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鲜卑族,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遥远,但这支北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可是留下了不少痕迹。他们从战国时候就开始活跃,到唐朝前后才作为独立民族渐渐淡出视线。
鲜卑族的后人其实没完全消失,而是融进了汉族和其他民族里头,尤其是通过那些没改的姓氏,能找到些线索。如果你家姓宇文、綦、斛律、慕容、独孤、长孙、贺兰或者尉迟,那多半跟鲜卑有关系。别急,我一步步说说他们的来龙去脉,基于历史资料,绝不瞎编。
先聊聊鲜卑族的起源。鲜卑最早可以追溯到东胡部落,那时候是战国末期,东胡被匈奴打败,一部分人跑到大兴安岭那边避难,就以山名取了族名“鲜卑”。他们属于阿尔泰语系,说的是蒙古语族的话,生活方式主要是游牧,放羊放马,逐水草而居。
秦汉时候,匈奴强盛,鲜卑被匈奴管着,但汉武帝打败匈奴后,鲜卑开始南下,占了乌桓的旧地。东汉后期,鲜卑部落散布在辽东到河套一带,时不时跟汉朝打仗,也有时投降。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鲜卑就彻底占了蒙古高原,成为新的草原主人。
到东汉末年,鲜卑出了个大人物檀石槐,他是中部鲜卑的首领,公元156年左右出生。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把部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块,每块设大人管事。他的势力东到辽东,西到乌孙,南接匈奴,北达丁零,控制了上万里的地盘。
公元177年,东汉派三路大军攻鲜卑,檀石槐打了个大胜仗,杀了汉军不少人。但他公元181年死了,儿子和连接班,可这家伙能力不行,公元207年被杀了,鲜卑联盟就散了。各部开始独立发展,出了慕容部、拓跋部、宇文部、段部这些分支。
三国时候,鲜卑各部继续分裂。东部和中部的轲比能统一了部分鲜卑,公元228年到233年跟曹魏对抗,但公元235年被魏国派人刺杀,鲜卑又乱成一锅粥。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开始了,鲜卑族抓住机会大举南下,进入中原。
这时候他们开始建国,慕容氏先建前燕,公元337年慕容皝称燕王,在棘城(今辽宁义县)建都。慕容氏一族出了五个燕国: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这些国家在中原北部轮番上阵,控制了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但前燕公元370年被前秦灭,后燕公元407年亡,西燕、南燕、北燕也陆续灭亡。
拓跋氏那边更牛,他们公元315年建代国,公元386年拓跋珪重建北魏。北魏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起步,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乱局。
北魏后期,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推行大改革。他让鲜卑人学汉文化,改穿汉服,用汉语,鼓励跟汉人通婚。最关键的是改姓,皇族拓跋氏改成元氏,其他贵族也跟进,比如丘穆陵氏改穆氏,步六孤氏改陆氏,贺赖氏改贺氏,独孤氏改刘氏啥的。
这改革加速了鲜卑的汉化,但也引起内部反弹。公元523年到528年,六镇起义爆发,北魏士兵闹事,导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东魏公元550年被高氏取代,建立北齐,高洋是鲜卑化汉人。西魏公元557年被宇文氏取代,建立北周,宇文泰的儿子宇文邕公元577年灭了北齐。北周的宇文氏是鲜卑宇文部出身,他们控制关中,推行府兵制。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隋,杨坚有鲜卑血统,他的妈是独孤氏。隋朝公元589年统一中国,但公元618年被李氏取代,建立唐朝。李渊的祖先也带点鲜卑血脉,他的妈是独孤氏,唐太宗的皇后是长孙氏。这些王朝更迭,让鲜卑上层彻底融入中原。
除了这些,鲜卑还有其他分支建国。乞伏氏建西秦,公元385年到431年,在甘肃一带。秃发氏建南凉,公元397年到414年,在青海甘肃。吐谷浑是慕容氏一支,公元313年左右西迁青海,建立吐谷浑国,到公元663年被吐蕃灭。
柔然是鲜卑北支,公元402年建国,称霸漠北,到公元552年被突厥灭。这些政权加起来,鲜卑建了11个国家,对中国历史影响不小,尤其是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隋唐基础。
鲜卑族为什么消失了呢?主要是汉化和融合。入主中原后,他们从游牧转到农耕,学汉人建城、种地、设官。孝文帝改革是高潮,鲜卑语渐渐不用,到隋末就失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鲜卑跟漠北鲜卑断了联系,部分胡化,但大部分融进汉族。
唐朝时候,鲜卑贵族如长孙无忌、宇文士及还在朝堂,但他们已经自认汉人了。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到唐中后期就没了,融入汉族、蒙古族、藏族等。锡伯族自称是鲜卑后裔,主要在新疆辽宁,人口几万,从事农业。土族在青海,部分来自吐谷浑。鄂伦春、鄂温克也可能有鲜卑血统。
现在说说后人,尤其是那八大姓:宇文、綦、斛律、慕容、独孤、长孙、贺兰、尉迟。这些是没完全改掉的鲜卑姓,在北魏改革中坚持下来,概率很高是鲜卑后裔。宇文氏出自鲜卑宇文部,早年在大兴安岭东,建北周,人口现在约80万,分布河北行唐、内蒙古赤峰、陕西咸阳等地。綦氏来自鲜卑綦连氏,人口5万多,散在东三省、山东、河北、山西。斛律氏是鲜卑斛律部,北齐时候有名将斛律光,人口2000左右,主在山西介休和吕梁中阳,多简化为斛姓。
慕容氏是慕容鲜卑核心,建了五燕,人口不到1万,在广东肇庆高要白土镇幕村有3000多人,大旗村2000多,他们有本《慕容氏大宗族谱》,记载祖先慕容廆。独孤氏出自独孤部,唐初皇后独孤氏,人口不足1000,主在内蒙东北。
长孙氏是北魏皇族分支,唐太宗皇后长孙氏,人口3000左右,在陕西咸阳永寿县。贺兰氏源自贺兰部,人口1万,湖南占五分之一。尉迟氏来自尉迟部,隋唐有将领尉迟恭,人口4000,河北占四分之一,其次河南山东。
这些姓氏的人,现在基本是汉族,生活跟大家一样,没啥鲜卑风俗了。但他们的祖先确实是鲜卑贵族,参与了南北朝的乱世和统一。
鲜卑入主中原,带来了府兵制、均田制这些,对隋唐制度有贡献,也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中国历史就是这样,各民族你来我往,融成一家。鲜卑没消失,只是变了形式存在。
除了这八姓,鲜卑改的汉姓还多,比如元、穆、陆、贺、刘、楼、于啥的,好多汉人可能不知不觉有鲜卑血统。分子人类学研究显示,鲜卑遗骸的基因跟现代蒙古族、鄂温克、鄂伦春有亲缘,北方汉人也有点。
锡伯族是拓跋鲜卑后裔,清朝编入八旗,现在新疆有锡伯自治县。吐谷浑后裔部分融进藏族,青海土族也沾边。鲜卑的影响不光在姓氏,还在文化上,比如北朝的佛教石窟、雕塑,很多是鲜卑人推动的。
总的来说,鲜卑族消失是历史必然,游牧民族进中原,学农耕、改习俗,就融进去了。但后人还在,通过姓氏能追根溯源。
如果你姓那八个之一,恭喜,祖上可能是草原贵族。别觉得远,历史就是这样连着的,大家都是中华民族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