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观看古装历史剧时,往往能够看到那些与皇帝携手征战、为国家打下基础的大臣们。可是,当国家战乱结束,形势逐渐平稳后,开国皇帝常常会开始对曾经的功臣采取一种残酷的手段,像是兔死狗烹、卸磨杀驴。因此,许多聪明的大臣不得不小心翼翼,尽量不表现出过于耀眼的成就,即使这样,仍然会遭到皇帝的猜忌,更不用说那些大功之臣往往骄傲自满,结局可想而知。
而今天我们想要谈论的这位大臣,却是个例外。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郭子仪。郭子仪凭借着超凡的才能和卓越的表现,屡次获得皇帝的赏识,逐步升为汝阳王,并且还被尊称为“尚父”。他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厚待,过上富贵的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郭子仪敢于向皇帝坦露自己的志向,展现勇气和诚意。他的汝阳王府大门常年敞开,所有的士人、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以此来显示他的开放与包容。郭子仪甚至将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移走,以表明他欢迎客人的态度,每当客人到访时,他的妻女都会主动为他们奉茶。这种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在当时身为太尉、中书令的他身上显得极其珍贵,充分体现出他对于谦和和亲民的尊重。同时,尽管有小人向皇帝进谗言,但郭子仪自始至终都没有留下把柄可供他人指责。
其次,郭子仪具有虚怀若谷的品格,能够向对手示弱。当皇帝的宠臣鱼朝恩曾经挖掘郭子的祖坟时,郭子仪并未表现出愤怒,反而平静地表示,自己在外征战多年,难免会造成他人对祖坟的侵犯,这也是一种扯平的表现。此言一出,众人无不佩服他的气度与宽厚。
在树立威信的同时,郭子仪也深知保持低调的重要性。尽管代宗曾表示,归朝后他主动辞去太尉的官职,交出兵权,使朝廷上下无话可说,这体现出他光明正大的做法。同时,这一举动也让身边的宠臣鱼朝恩没有了机会向皇帝进谗言,从而保护了自己。
郭子仪的存在对于朝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经过了动荡的安史之乱,国家逐渐回暖,但内忧外患依然存在。在这个关键时刻,有郭子仪的镇守,甚至连敌国吐蕃都不敢轻易侵犯中原。他曾以单枪匹马之姿闯入回纥大营,用言辞说服回纥撤兵,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果断而果敢的行动令人敬佩。
最重要的是,代宗皇帝明智地看透了郭子仪的内心,没有怀疑其不臣之心。实际上传统上,代宗对郭子仪的人品十分熟知,深信他的忠诚,即使身边人如何劝说,仍然未曾对其动杀机。如果皇帝听信谗言而对郭子仪心生猜忌,那么纵然有再多的郭子仪也难逃劫难。而代宗的明智温和与郭子仪的忠诚恰好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
后来,许多宋朝的文人对郭子仪的人生哲学进行了深刻的评价,称其为“事上诚,御下恕”,这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得享富贵长寿、荣华富贵的原因。忠诚于皇帝、宽待下属,这对我们现代人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无论是对下属、上司,还是对晚辈和同事,这样的处事原则都是值得借鉴的,读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智,懂得为人的道理与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