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清朝,就不得不提清末时期一直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自咸丰皇帝驾崩,同治皇帝即位,朝政大权就一直把持在了慈禧太后的手中,她的权力一直凌驾于皇帝之上。
慈禧太后不仅把持朝政,一生过得还极其奢靡,有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癖好。她有一个癖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要让宫女在一旁含水等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满汉全席且修复圆明园
慈禧太后虽然是处在清政府已经没落的时期,但是她的日子依旧过得极其的滋润。
她吃饭只吃满汉全席。满汉全席自古以来就是宫廷最高规格的筵席,一般只有节日庆典、皇族生日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规格的饭局。但是这位太后在位时,几乎每一餐都是按照满汉全席的规格准备的。
但是她吃得完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满汉全席几乎有100道菜,慈禧太后当然吃不完。
她在吃菜的时候,几乎每一道菜都会吃一小口,但是每一道菜都会剩下。那这剩下的菜要如何处理呢?要么逢哪天这位太后开心,就会赏赐给身边的下人,要么就会被倒掉。
可见慈禧太后在吃饭这件事上是很铺张浪费的。更有甚者,在列强侵华期间,清政府的国库本就由于接连向列强赔付白银已经空了。
但是在这一困难时期,她竟然要求同治帝为其修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这无疑是让清政府的财政危机雪上加霜。
虽然这一要求在当时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但是同治帝为了重新掌权,还是答应了,花费了大量的白银为慈禧太后修复了圆明园。
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在同治光绪年间被短暂的修缮了,但是后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又将圆明园毁于一旦,让这一艺术瑰宝只剩下了如今的断壁残垣。
上厕所的宫女在旁边含水等候是为何
慈禧太后最不能令人理解的做法就是她在上厕所的时候要让宫女含水在一旁等候,这种做法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上厕所在世人眼里是一件比较私密的事,一般一个人自己去就可以。为何慈禧太后要带着宫女在旁边侍候呢?
由于古时候的造纸技术比较落后,但是造出得比较好的纸要首先用于艺术创作,作诗作画或者写书法。像这种厕所用纸自然不会用太好的,所以厕纸很硬,拿来使用自然是不舒服的。
普通百姓没有什么条件,有什么就用什么了。但是慈禧太后是何许人也?手握朝政大权的万金之躯,自然是忍受不了这种硬邦邦的厕纸的。
于是慈禧太后便想了这个办法,自己在如厕之时,让宫女在旁边等候,用水将纸浸湿,纸就可以变得柔软一些,方便使用。
有的人可能会疑惑,那既然只是想要让纸变软,用干净的水来浸湿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用宫女嘴里含着的水这么恶心的做法呢?
慈禧太后自有她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就用干净的水来让厕纸变软,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用普通的水来浸湿厕纸会很凉,于是慈禧太后就想了这么个办法。
她在上厕所时,让一个宫女含着水在旁边等候,这个宫女起到的是给水加热的一个功能。将水在口中含热,再喷洒到厕纸之上,这样慈禧太后使用的时候这个纸就是温且软的,使用起来更加舒服。
可见这位太后的生活真是半点都不能马虎,连上个厕所都是无所不用其极,可以想出这么奇葩的做法。
临死之前终醒悟
回看慈禧太后的一生,做了许许多多令人诟病的事情。清政府的灭亡可能还需要她在后面推波助澜。自古后宫不得干政,但是自她的丈夫咸丰皇帝去世后,接下来的同治光绪帝却都由她垂帘听政,参与朝堂之事的决策。
其次,为了不触及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主张求和,并不主战,对于列强的侵略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导致清政府与多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丧失了领土和经济主权。大部分属于中国的领土都是在清朝末期被割让出去的。
再次,镇压了多次反帝爱国运动。慈禧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想改变当前的政治体制。镇压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等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如果不是当时慈禧太后的这一做法,清政府应该还可以再在历史舞台上存续几年的。
最后,在日本即将发动侵华战争之时,正值慈禧60岁大寿。她居然全然不顾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坚持将打仗的军饷用来大肆操办自己的生日寿宴。最终导致了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
可见慈禧太后的种种做法都在推动清政府走向灭亡。1908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去后没有几年,慈禧太后大限将至,在北京病逝。在她弥留之际,说了一段话:“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
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以看出来,在她将死之时,似乎是有些后悔干预了朝政,并且对她这一生的行为有所反思,所以便留下了这样的话。
慈禧太后一生所做之事虽有诸多错事,但是在那个时期也为发展做出了些许贡献。
她在当时支持洋务派进行改革,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开端。
在慈禧太后晚年实行清末新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科举,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的改革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可见慈禧太后在治国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慈禧太后的一生虽有功有过,是历史上个性鲜明的人物。由于贪图享乐,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上厕所时居然需要宫女在一旁含水等候,这一做法终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