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利息高的好比现在高利贷、断头贷,利息低的好比现在的银行贷款。高利贷放款快无抵押;而银行则是各种程序层层审批,还要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尽管有些不恰当,但将这个思维代入到左宗棠借钱一事中,就能得到一些答案。
时代背景
19世纪后半叶,阿古柏接受了沙俄政府的挑唆以及背后支持,公然占领新疆七城,一个所谓的“这的沙尔汗国”在沙俄的支持下得以建立。消息传到清廷,朝中上下乱成一片。左宗棠临危受命,奉命率军出征,收复失地。但当时的清政府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满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不可能能够拿得出银两,维持一支数万人的远征军。
其实自乾隆收复新疆之后,每年的财政收入还不能够维持本地驻军的开销,每年还需要提供大量“协饷”。这使得新疆值不值得要成了一个问题。从1760年开始,清朝每年都会调拨白银二三百万两发往新疆。作为维持该地的军饷开支。因此同为四大肱骨之臣的李鸿章便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按照李鸿章的意思,新疆收入少支出高,理应应该放弃,将力量投放到南方沿海地区,以维持富庶之地。
在此背景下,左宗棠虽然奉命出征,此时的清王朝已经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国库已经趋近枯竭。实在无法下拨银两来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后来才有了了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的事情。
找英国汇丰银行借钱,拉英国下水
左宗棠抬棺出征,只拿到慈禧支持的两百万两以及全国支援的两千万两白银,左宗棠以个人名义借了五百万两,随后又以清政府的名义向英国银行借款两千万两,累计筹款金额达到四千七百万两。向英国银行借款的利息超过一般银行的两倍,但是战争不等人,只有英国人提供的贷款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并且提供的额度够大,英国银行是当时左宗棠最好的选择。
新疆作为沙俄的势力范围,阿古柏只不过是沙俄的代理人而已。否则凭借区区一个阿古柏,是没有能力在新疆建立起一支与清军对抗的政权的。左宗棠担心沙俄势力的直接介入,才选择此下策。沙俄和英国自帝国时代以来就不对付,一个作为老牌帝国,一个作为帝国中的后生仔,对世界蛋糕的划分都有自己的想法。
左宗棠通过英国银行的借款,迫使英国人对沙俄施压,以确保沙俄军队不会直接介入左宗棠的这场军事行动,英国人也担心自己的钱拿不回来,一旦左宗棠在对阿古柏的作战失败,岂不是自己白花花的两千两白银免费送人?英国也就会掂量掂量,是否对沙俄以及阿古柏政权施压。最后的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有效的,最终左宗棠成功平定这次叛乱。
左宗棠对内的敲打政策
上文提到,自乾隆时代开始,各省就开始陆续对新疆提供“协饷”的对口扶持,这有点向我们当下的转移支付,只不过放在清朝这个范围仅限于军政的开支。虽然各省名义上是提供“协饷”扶持,但实际上提供的协饷中大打折扣,拖欠问题十分严重。新疆的军政事务只能不断地收缩。
同治年间,朝廷下拨给新疆的协饷只有四十四万两,两江地区需要每年支出“协饷”六十万两,江浙一百四十四万两,广东八十四万两。但这些数字仅仅是做做表面功夫,实际上各地拖欠“协饷”十分严重,从同治初年到光绪初年,各省拖欠的“协饷”已经达到两千七百四十万两。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缺口。
左宗棠找英国银行借高利息贷款,其中也有这点原因,左宗棠利用各省拖欠的“协饷”来弥补英国银行的借款,让这些“协饷”欠款省份进行偿还。
左宗棠担心各省份会以各种理由拖欠,不断向清政府施压,以影响清朝在国际上的形象为名,迫使这些省份尽快还钱。由于利息高得有些离谱,这些省份拖延只会越欠越多。赶紧把钱给还完成了最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左宗棠借高利贷确实有些迫不得已,但厚黑学十级的左宗棠,也是轻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