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刷手机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美国的各种新闻,什么贸易战、科技封锁、议员访问哪里,似乎美国成了我们面前最大的挑战,大家因此对它心生紧张,总觉得它是我们的巨大难关。这种想法确实有它的道理——美国在表面上就是那个与我们对抗的大块头,既高大又声音洪亮。而且,它是一个“明牌”的对手,目标明确、手段直白,基本上可以看出它的用心——就是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不过今天,我想带你思考另一个问题——那个看似远离我们视线的邻国——日本。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哦,日本不就是那个经济已经进入“失去三十年”的状态,人口老龄化、每天都在鞠躬道歉的和平国家吗?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就有些过于单纯了。
美国是我们外面那位“看得见”的劲敌,而日本,更像是藏在阴影里的隐患。美国像一场猛烈的风暴,势不可挡,但总有风平浪静的一天;而日本,更像是海底的暗流,表面平静,背后却悄然改变着整个局势的走向。
说到日本,就不得不提它的军事问题。多年来,日本表面上穿着一件叫“和平宪法”的外衣,看起来毫不威胁。然而,今天,这件“外衣”已经越来越破旧,几乎成为“皇帝的新衣”。今年,日本的防卫预算再创新高,目标接近北约要求的GDP的2%。这意味着日本的军费已经跻身世界前五。这些开支并非用来改善自卫队的生活条件,而是购买大量的先进武器。比如,日本最近决定从美国购买400枚“战斧”巡航导弹,这些导弹射程达到1600公里,足以覆盖中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购买这些导弹不再是为了自卫,而是为了展现出明显的攻击性。日本的“12式”岸舰导弹也在不断升级,目标射程突破1000公里,还在增强军舰、战机的火力,甚至在发展高超音速导弹。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武器的部署地点——距离台湾只有100多公里的与那国岛、石垣岛等地。换句话说,刀尖已经指向了我们的咽喉。去年,美日联合进行的“利刃”演习,规模空前,涉及日本的“出云号”航母和美国航母战斗群在菲律宾海进行联合行动。如今的日本,早已不再是那个仅仅跟随美军的国家,它在美国“印太战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国的得力助手。
有观点认为,日本不过是美国的马前卒,替美国遏制中国。然而,这种看法有些片面。美国确实松绑了日本,但日本并非无脑的工具。它是一头伪装睡觉的狼,借助美国的松绑,正在摆脱战后秩序的束缚。美国的目的是遏制中国,而日本的真正目标则是“自我解放”,重新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力和战争权力的“正常国家”。两者有重合,却本质不同,日本的野心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在经济方面,许多人提到日本时,总会想到“停滞不前”、“衰退”。确实,从GDP增速来看,日本的经济已经无法与快速崛起的中国相比。然而,如果深入探讨,你会发现日本正在悄然进行一次“隐性转型”,从一个追求规模的经济巨人,转向追求精尖技术的“隐形冠军”。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就是半导体。面对美国的芯片联盟,日本站在最前沿。它不仅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限制,还全力支持一家名为“Rapidus”的新公司,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2纳米芯片的量产。为了这个目标,丰田、索尼等日本巨头纷纷投资,Rapidus的千岁工厂已建成,并正在安装最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EUV)。日本显然在计划重建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并且可能会成为卡住中国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半导体,日本在材料科学、精密仪器、氢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依然占据世界顶尖地位。许多高科技产业的核心设备、技术,依赖于日本的技术,尤其是在关键领域,已然与日本的供应链息息相关。这种技术上的依赖,甚至比贸易逆差更为危险。
除了军事与经济,日本的“道”,即其国家精神和文化内核,也是值得警惕的。每年8月15日,作为日本历史上的敏感日,日本内阁的多位大臣和议员都会前往靖国神社“慰灵”。他们称之为“传统”,但对我们及所有亚洲受害国来说,这实际上是在公然挑衅历史,祭拜战犯。这种不愿诚实面对自己侵略历史的行为,让人如何相信它的“和平”宣言?日本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淡化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问题,将侵略战争美化为“解放亚洲”。这种历史的“洗脑”,试图为下一代重塑一个“清白”的日本形象。这背后,是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它们借助周边紧张局势,煽动民粹主义,为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备制造舆论。
从地理上看,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地震频发,常常面临生存危机。这种环境使得它有着强烈的安全感缺失,也滋生了扩张的欲望。从丰臣秀吉到现代的军国主义,这种“大陆情结”一直贯穿着日本的历史。今天,尽管日本不再明确喊出要占领大陆的口号,但它依然通过更“文明”的方式进行扩张——“合纵连横”。
今年,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菲律宾和越南的经济援助,尤其是在海岸警备项目上,为这两个国家提供巡逻船、训练人员,鼓励它们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对抗。同时,日本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放问题上表现得极为自私,尽管各方有很多反对声音,它依然我行我素,强行将污染水排入太平洋,损害了周边国家的利益,甚至对整个海洋生态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美国的“围堵”是显而易见的,航母开着大旗来到中国周边;而日本的策略则是悄无声息的、润物细无声的,它通过经济、技术等手段在我们周边悄然构建起一张包围网。因此,日本的潜在威胁比美国更为隐蔽,也更为复杂。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1894年那个衰弱的大清,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的安全。我们的航母下水,战机翱翔,科技不断突破。但这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的是民族精神的觉醒,不能因为几十年的和平而忘记历史的伤痕,不能让过去的灾难被遗忘。