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鞅变法后,秦朝逐渐壮大,开始四方征战,其中选择了与强大的赵国争锋。这场战争将决定两国未来的走向,而赵国为了对抗秦国,派遣了经验丰富的将领廉颇。然而,范雎却通过散布谣言,诬陷廉颇受贿,导致赵国国王打算罢免廉颇。
国王的选择是赵括,尽管他的父亲是名将,但赵括本人并没有什么实际能力,只擅长理论。范雎之所以推荐他,正是因为他的低能力,可以让秦军放松警惕。这时,赵国的蔺相如感到紧张,希望阻止这一切。与此同时,赵括的母亲也同样反对儿子的上任。这一反对让人们感到疑惑,母亲为何不希望儿子有所建树?
赵括的母亲之所以采取这一立场,是因为她深知儿子的本性。她不希望赵括参战,因为她担心儿子的无能可能会导致赵国失败。在向国王陈述自己的看法时,她提到赵括与其父在待士兵上的差异。她描述了赵国国王父亲在世时对待士兵的慷慨和关爱,而赵括却让士兵畏惧,自己贪污赏赐。她试图贬低儿子的形象,实际上是为了保住他的性命。
然而,赵国国王并未接受她的意见,导致赵括上任。在战场上,赵括被击溃,赵国由此衰落,再也无法与秦国竞争。国王怒不可遏,但由于之前的承诺,不能迁怒于赵括的母亲。这位母亲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却失去了儿子。
这段历史揭示了在关键时刻,母亲为了子女的生命安全,可能会采取艰难的选择。赵括的母亲虽然看似牺牲了儿子的前途,但从她的角度来看,她是为了保护儿子免受战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