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祖大寿降清后爵位都不高,为何孔有德等一上来就封王?
迪丽瓦拉
2025-09-28 15:32:51
0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直接切入问题:洪承畴、祖大寿免不了封号卑微,但孔有德却成了王,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与现实算计?揭开谜底,先从明末清初的局势说起,走进第一幕…

乱世降臣的不同命运

开局就要看中国历史上对降臣的惯例。明朝长期秉持“非皇族不能封王”的规矩,哪怕战功显赫,如徐达、常遇春,生前只封国公;擅长,死后追赠王爵。南明临危,打破禁令封了几位异姓王,但大多是破格之举,降臣资格仍处尴尬位置。

洪承畴战败之后投降。虽其兵败令人惋惜,后又献计多端,化解满汉矛盾,推进清廷汉化,被清廷起用授职,却只得太子太保、大学士,临终仅封轻车都尉世袭爵位维基百科。当时清廷对他的礼遇已属开恩——文臣出身的降臣通常只得低等爵位。

祖大寿坚守三月,粮尽而降。虽有武功,对清廷贡献不小,但并未获封王爵。清廷更看重的是刚投降的作用与现实利害关系,而非过去的“忠义”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孔有德为何一跃成为王者?

论投降时机与价值:孔有德早于洪、祖二人投降。他曾发动吴桥兵变,反转态度后投靠后金,说明他在乱局中极具能动性与实用价值。更关键,他带来了一支明朝精锐火器部队,恰是后金所缺,这一贡献如“关键零件”出现,价值远超后期投降者。

从清廷角度来看,封王行为是重磅激励。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三人皆率部投靠、贡献明显。封王不仅是奖励,更是展示后金/清初霸道与整合汉人力量的政治信号。

简单讲:洪承畴是文臣、晚降,虽然有战略眼光,但没有直接改变战局的“立竿见影”的战力;祖大寿虽勇猛,但时机与贡献不及孔;孔有德刚降就成为清军火力支柱,又早又鲜明,清廷惜才才封王。

封王背后的政治算计

清初对汉臣的安排,看似封赏,实则是一次试探。孔有德封王,不是因他忠诚,而是清廷急需“外来合法性”。

当时后金刚破山海关,还没真正稳住中原。江南未下,山东不稳,东北更像后方仓库。满洲八旗兵虽凶悍,却水土不服、兵力有限,不足以长期征服人口密集的汉地。

这时候,孔有德的身份就变得“特殊”。他原是登州守将,自起兵归顺以来,不仅自身有兵,还有战船与火器。比起满洲骑兵,他的“海陆火力”更像一支流动堡垒。

清廷不是没算过风险。封王就意味着给了权力,也给了借口。孔有德要是反悔,转身倒戈,麻烦可不小。但此时清廷更担心的是山东失控。得让孔有德“背书”,做个榜样。

封他为“恭顺王”,名头不大,却意义明确:不是血缘,是因军功,能打能稳地盘,就能上位。这种政治表态,清廷不会随便送给别人。对清廷来说,这不是投名状,而是拉拢更多“有兵有地”的地方势力。

而洪承畴呢?他是文人,不带兵,失去了直接价值。他能写折子,出主意,但不能镇住一省之地。他的作用在后,非前线。他降得晚,局势已变,清廷不再需要急封王来稳局,自然不会再有封王待遇。

祖大寿情况也类似。他虽有军队,但兵败被俘,主动性差了些。清廷虽用他,但不放心。他虽也屡有战功,却更像个“工具人”角色。没地盘、没兵权,谈不上实际威胁,自然也没有被拉拢的必要。

看似同是投降,实则一人是“关键拼图”,两人是“补丁”。清廷封王不是奖赏忠诚,而是押注未来。只要能立稳中原,王位不是问题。但得值这个价,能换来稳定与扩张才行。

第四章:战火下的结局与沉重背影

孔有德并没有因封王而安逸。他知道自己的位置,清廷也知道。封王只是手段,压制与警告才是常态。

他被安置在山东,却不断被调遣。辽东、江南、广东,他始终在征战,没有喘息的空间。清廷怕他独大,也怕他闲着。他走到哪里,满洲兵便紧随其后,不让他有第二心。

最后一战在广州。他被围,被困,被断粮。清廷援兵姗姗来迟,甚至传出“故意让他拖死”的传言。他没等来支援,却等到了全面崩溃。兵败之际,他选择自尽,全家殉国。他这一生,从明将到清王,最后却死得极冷。

洪承畴没有战死。他活得久,却不安宁。他为清廷出力,推行剃发、安抚士人,却始终是“叛徒”角色。史书里他被称“卖国文臣”,朝廷虽器重,却始终未封王。他的权谋被用尽,人却成了风中的草。他死后,得了一个轻车都尉,远不及孔有德的恭顺王风光。

祖大寿晚年也沉寂。他虽未受重用,也未被杀,却一直处在边缘。他早年曾是关宁铁骑的猛将,却在清廷体制下被逐渐架空。没有独立兵权,没有官位实权,一生收尾平淡无声。

三人不同,命运背后皆是制度的选择。孔有德封王,是政治的妥协;洪承畴失宠,是体制的惯性;祖大寿被边缘,是利益的再分配。

清初不是崇尚忠诚的年代,是讲求效率与现实的时刻。封王不是荣耀,是手段;降清不是背叛,是赌局。赌赢了,活着风光一阵;赌输了,死得悄无声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刘义真(407年—424年),小字车士,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刘义真是南朝宋宗室大臣...
原创 朱... 朱元璋在创建明朝后不久,便做出了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决策,那就是废除了宰相制度,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原创 刘... 刘伯温,作为朱元璋麾下的一位智者和谋臣,深谙天文和风水之术,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谋略而著称。无疑,...
原创 1... 秦国,曾是一个起步微不足道的小部落,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力量,逐渐崛起并最终实现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原创 被... 唐玄宗与杨玉环:一见倾心的爱情故事 提起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几乎每个人都会心生向往。作为一位拥有...
100多年前,沪闵公路和虹桥机... 张乃清,闵行区文史专家。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第一辑10卷,第二辑11卷,第...
张元济缘何被近代四大藏书楼之皕... 皕宋楼藏本——南宋刊本《周礼》 晚清浙江归安皕宋楼藏书驰名遐迩,与聊城杨氏海源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
戴建业: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文涛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8月16日,在别开生面的风趣开场中,广...
《里斯本丸沉没》中文版译者:战... 中新网 上海8月17日电 题:《里斯本丸沉没》中文版译者:战争记忆需要接力 作者 谢梦圆 《里斯本丸...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晋阳一鼓奋雄师,夹寨摧残定霸基 李存勖正拟出救潞州,忽闻唐废帝暴死于济阴,料知为朱温所害...
原创 一... 世界格局的变化总是伴随着关键人物的更迭,而美国在冷战后一度主导的单极时代,正逐步让位于多极化进程。 ...
苏辙:温润醇厚的文坛贤才与 “...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著...
原创 美... 普京只身前往位于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基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这是美...
原创 还... 谈及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官员,许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联想到包拯,即“包青天”。然而,真正的历史包拯与民间传...
原创 雍... 导语:在描写清朝宫廷秘事的诸多小说中,雍正一朝的故事无疑是最具神秘色彩的。雍正帝深谙权谋之术,在位期...
原创 秦... 《过秦论》是汉代贾谊的政论文章,其中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提到的“六世”指...
原创 吕...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无疑是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尤其是那场著名的“三英战吕布”,以及他在与曹魏六大将...
原创 三...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忠诚的武将为国捐躯,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流传。正如那句诗所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
跟着大师去游学:百年爱情的典范... 作者:方悦君(省级报刊‘品格少年报’指导专家、行动的声音读书会宣传负责人) 2025年8月16日,...
原创 诸...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和壮大离不开诸葛亮的巨大贡献。若要论及功劳最大的历史人物,毫无疑问,诸葛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