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年,由于建文帝朱允炆和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执行的一系列削藩政策,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最终建文帝朱允炆不断用人失当,致使麾下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终于1402年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靖难之役”本质上就是权力之争,只要建文帝朱允炆想消灭藩王,燕王朱棣为了保住权势地位必定会反抗。
建文帝朱允炆想要削藩不能说不对,因为历朝历代的教训都说明了藩王总有一天会成为国家统一的隐患。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让大半个国家陷入战火,要不是汉景帝任用贤臣、处置得当,三个月就平定叛乱,西汉的国运可能就完蛋了。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历时七年的皇室内战,打的国家元气大伤,最终酿成了五胡乱华以及近三百年国家分裂。但是削藩一定要讲究策略,而建文帝朱允炆的策略就失败了。
当时黄子澄和齐泰等人提出了两种削藩策略,一种是减少藩王们的政治和军事大权,其他特权、封地保留;另一种是彻底废除分封的各个藩王,让这些人成为普通人,而建文帝决定走完全废藩的道路。黄子澄等大臣也是有些书呆子气,竟然妄图先解决弱小的藩王扩大朝廷实力,最后在解决实力最强的燕王,这就给了燕王准备的时间;同时黄子澄等人的手段过于极端,周王朱橚全家发配,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逼的全家自焚而死,这一下子所有藩王害怕性命不保,即使没有反心也不得不帮助朱棣造反了。
最重要的是朱允炆彻底废除藩王和逼死自己叔叔的行为,违反了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定的《祖训录》,这给了藩王们造反提供了正大光明的借口,使得篡权夺位的行为变成了明朝皇族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建文帝朱允炆失去了法统支持。
要说建文帝只是削藩策略错误也就罢了,在黄子澄等儒生的教育下还不信任武将、不会用人。建文帝先是让耿炳文统兵北伐,虽然打了败仗但是主力未损,依然能够挡住燕王南下。可惜建文帝听了黄子澄的建议竟然临阵换将,让无能的李景隆替代耿炳文,连续几场大败损失兵马数十万,造成攻守之势逆转。最可惜的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子徐辉祖率兵北上,连战连捷打的燕王大军陷入窘境,又是在关键时刻建文帝听信谗言把徐辉祖召回南京,错失了最后一次消灭燕王的机会。不得不说朱允炆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自己丢掉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