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突厥为何在贞观年间突然衰落?李世民一个部署,让突厥可汗绝望。
迪丽瓦拉
2025-09-27 14:35:03
0

作为一名深受历史吸引的爱好者,每次翻阅《贞观政要》,我都会被李世民应对突厥的智慧和策略所折服。突厥当年是隋朝的巨大威胁,隋炀帝曾为其所困,可是李世民却凭借独到的手段,不仅化解了这一威胁,甚至让突厥的强盛迅速瓦解。这个过程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深刻的战略布局呢?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贞观元年(627年)。那时的突厥如日中天,尤其是颉利可汗,他不仅屡次在大唐北疆制造骚乱,更肆意宣扬:“我要让唐人给我放牧!”这一番话,充满了挑衅的意味,显现出他对唐朝的极大轻视。然而,就在短短几年之内,曾经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竟然被李世民轻松打败,最终成为了俘虏。这一转折,真是让人目瞪口呆,足见李世民的政治智慧。

李世民对付突厥的手段可谓一套精妙的组合拳。首先,他巧妙地运用了“以夷制夷”的策略。贞观二年,李世民便开始着手收拢突厥内部的反叛势力。史料《新唐书》明确记载,他“厚遇其豪杰”,意思是特别照顾突厥内部那些不满现状的力量。这一策略与现代的“招商引资”有些相似,为突厥反对派提供了丰厚的条件,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此外,李世民还巧妙地发动了“心理战”。他注意到当时已有一些突厥部落意图归顺唐朝,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细致的策略,让这些降唐的突厥人写信回去,详细描述唐朝的优越生活。《资治通鉴》记载,突厥降将往往会致书部落,告诉同胞唐朝的好处。这一招非常高明,通过突厥内部的对比,让那些还在草原上的人产生了强烈的移民冲动。

李世民更进一步地采取了“安置示范区”的策略。他将投降的突厥人安置在长安北部的丰草地带,让他们过上了相对安稳的农耕生活。如此一来,逐渐在他们心中植入了“草原生活多么艰难,唐朝生活多么美好”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突厥部落成员开始思索:“也许我们也该投降唐朝,寻求安定。”

而最为精妙的,莫过于李世民的“市场战略”。根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在边境设立了互市,允许突厥人将自己的牲畜换取中原的丝绸、粮食等物资。看似简单的贸易行为,实则暗藏玄机。这种经济上的交往,不仅增强了双方的联系,更悄然将突厥的经济依赖与唐朝捆绑在一起,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唐朝经济链条的一部分。

在这其中,有一个细节令人深思。当时负责边境互市的官员发现,突厥人特别喜欢唐朝的精美丝织品。于是,李世民命令工坊专门为突厥人定制他们喜爱的款式。这种“定制化生产”的策略,堪称商业界的先知。它精准地把握住了突厥人对丝绸的需求,使得这种贸易关系更加牢固。

但李世民不仅仅会用“拉”手段,他在战斗时的雷霆手段也不容小觑。贞观四年,当颉利可汗一再不识时务,李世民亲自统领大军北伐,击败了突厥的主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李世民使用了创新的“昼伏夜行”战术。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宗昼伏夜行,约期而集,突厥不意中国兵之至也。”突厥人一贯以草原为主,怎会料到唐军竟然在白天藏匿,夜间出击,从而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还故意让部分突厥俘虏逃回去,带回一则信息:“唐军强大,突厥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这类“口碑营销”的方式,极为有效,比任何直接威胁都更加能够震慑敌人。

更为高明的是,李世民的“后手”策略。战胜突厥后,他并没有一味地进行追杀,而是采取了宽容的姿态,给投降的突厥人提供了“体面”的生存机会。《贞观政要》中记载,他对突厥降将说:“朕待尔等,当与编户齐民不别。”意思是说,投降的突厥人将享受与唐朝百姓一样的待遇。这不仅给了投降者希望,也为那些犹豫不决的突厥人树立了榜样。

李世民还设立了“宁远将军”这一官职,专门安置投降的突厥将领。这些将领不仅享受优厚的待遇,还保留了部分军事指挥权。通过这种方式,李世民使得突厥人看到了自己的尊严并未完全丧失,反而可以在唐朝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

到贞观十年,曾经威风凛凛的颉利可汗已经沦为长安的一名闲散人员。传闻他每次看到自己的族人在长安安享太平时,不禁感慨万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种情绪,恰恰反映了李世民处理突厥问题的高明之处。

更令人惊叹的是,李世民还为突厥人创造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根据《新唐书》记载,有的突厥降将的子孙后代甚至考上了进士。这一现象证明了在大唐,只要有能力,无论你是何种出身,都能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这一点来看,李世民对付突厥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如何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更多的则是他如何通过“柔中带刚”的方式,既展示了唐朝的军力,又给突厥人一条充满尊严的生路。这种既不伤害他们自尊心,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正是李世民的非凡智慧。

本文参考《新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史料,并参考葛承雍《李世民传》、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近代研究著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古代,武将的兵器往往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例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秦叔宝的双锏,还有霍去病的梅花枪,...
中华文明瑰宝:迄今为止“中国”... 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蕴藏着中华文明密码:制造于西周早期的何尊。在其内底铭文中“宅兹中国”四个字,是...
原创 假...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对立,局势极为动荡,战争不断。诸葛亮的北伐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
原创 宋... 公元976年,南唐灭亡,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其中的痛苦与屈辱,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正如俗话所...
原创 项... 公元前202年的乌江岸边,寒风卷着江水拍打着礁石。项羽握着只剩半截的画戟,身边的士兵倒得只剩十几个。...
原创 曹... 曹咎是项羽手下的一位大司马。在项羽率军攻打彭越时,委派曹咎守卫成皋。然而,曹咎未能守住成皋,最终被刘...
原创 赵... 赵王为什么一定要罢免廉颇呢?长平之战的惨败,赵王的责任非常重大。 长平之战失败的责任,赵王难逃其责。...
原创 他...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军阀割据纷争,许多英雄豪杰应时而起,加入了这场混战。而最终崛起并统一天下的李...
原创 汉...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意思是当将士们在战场上饥肠辘辘时,可以吃匈奴的...
原创 原... 这是一组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清朝时期老北京城中的人物。拍摄者是英国传教士雒魏林,他在1861年到18...
原创 关... 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在汉中沔阳自立为汉中王,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负责统领荆州,...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不被威胁,往往采取了许多手段来巩固统治,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原创 光...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清朝的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把年幼的溥仪接入宫中抚养。由于清朝没...
原创 高... 1968年夏天,高雄左营眷村的巷口,一辆黑色宾士缓缓停下。十八岁的林碧春刚下班,制服还没换下,就被司...
原创 马... 从正史的角度来看,马超并未受到重用,这其实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但是,刘备对马超的待遇,却显得有些不寻...
原创 历... 谥号是古代对君主或贵族一生功绩与过错进行评定后所赋予的称号。这个称号既可能是对他们的赞扬,也可能是对...
原创 关... 关羽从未轻易提出与他人单挑的要求,这一举动并非仅仅源自个人的骄傲或自负。他面对的对手,包括吕布、赵云...
原创 美... 三十年前,美国一度宣称其不可战胜,大家都认为中国会是下一个倒下的国家。当时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困境,全...
原创 从...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婺源发生了一件令当地人痛心的事——乡试没有一位考生成功考取举人。婺源,曾是理学大家...
原创 霍... 十八岁封侯,二十三岁就被誉为战神,但在二十四岁时因病去世,这位英勇的将军就是霍去病,汉朝历史上非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