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衰亡之后,正如那句“树倒猢狲散”所说,曾经的权力中心开始瓦解,许多高官纷纷寻求自己的出路。上篇文章介绍了几位总督的结局,而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另外五位清朝总督的命运。
第五位:湖广总督瑞澂
瑞澂,满洲镶黄旗人,蒙古族,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祖父琦善是大学士,父亲恭镗曾任黑龙江将军。瑞澂年轻时以纨绔子弟著称,与劳子乔和岑春煊一同被誉为“京城三恶少”。尽管如此,他依靠家族的影响,逐渐走上了仕途,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收敛行径,开始展现一些治国之才。在担任江苏巡抚时,瑞澂对革命党人戴季陶表示赞赏,并与许多立宪派及掌权派官员保持联系,这也使得他在政治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1910年,他升任湖广总督,并支持清廷召集国会。翌年,他被任命为川汉铁路的总办。然而,四川的保路运动爆发后,瑞澂大举调动军队镇压革命党人。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瑞澂仓皇逃离,先后流亡上海和日本。最终在清朝灭亡后,他回到上海,死于病重,享年不过五十。
第六位: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满洲正白旗人,凭借祖上的恩宠步入仕途。他先后担任过山东按察使、江苏巡抚、河南巡抚等职务。自光绪三十三年起,他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在任期间,松寿表现出强硬的官僚风格。当辛亥革命爆发时,福建的革命军要求松寿交出政权,然而松寿顽固不化,坚持抵抗。在旗兵与新军的激烈对抗下,他最终失败,并吞金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七位: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弟弟,早年曾在山西知县岗位上获得锡良的赏识。后随锡良赴四川任职。由于四川地处边陲,赵尔丰被调任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土归流政策,试图稳定西康地区。1911年,赵尔丰继任四川总督,期间他对保路运动进行极为血腥的镇压,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之一。最终,四川宣布脱离清朝,赵尔丰在政权交接后被捕并被处决,成为辛亥革命中唯一一位被处死的总督。
第八位: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安徽合肥人,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侄子。1909年,他被任命为云贵总督。在任期间,他开办了云南讲武堂,并亲自担任总办。他曾表示:“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能不办。”然而,他未曾料到的是,自己培养的讲武堂将领,后来成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的关键人物。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经羲被蔡锷送出境。在袁世凯称帝时,李经羲与徐世昌、赵尔巽、张謇等人成为了“嵩山四友”。袁世凯去世后,李经羲避居天津,直至1925年在上海去世,享年65岁。
第九位:陕甘总督长庚
长庚,满洲正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历任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等职。宣统元年,长庚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随着武昌起义爆发,陕西地区迅速陷入了革命浪潮。在清朝溥仪逊位后,长庚将总督印交给布政使赵惟熙,并决定退出官场,结束了他在朝廷的职务。四年后,长庚去世。与其他总督不同,长庚的选择显得尤为识时务,他避免了与革命势力的对抗,选择了安享晚年。
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总督,在清朝灭亡的风暴中,无论是抗争到底,还是选择顺应潮流,最终都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