会老”也引得不少文人墨客跃跃欲试,但也有不少人失败了,长期以来无人答对。
直到一向酒量很大的施延年喝醉了,激动得听到有人说这副对联。他看着天上的月亮,说“月圆无恨”,满屋子的人都兴奋起来。觉得太棒了。笔者对这个人很好奇,就去读了他的传记。他说,他只读了读书的一般知识,并没有具体研究。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说的就是绝对的。这样的天赋,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对峙出来后,从小就砸缸的司马光也对着这个同朝才子吹了一个彩虹屁,说道:“李昌吉唱道:‘天若有情,天若有情’。”也老了。人们认为他们是强大的对手。”后来又有人把李白、李贺、苏轼、施延年的句子组合成一个绝对的说法。 “购酒问青天,天有情则老;举杯邀明月,月无悔则圆”。这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你觉得这节经文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