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大明一朝,入选《奸臣传》中的奸臣数量众多,崇祯一朝的首辅周延儒赫然在列。周延儒,他自幼聪颖过人,熟读经书。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周延儒会试、殿试都考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明史》里对周延儒评价,“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意思是说周延儒反应灵敏,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思。皇帝想听啥他就说啥,拍马屁的水平非常之高,让人自叹不如。举个例子,崇祯元年(1628年)冬天,因长期欠发军饷,驻守在荆州的明军哗变,袁崇焕八百里加急请求崇祯拨付军饷。
崇祯召开紧急会议,大臣们建议崇祯拿出私房钱,崇祯面露难色。周延儒立即注意到这个细节,他建言:“关门昔防敌,今且防兵。宁远哗,饷之,锦州哗,复饷之,各边且效尤。”周延儒意思是说这些士兵们一闹,朝廷就发军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崇祯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又问:“那爱卿说怎么办?”周延儒说:“这次例外,必须要拨付,但需要有一个万全之策。”过了几天,崇祯又召见周延儒询问万全之策。周延儒都忘记了几天前说啥了,也没有什么万全之策,只是说:“饷莫如粟,山海粟不缺,缺银耳。何故哗?哗必有隐情,安知非骄弁构煽以胁崇焕邪?”
周延儒说了等于没说,崇祯却很满意。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周延儒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九月拜为首辅。周延儒飞黄腾达了,从此把揣摩皇帝心思作为第一要务,太聪明有时候并不是好事,可能有此丧命。
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一天,崇祯做了一个梦,梦中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他写了一个“有”字。崇祯让周延儒前来解梦,他说这个字是不祥之兆,寓意“有乃大明缺了一半”。崇祯一听惊慌失措,立即让周延儒保守秘密,以免动摇帝国上下民心。
未曾想周延儒前脚刚出紫禁城,就告诉了其他官员,一时间北京城满城风雨,崇祯动起了杀心。当年四月,关外清军入关,一路烧杀抢掠,周延儒请命上前线督军,崇祯很高兴,让他带着大量物品去前线赏赐将领。
周延儒是个胆小鬼,来到通州后得知清军已经撤离,于是“驻通州不敢战,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还给皇帝报捷报。不久锦衣卫指挥骆养性告密,真相大白,周延儒的好日子到头了。当年十二月,周延儒被赐死,终年51岁。
《明史》对周延儒的评价很负面,“然延儒实庸驽无材略,且性贪。当边境丧师,李自成残掠河南,张献忠破楚、蜀,天下大乱,延儒一无所谋画。”老百姓更是斥责周延儒是大奸臣,“奸贪误国,一死不足伏其辜矣。”
参考资料:《明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