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为何会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怕的帝王心术,真会拿捏人心
迪丽瓦拉
2025-09-27 11:32:40
0

刘邦晚年对吕雉的猜忌与防范变得愈加严重,几乎在他去世的那一年,他采取了两个极为重要的措施,显然是针对吕雉和吕家的。第一个动作是试图废除刘盈的太子之位,另一个则是与王公贵族们达成了“白马之盟”。这些举措背后,除了刘邦内心深处对吕雉和吕家多年来恩怨的反应,还体现了他对政权维护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年秦国的并吞过程,为什么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依然会陷入外戚干政的困境。刘邦虽然能够像秦始皇那样建立一番伟业,但他显然不希望自己所建立的汉朝重蹈秦国的覆辙,面临外戚干政的危机。

然而,尽管刘邦智谋过人,能够轻松处理政务,但他对吕雉的防范却并不像对其他人那样得心应手。虽然他在废除太子之位未果后,最终不得不将帝位交给刘盈,这一举动看似顺从,但实际上,他的真正意图是将自己的遗命托付给吕雉。刘邦临终前,吕雉向他询问了关于后续政权安排的相关事宜,而这一问一答,成为了历史中流传至今的经典对话。

在这个对话中,吕雉问道:“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死后,令谁代之?”刘邦回答:“曹参可。”随后又指出,“王陵可以,但他少许傻,陈平可以辅佐他。陈平虽然智谋过人,但很难独立承担重任。” 刘邦随后又提到周勃,说他“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这些安排与他之后的实际用人策略相符,成了他临终一番精妙的政治部署。

但我们不能将刘邦的这番话过度神化,实际上其中也充满了不解和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例如,王陵作为丞相,明显并不适合;而周勃,虽然刘邦推崇他是维护刘家利益的关键人物,但他在吕后专政期间,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完全忠诚于刘家的心态。诸如此类,背后无疑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要想真正理解刘邦这一系列行动的用意,我们必须从当时的历史形势以及刘邦的心理出发。他晚年的最大顾虑是外戚干政与皇权旁落的危险。为了防止吕家逐步控制政权,刘邦甚至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来压制吕家的势力。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刘邦命樊哙平定燕国卢绾的叛乱。樊哙不仅是刘邦的亲密战友,还是吕雉的妹妹吕媭的丈夫,这让樊哙的身份更加敏感。刘邦最终决定派遣周勃和陈平去接替樊哙,并下令要杀掉樊哙,这看似是一场直接的政治清洗,实际上却是刘邦通过这一举措释放了一种警告信号:他对外戚势力的强烈不满,并希望通过这一行动向他的亲信们明确立场。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没有如刘邦所预期的那样顺利。周勃和陈平在执行任务时并未迅速行动,反而拖延了时间,最终让刘邦未能见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事实证明,周勃和陈平并没有完全服从刘邦的遗愿,而是通过拖延时间,实际上避免了直接与吕雉的对立。最终,他们的行为为日后诛吕提供了更加复杂的背景。

从这些复杂的权力游戏中,我们能看出刘邦的智慧与失算。他在生死存亡之际,以巧妙的手段布置了一张围绕外戚势力的风险防范网。然而,尽管刘邦设计了这一切,仍然没有完全控制住局势。周勃和陈平的微妙立场,既保障了刘家利益,也为吕家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威胁。

此外,刘邦对周勃的评价“安刘氏者必勃也”似乎也隐藏着深意。他认为周勃虽有些“重厚少文”,但他是最适合担任太尉的重臣。然而,这一评价并不单纯是对周勃个人品格的赞扬,更是在告诉吕雉,即使在自己去世后,周勃仍然是刘家政权的守护者。刘邦也深知,虽然周勃忠诚于刘家,但他并不具备彻底对抗吕家的能力。

刘邦的这一政治布局最终被后世称为帝王心术的典范。他通过废立太子试探外戚势力,借“白马之盟”捆绑功臣集团,再通过安排周勃与陈平的任务,制造了对吕雉的制衡。他所采用的策略,其实是一种高明的风险管理,虽然他不能完全控制局势,但通过制造战略威胁与障碍,成功地为刘家政权争取了时间。

这番政治智慧的背后,显然透露着刘邦对风险的敏感与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察。虽然他没有神预知一切,但他以自身的经验与对人性的理解,在最后关头设下了无数棋局,为刘家政权的延续铺设了道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 旅游人笔记: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 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那块沉甸甸的银锭,能撑起...
原创 清... 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
原创 刘... 刘邓大军有42万人,而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只有七万,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虽然我军频频获胜,但依然...
原创 朱... 有人评价说,历史上最忙碌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治理国家非常用心,但除了他圣明的...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是对君主的褒奖,意味着尊敬和谨慎。古人认为,如果一位君主能够时刻保持警惕,日夜谨慎行事...
原创 阿... 许多人误以为北海道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北海道直到大约155年前才完全成为日本的领...
原创 中... 夏朝是中国首个世袭制朝代,标志中国从石器向青铜器时代过渡,为后世制度奠基,其存在获历史资料与考古证据...
原创 皇...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威严是非常显赫的。无论是文朝的百官,还是普通百姓,看到皇帝时,都会恭敬地跪地叩...
原创 凭... 翻开陈胜的历史,处处显得神秘莫测。当我们把事件的时间线理清楚后,更是感到不解和惊讶。 根据《资治通鉴...
原创 司...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与巩固,都离不开贤臣猛将的支持和百姓的拥护。除此之外,还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
原创 大... 大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政权,至今在很多人的心中仍然充满争议。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无...
原创 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尽管在不同...
文史|明末清初夏县名宦、乡贤张... 保存于夏县司马光墓文物保护所的《侍御张君墓志铭》石刻,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立石,是迄今为止夏县...
原创 玛... 玛雅文明是美洲古代文明之一,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原创 一... 大明通行宝钞这东西,说起来真挺讽刺的。明明印着 “天下通行” 四个篆字,边框还刻着龙纹,看着挺唬人,...
原创 刘... 刘备为何选择娶孙尚香?在中国古代,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家族乃至国家之间的联姻。刘备与孙...
原创 秦... 我们并不推崇封建王朝那种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反感。然而,秦始皇作为封建王朝的奠基人之...
原创 赤...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惨败,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麾下谋士的智谋下降,而是受到了许多复杂因素的...
原创 三... 提到三国时期的北伐,大家通常会想到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然而,东吴似乎总给人一种保守自守的印象。实...
从射石没镞到千矢挽澜,古代神箭... 全文共2870字 | 阅读需6分钟 漫漫史籍中,以弓箭扬名的英杰豪侠着实不少。在中国古代,射艺是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