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复旦大学联合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合作期刊《npj Heritage Science》发表论文《Scientific research and new evidence of the materials and craft of hard yellow paper》(见图1)。
硬黄纸是一种唐代高级加工纸,其质坚实平滑,主要用于抄写经书。敦煌藏经洞中有很多纸质精美、笔法秀丽的唐代写经文物被认定为硬黄纸,其质地坚实、呈色庄严,平整光滑而发墨如漆,是当时极为优质的高级书写纸。硬黄纸是我国早期造纸工艺及加工工艺成熟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造纸科学技术史的重要节点。在唐代以后,硬黄纸逐渐消失,仅见于历史文献,但文献中所述工艺与出土、传世实物并不能相对照,因此通过科学手段对硬黄纸文物全面的检测分析,揭示其材料、工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团队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分析手段,对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24件唐代硬黄写经文物的纤维原料、染料种类及成纸后涂布加工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科学分析。所获取的科学数据有助于进一步对其制作工艺进行推测分析,在加深我们对于造纸成熟时期的唐代造纸工艺认知的同时也为此类硬黄纸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馆藏唐代写经纸造纸原料以大麻、苎麻和桑构类韧皮纤维为主(图2),大部分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例如,厚度最薄的样品10471的光泽度值相对较高可达9.6GU,而厚度较大的纸张的光泽度值通常低于4 GU。
通过超景深透光观察(图3)结合红外光谱(图4)对纸张表面的分析,显示纸张表面使用了桃胶或淀粉类植物胶施胶,此项证据表明硬黄写经纸并不都如文献所载的使用表面施蜡处理。另一方面,其光滑表面及较高光泽度是经过浆捶和砑光这类物理加工工艺产生的效果。以上这些新的结论让我们对唐代硬黄纸的所使用的加工工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论文第一作者为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周贤婧,共同作者包括故宫博物院谷岸研究员,复旦大学博士生赵汝轩等人。
npj Heritage Science属于Nature Portfolio旗下的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npj)系列,专注于发表文化遗产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被A&HCI与SCIE索引收录,享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JCR分区:2区,中科院分区:1区。
文章链接: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文/周贤婧)
上一篇:晚近日记出版略述
下一篇:【国际漫评】受害者co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